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15日,上午,徐家村(现潥阳市徐家村)村口。
站在村口的徐洪生跺了跺脚,指着不远处,正骑着车子向村子方向而来的一名日军,对身旁的徐福生说道:
“躲是躲不过去了,今天既然这个家伙来了,那咱们就别让他走了。”
徐福生搓了搓手,点了点头:
“哥,你放心吧,跑不了他的。”
在当时,村民想要干掉手持枪械的日寇,所冒的风险很大。那么,这兄弟俩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冒险也要除掉这名日军呢?
说实话,这名日军确实该死。
自打日寇侵占溧阳城之后,盘踞在城内的日军便经常下乡祸害附近的老百姓。不远处的那名日军,昨天经过徐家村村口时,突然看到村内一位妇女,便非要强行让对方陪陪自己,吓得那名妇女顿时尖叫着逃开了。
那名日军找不到人,便拿刀指着正在村内干活的村民徐洪生等人,非要他们将那个妇女找到,交给自己。
徐洪生见状,便赶紧假意屈服,随后故意绕着村内转了一圈,磨蹭了半天,最终回来对那名日军说:
“太君,今天实在是找不到那个女的,这样吧,我今晚再叫几个人,仔细找一找,你明天再来,我们一定把那个“花姑娘”找到,来陪你。”
一旁的徐福生赶紧捉了一只鸡,递给了面前的日军,对方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便点了点头,拎着鸡回去了。
临行前,这名日军还念念不忘地交代着:“明天,早早的。”
看着对方渐渐离去的身影,徐洪生恨恨地跺了跺脚,心中暗道——你要是敢来,非宰了你不可。
第二天,这名日军还真是早早就来了,站在村口的徐洪生看了看弟弟,哥俩昨晚已经筹划好了一切,就等着这个家伙自投罗网了......
徐洪生的家靠近村口,当天上午,附近经过的村民不多。徐洪生站在村口,假装恭敬地迎接日军的到来,随后便赶紧将对方领往自家院内。
这名日军一副急慌慌的模样,一进村便叫嚷着:“花姑娘!”、“花姑娘?”。
徐洪生对弟弟使了个眼色,笑着向对方说道:
“太君,您先进屋歇歇,我去帮你把人叫过来。”
那名日军一听找到人了,登时兴奋起来,随即将自行车推进徐洪生的院内,自己则坐在屋内,用手摆了摆,催促徐洪生快去找人。
徐洪生走到门口,向屋内忙着端茶的徐留根使了个眼色,然后便迈步出门去了。
徐留根一面端茶倒水,一面忙着给屋内的日军递烟点火,态度十分恭维。
那名日军看着徐氏兄弟如此态度,自然也是相当享受,他抽了口烟,畅意地吐着云雾,静静地等待着徐洪生的归来,脑海里已经开始浮现稍后的种种不堪景象。
此时的日军,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就在他正胡思乱想的时候,一旁的徐留根悄悄从门后拿起了一柄缠首竹刀,随后用尽力气,猛地对准对方的后脑壳,失足力量劈了下去。
“哎呀!”这名日寇大叫了一声,随即歪倒在地,吃疼的他下意识便将手伸向了腰间的小手枪套处,摸索着想要掏枪还击。
然而,下一刻,一只大手便死死地按住了他的手,这名日寇使了使劲,却始终挣扎不脱。
陷入绝望的日寇抬头看去,只见徐洪生正死命地按住自己的手,随后,又是一股炸裂的疼痛从头顶传来,这名日寇眼睛一黑,便彻底晕了过去......
俩兄弟怕日寇回醒过来,便拿出家中的菜刀,割断了对方的气管,随后将尸体藏在了后院的稻草内。
当晚,天黑下来之后,两人将尸体和自行车悄悄运出村外,徐福生摇来了准备好的小木船,两人将这名日寇的尸体上绑了两片石磨,待小船划到离村子二十多里外的前马荡后,兄弟二人合力,将敌人的尸体、连同自行车一起沉入河中。
夜色沉沉,看着河面渐渐平静下来之后,俩人悄悄返回了村内。
因为当天见到日寇来村的人不多,同时这名日寇又是私自出来找花姑娘,也没有跟其他日伪同伙们打招呼,因此这件事儿办的很隐秘,没几个人知道,据点的日寇也无处找寻,最终不了了之。
直到抗战胜利之后,徐家兄弟才指着前马荡河中心的那个地方,向大家讲述了,当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07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潥阳文史资料》,徐福生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