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23日,保安乡张圩村(现宿迁保安镇张圩村)村民王斯业正在西湖玉米地里锄草,锄着锄着,突然间地北头的玉米叶子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沙沙”声响。
这声响越来越近,让王斯业不由慢慢地停下了锄头,探起了脑袋,向着声响的方向看去。
不多时,一个男子便从玉米地里钻了出来,这人看着年岁不大,穿着一件黑衣打白底的衣裳,神情颇为惊慌的样子。
对方一看王斯业,不由一愣,下意识间又张望了下身后,随后便想抬腿继续奔逃。
“你是谁,干什么的?”王斯业退了一步,拿着锄头问道。
“老乡,我是咱们侍岭乡大圩村的。”对方喘着粗气回答道,“后面有坏人要抓我。”
王斯业眯起了眼,这年头,能被当地人称为坏人的,便只有那帮整日捕杀革命群众的——反动派还乡团了。
此时,后面依稀已有追喊人声传来,“抓活的”、“别跑!”
情况危急,王斯业看了看周边,玉米地的庄稼并不密,根本藏不住人,想要救眼前这名男子,还得赶紧另想办法。
“快,你赶紧脱下衣服,咱俩换一下,然后你就在这里锄草,我去替你跑。”王斯业看了看对方,随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两人换了衣服之后,王斯业便将锄头递到了对方的手中,随后便穿着对方的黑衣服,狂奔起来。
看着前面的那个“黑布裳”,一帮“还乡团”成员们,顿时大呼小叫地追了上去。几名成员随后甚至与正在地里锄草之人,擦肩而过,众人因为都忙着追王斯业,所有人都没有留意身旁经过的那名身着灰衣服的“庄稼汉”。
王斯业狂奔着,这里的地形,他是在熟悉不过了,他一会儿顺着田埂向西狂奔,一会儿沿着沟壑,向南上蹿下跳着,一会儿又向东面冲了几步,随后折返向西。
跑了好大会儿,从北面包抄过来的几名还乡团分子,费了好大劲儿,才最终堵截住了王斯业。
“不许动!”对方举着枪大声厉喝道。
“你们这是干什么?”王斯业装作十分胆怯的样子,一脸迷茫地望着对方。
“可算抓住你了,你这个共产党。”一名还乡团拿出绳索想要将王斯业捆绑起来。
“谁是共产党了,我就是我们村种地的,你问问张圩村,谁不知道我,说我是共产党,你们冤枉人。”王斯业一听,脖子一梗,十分不服地说道。
“还嘴硬,你要不是共产党,那你刚才跑什么呀?”领头的还乡团头目走到跟前,打量着王斯业,阴阳怪气地审问道。
“嗨!”王斯业拍了拍大腿,“你说的是这个呀,我不是逮兔子嘛,刚才有个大灰兔子从我地头上窜过来,我这不一直追到现在,这家伙可不好追,一会儿东、一会儿西,难逮得很。”
听王斯业这么一说,还乡团头目明显不相信,他还想说什么时,旁边的一名年轻还乡团成员拉了拉他的衣服:
“刘哥,他确实不是共产党,这人是我们村种地的,叫王斯业,我认识。”
那名被称为刘哥的还乡团头目,一听对方这么一说,顿时愣住了,他看了看王斯业,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自己带着人追了这么久,总不能回去说跟错人了吧?
看着领头的一脸纠结,旁边的那名还乡团分子赶紧对王斯业说道:
“我说王大哥,你刚才追兔子的时候,有没有看到有人从这里跑走,跟你穿的倒挺像的,也是穿着一件黑布裳。”
王斯业一听,假装反应过来,赶紧点头道:
“哦,你们找那个人呀,我看见了,就刚才有个穿黑衣服的,往南边跑了。”
一听前面还有人,这几个还乡团成员们,再次打起了精神,立即向着南边追去。等到还乡团跑远了,王斯业悄悄回到了玉米地里,仔细查看周围无人后,将这名男子悄悄带回了家中,藏在了自家的地窖里。
交谈之际,王斯业得知,此人名叫汪其之是部队上的侦查员,此次执行侦查任务时,遇到还乡团的追捕,差点儿身陷敌手。
当晚,王斯业便将汪其之悄悄送出了村,对方连夜赶回了部队。
解放后,退伍回乡的汪其之依然难忘当年王斯业的救命之恩,每到逢年过节,他总会来到王斯业的家中聚上一聚。
两位老人每每提及当年的那段惊心过往,总会不禁感慨:
“那天,真是险得很呐。”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11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宿迁文史资料》,孙维生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