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伪军搜查行人篮子,对方悄声道:挑吧,要钱还是要命

青史如烟 2023-02-13 20:52:43

1940年8月20日,晌午刚过,徐州庆云桥西北角的马车行内,来了一桩大买卖。

三名操着外地口音的客商,说有一批沧货(轻散货),需要雇四辆马车送往沛县。几人与拉马车的王连常、王功章、孙统绪、张德祥四人谈好了价格之后,便将众人领到了东关尽头的一个深巷之内。

深巷的尽头,矗立着一个大仓库,打开仓库大门,里面摆放着一批零散的“沧货”,仓库的角落里还散放着几个大铁皮桶。

三名商人指挥着王连常等人,先将每辆车上装上几只大铁皮桶,随后再在其上堆放上凉席、芭蕉扇等散货。车箱敞口,散货露出外面三四尺高,旁人乍看起来,还以为满车都是这些散货。

随后,车回北关车行之内,三名商人招呼忙活了半天的王连常等人,一起去附近饭馆吃晚饭。酒过三巡之后,两名商人起身,走到了包间门口站定,四下打量着。

剩下的那名客商则直了直身子,咳嗽了声,随后神色严肃地对王连常等人说道:

“各位兄弟,实不相瞒,我们是湖西军分区的,今天下午拉上车的那些铁皮桶里,装的都是医药品。”

对方看着众人一脸惊愕的表情,顿了顿,接着说道:

“来时我们也打听了,咱们这几位兄弟,也都是贫苦弟兄,如今请你们帮忙运货出徐州,倘若事情成了,也算是大伙儿为人民立了一个大功。”

王连常等人听罢对方的话,不禁面面相觑,众人原本以为这次就是一趟再平常不过的拉运,却没想到竟成了一次冒死闯关的抗日义举。

王连常看了看身边的几个兄弟,点了点头,随后看着那名乔扮成商人的新四军说道:

“早就听说共产党是给穷哥们打天下的,咱们明天,就算是拼死也要把药品送到部队去!”

一看王连常等人挺着胸脯,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对面之人轻轻地摆了摆手道:

“明天早上闯卡子口,咱们配合好。我们有人会配合你们出城,万一出事儿了,你们只管逃跑,至于损失嘛,我们后面会全赔的。”

第二天天刚亮,王连常等人系好马,检查了一遍车上周遭货物捆扎情况之后,便扬鞭启程。

昨天那三名商人没有来,来的是一名叫张虎的年轻人,此人一副农民打扮,右手挽着个篮子,笑起来十分憨厚。

走了不久,众人便来到了铜沛路头的伪军卡子口处,此处平常来往行人不多,当天关卡处,只有一名伪军在此值守。

不过,不远处还有一个日军岗楼,里面的日伪军数量可不少,一旦这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那边便能第一时间赶到这里拦截支援。

“你们跟在我后面,看我行动。”张虎看了看身后王连常等人,低声嘱咐道,随后,只见他挽着竹篮子,快步走了过去。

挎着长枪的伪军,一看有人过来,登时大声喝道:

“干什么的,站住,检查。”

张虎赶紧站定,十分老实地站在卡子前面,等待对方的搜查。

那伪军走到近前后,目光首先便被张虎手中挽着的那个竹篮给吸引住了,他指了指对方的竹篮,询问道:

“里面装的什么呀?”

“给乡下老娘买了点儿点心,带回去。”张虎赶紧回答道。

“哦?”那名伪军听罢便没有放在心上,但他还是例行公事地掀起了竹篮上盖着的布片,向里瞥了眼。

不过下一刻,看完里面东西的他,嘴巴便不由地张开了。

竹篮里面,静静地放着一叠“储备票”,票子上面压放着一枚子弹。

还没等那名伪军反应过来,张虎便贴身近前,用枪顶着对方的腰,悄声说道:

“挑吧,要钱还是要命,后面的那几辆车,今天要过卡,行个方便吧。放明白点儿,别忘了,你可是个中国人!”

那名伪军哨兵一听,顿时浑身打了个哆嗦,眼前这位的身份,不用说就能猜的出来。

“我要钱,要钱......”对方用颤抖的手,取出了那叠储备票,随后点着头说道:“小的这就放行,你们赶紧走吧。”

随后,这名伪军哨兵便赶紧把卡子门搬开,退到了一旁。张虎向王连常等人使了个眼色,众人随即给马加了一鞭子,马车快速地通过了卡子,匆匆而去。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04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徐州文史资料》,王连常口述

2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