大唐,是古诗的“花季”也是古诗的盛世,才华横溢、风采各异的诗人们都在此时纷纷登场。但若你问我,唐朝那么多诗人里最想成为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王维。
早年的王维鲜衣怒马,曾写下豪气之作:“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然而,看尽繁华后的王维归于恬淡,他选择远离官场,在自然中修行,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经历过热血沸腾的少年冒险之后,并不留恋于功名利禄,而是归于田园山林,在自然中用诗意治愈自己,这样的王维,怎不让人喜爱?

715年,15岁的王维便离开家乡,开始他的游历求仕之路。在长安,他凭着超人的才华结识了不少权贵和文人,从此诗名远扬。
721年,21岁的王维进士及第,之后被授太乐丞。但不久后因伶人舞黄师一事被贬,受尽委屈和冷落。更让王维没想到的是,30岁那年,妻子突然因病去世,这让王维本就煎熬的内心变得苦不堪言,于是一年后,他选择离开长安,游历四方。直到735年,经张九龄举荐,王维才返京被提拔为右拾遗。

从726年之后的几年里,王维有一段游历和隐居经历,也是在此期间,王维创作了众多优秀诗作,比如著名的《山居秋暝》、《相思》以及我下面要与大家分享的《鸟鸣涧》。
当年,王维漫游江南,在友人的云溪别墅中,他看到山间春夜的美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治愈无数人的诗作: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的山谷中,桂花飘落,春山空寂。月影洒下清辉,惊起山鸟蹄鸣,回荡在春天的溪涧里。
王维的山水诗,通常营造出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短短20字,就为我们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诗意世界。诗中的“花落”、“月出”、“惊山鸟”、和鸟鸣这些描写,让原本宁静的春山变得富有生机且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写,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人闲桂花落”中一个“闲”字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宁静,也写出了诗人内心是宁静闲适的。春山林涧之中,隔绝了尘世的纷扰,也没有世俗的目光,更没有名利的纷争,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他是王维,他仿佛被世界遗忘,却又自在地与万物相融。

“夜静春山空”,夜晚的春山虽然空寂,却并不荒凉,而是给人一种静谧之美。其中一个“空”字写得极妙,这里并非指空虚,而是指放空。或许对于王维而言,只有在夜深人静的山林间,才能真正远离喧嚣,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安静的山林中,几声鸟啼回荡,更添几分幽静。这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使得诗中的静谧更加生动且富有灵气。月光如水,与春山的静谧交织,让诗人沉浸在与自然对话的美妙意境中,尽享这份独属于自己的诗意时光。

你有没有感受到,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不必盲目追求世俗的认可。对于当时仕途失意、失去挚爱的王维来说,山水田园也许是他找到精神寄托的最佳解药。在他的心中永远都有一方辋川,而唯有接近大自然,才能拥有片刻宁静,“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被各种信息和事物裹挟,内心充斥着焦虑和疲惫。车水马龙的街道、灯火辉煌的城市,看似繁华热闹,却难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此时,我们不妨偶尔放慢脚步,像王维一样去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聆听自然的声音,让心灵得到放松和减压。

一首《鸟鸣涧》提醒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无论此刻多么失意,都需要给自己留一个可以独处、可以思考、可以放松的小世界。学会享受独处,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便能帮助自己驱散内心的阴霾,重新找到前行的力量。
而在此刻,读完王维的《鸟鸣涧》,你的内心有没有得到些许治愈和宁静呢?愿你我都能像王维一样,怀揣着一份宁静,在人生的旅途中,以从容的姿态面对风雨,拥抱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