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月17日,地下交通员朱士红与妻子刘淑英一起,前往韩山镇(现宿迁市沭阳县韩山镇)交通站取回一份情报。
临行前,上级再三叮嘱,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事关日伪军近期的“扫荡”计划,是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同志,冒死传出来的。他们此番前去交接消息,一定要将这份情报安全带回来。
朱士红夫妇一路上都在思考着,回去的路线该如何规划,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然而,他俩是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们走到镇子东边的那间杂货铺附近之时,门前的一个细微的变化,让朱士红夫妇顿时心里一沉。随后,两人经过杂货铺门前时,没有丝毫停留,像其他路人一样,直接便走了过去。
“注意到没有?”朱士红低声对妻子说道:“不对劲儿了,门左边的第三块石头,不见了。”
杂货铺门口左边,先前在墙根处摆放了三块青灰色的鹅卵石。旁人进出之时,都不会留意到此处,但前来交通消息的同志们,在进门时都会瞥一眼那个地方。因为,这是交通站所设的暗号——平日无事时,三块石头静静地摆在墙根,就像是无意间散落的一般;而一旦交通站遭到敌人的监视,店内的交通员感受到危险之后,便会设法踢掉一块石头,向外面发出示警。
交通站出事了!
刘淑英点了点头,她挽着丈夫的胳膊,装作亲昵的模样,靠近对方低声道:“我看见了,但你没有留意吗?窗台上插了枝柳树条。”
这是交通站的另一个暗号——一旦有情报需要发出,店内便会在行人经过的窗口显眼位置,插上一枝柳条,向外发出信号。
朱士红顿住了脚,按照常理来说,这么重要的情报,对方一定会亲自交到自己的手中,然而,交通站如今出了事儿,情报会在哪儿呢?会不会落在敌人的手中了呢?
朱士红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搞得有些迷茫,他摇了摇头,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随后一点点地回忆着跟这个交通站打交道的点点滴滴。
突然,一道电光从他的脑海间划过,朱士红记得,店掌柜曾跟自己说过,他曾计划留个后招:
一旦店里处于危险境地的话,他会将重要的东西,藏在镇子西面,废弃的那扇石磨洞里。
“这个镇子上现在情况不清楚,安全起见,咱们现在分开行动,我去镇子西面看下情报有没有藏在那里,你一会儿跟在后面接应我。”
朱士红离开妻子,疾步走向镇西,在靠近刘家磨坊门外的一块废弃空地上,朱士红找到了那扇石磨。
这扇石磨半身已经埋入土中,边缘的石块有些缺损,看着像是废弃了很久的样子。
朱士红心里暗自祈祷着,一定在这里呀,一定在这里呀,四下张望了下,然后探出手来,迅速摸向了石磨中间的孔洞之中。
下一刻,他的脸上便不由露出了惊喜之色,指尖处传来硬硬的油纸感觉,让他的心顿时落了地。
找到了。
朱士红将裹着情报的油皮纸迅速取出,攥在手中,随后转身便走。这里不安全,还是尽快离开韩山镇的好。
然而,才走了几步,朱士红便看到迎面来了一队伪军,他那攥着情报的手顿时不禁紧了紧。
怎么办?朱士红转过身,向着先前过来的道路返了回去,他想躲避一下, 然而,下一刻,一个尖锐的叫声便喊了起来:
“朱士红!抓住他。”
伪军之中,有人认出了朱士红,整个队伍闻声,顿时“轰”地一声,炸开了锅一般蜂拥着冲向朱士红。
心里发急的朱士红赶紧跑了起来,当天镇子上的行人颇多,朱士红跌跌撞撞,逃跑途中撞了不少人。
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了,而那份重要的情报却还在自己的手中,一旦自己被捕,情报势必会落入敌手,不仅我方将遭受巨大损失,那名潜伏在敌人腹心之地的暗线,也会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朱士红有些绝望,直到他在人群中找到了正缓缓走来的妻子。刘淑英扮作行人的模样,正拐着一个菜篮,一副活脱脱的买菜妇女模样。
刘淑英看着不远处,正在被伪军追捕的丈夫,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但此时,她什么也不能做,因为丈夫看向她的目光,充满了央求和决然。
他有事情要让自己做!夫妻这么久了,朱士红的一个眼神,都能让刘淑英顿时明白,丈夫是找到那份情报了。
朱士红推搡着挡着自己路的人们,向前奔去,而刘淑英下一刻便将行进的方向偏向了朱士红。果不其然,朱士红再次推开了挡在自己前面的刘淑英,不过就在他推开妻子的那一瞬间,他将油皮纸包悄悄塞进了妻子的菜篮之中。
“淑英,这份情报就靠你了!”朱士红在心里暗自祈祷着,下一刻,前面的巷口便闪出了两名伪军,对方端起枪,用枪顶住了朱士红的胸口。
朱士红被捕了。
擦肩而过,没走远的妻子刘淑英顿时咬紧了嘴唇,头也不回地向着镇外走去......
“这不是朱士红嘛,”其中一名伪军走上近前,大声问道:“你来这里,一定有事儿,快说来干什么的。”
朱士红看了看对方,好像在哪儿见过,但一时间又想不清了,他十分镇定地回答道:
“我不是朱士红,我是朱士张,你们找的那个人是我哥,我是来韩山收账的。”
他这么一个回答,登时让那个认出他的伪军懵住了,朱士红的弟弟?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有些拿不准,却又不想就这么放了对方。
随后,朱士红又被众伪军押回据点,被敌人施以严刑拷问,然而, 朱士红却始终只有一句话:
“我就不是朱士红,我是朱士张,你们抓错人了!”
朱士红被捕的消息传了回来,组织上派内线去打听了之后,随即安排朱士红的弟弟朱士张在几个公开的场合,扮作朱士红出面,以证明伪军的确抓错人了。
而得到朱士红这段时间活动频繁的消息,又加上附近乡绅们受党的指示,前往伪军据点不断劝说放人。
最终,始终问不出任何消息的日伪军,只得悄悄将朱士红给放了。因为情报及时带回、以及鉴于朱士红的坚贞不屈,组织上最终授予夫妻两人共同表彰。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05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沭阳文史资料》,朱维星口述
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