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两名地下党被捕后关入民房,房东路过时悄声道:待会儿逃

青史如烟 2023-02-16 22:34:05

1946年11月9日,傍晚,车桥镇大兴村村北。

正准备做饭的张云纪,突然听到院门一响,探出头一看时,只见两名国民党士兵押着两名男子闯进了院内,几人正向着自家西头的那间屋子走去。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张云纪并没有丝毫惊讶,而是随即又缩回了头,烧起了柴火。

见怪不怪了,如今的这个院子,也不是张云纪本人说了算。

秋末,新四军大部队转战北上之后,反动派孙良诚部便占领了车桥,这帮人来了之后,便开始大肆抓捕当地的地方干部、进步群众,抓得多了,没地方关押便强行划占了不少民房充作监牢。

张云纪院内西面的那间房子,便被强征了去,成为了反动派关人的黑屋子。

“这俩人是干嘛的?”做好饭的张云纪走了出来,凑近那两名站在门口的看守士兵打听道,他跟这俩人已经混熟,对方对自己倒没什么防范、警惕。

“抓了两个联防队的(抗日时期党领导的地方民兵战士),一个是阜宁县古河的,另外一个是建湖县马庄的。今晚先在你这里关一宿,明天长官要过来审讯。”左边靠门的那个士兵回答道。

一听到审讯,张云纪的心里不禁一哆嗦,同一个院子住,对方深夜审讯进步群众的场景,自己想想都直打颤。

那皮鞭声、烙铁入肉的烧焦味儿,亲眼目睹过敌人残害被捕群众的张云纪,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望了眼西面那间黑洞洞的屋子,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闪现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

多少年后,张云纪提起当晚的那次“大胆包天”行为,依然感慨不已:

“当时就是想着,不能让他们被敌人残害了,就这么个简单的念头。”

打定要救这两名联防队员的张云纪,随后笑着招呼两名国民党士兵:

“忙了一天,你俩还没吃饭吧,正好我这边刚做好饭,趁热吃点吧。”

这俩国民党士兵忙活了一天,确实也是人困马乏,饿得前心贴后心,即便张云纪不提吃饭的事儿,他们也准备让对方给张罗着弄些饭来。

此时,房东家既然盛情相邀,那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你们俩先进屋里坐着,我去镇上打些酒水,咱们今晚喝点儿解解乏。”张云纪提出出门打酒,一提起酒,这俩士兵更加兴奋了,赶忙催着张云纪,快去快回。

张云纪披上衣服出了门,筛酒的店铺在南面,但张云纪却沿着自家的院子向北走去。他家的厨房,建房时跟院墙用的是一层砖,屋子后墙上开了一扇朝向院外的窗户。

张云纪快步走到了窗扇跟前,将窗户悄悄捣开,随后又虚掩上了。干完这事儿后,张云纪四下望了望,随后便转了个弯,向着南面酒铺方向走去......

打完酒后,几人推杯送盏喝了起来,喝着喝着,张云纪起身道:

“菜不多了,我再去炒几个菜,咱们今晚上好好喝他一顿。”

两名士兵自顾自地猜拳喝酒,对张云纪添菜的提议,自然是连声附和。张云纪走出屋子,在经过西面屋子的时候,回头张望了下。

刚才吃饭的那间屋内,里面的那两名士兵正兀自喝酒、吆喝着,将看守“犯人”的事儿,早就抛之脑后。

张云纪悄悄推开了门,借着屋外的微弱光线,他看到了那两名跌坐在地上的联防战士。

“别吭声,”张云纪摸了过去,靠近对方悄声道,“我给你们松开绳子扣,你们等会儿就逃吧,厨房那边后山墙的窗户,没有关严。”

两名联防队员原本已经陷入绝望境地,此时陡然出现了一丝生机,自然令两人顿时惊喜不已,连连点头。

张云纪将两人绳索扣解开后,迅速退到屋外,虚掩上门之后,快步走进了厨房,中午来客人时,还剩了几盘菜,张云纪将剩菜热了热,便回身端进了屋。

一看来了新菜,两名士兵更加兴奋起来,两人拉着张云纪共饮起来,几杯下来,张云纪满嘴酒气地喊着不行了,随后便假装喝醉趴在了桌子之上。

两名士兵又喝了一会儿,才歪歪斜斜地起身,酒足饭饱之后这俩人才晃晃悠悠地来到了西屋子。

推开门之后,一人擎起油灯一照,满肚子的酒水顿时惊成了浑身的汗流浃背。

“人呢?跑了!”

当晚,国民党军队在村内搜了许久,却始终没能找到逃走的那两名联防队战士,那两名贪酒误事的士兵,被责罚了一顿,随后此事便不了了之。

谁都没有想到,当晚,那名来回穿梭在厨房、正厅,热情不已的房东家,会是那个悄悄放走“人犯”之人。

时光荏苒,一转眼几年寒暑过往。1951年春,正在地里干活的张云纪,突然看到地头间站着两个陌生人,还没等他走过去,那两个人快步走向了张云纪。

“张大爷,您还认不认识我们俩了?”

张云纪仔细看了看对方,面生的很,他便只得摇了摇头。

“当年,就是您救了我们俩,我们就是当初您放走的那两名联防队战士。”其中一人情绪激动地握住了张云纪的手,哽咽地说道:

“要不是您当初救了我俩,我俩恐怕也活不到现在了.....”

张云纪这才醒过神来,当天晚上,自己在黑影里摸索着救人,直到最后也没有看清所救之人到底是谁。

救人之后,张云纪也没有刻意去打听自己所救人的消息,一来反动派依然盘踞在当地,自己放走共产党的消息万一走漏风声,那可是要惹杀身大祸的;另一方面就是,当初张云纪确实没看清对方,按照张云纪后来的说法就是,干这事儿时,就没想过以后让人家报恩,就是顺着自己的良心干罢了。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08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淮安文史资料》,张兆桂口述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