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照明工具的演变,实用性与美观性并存的古代灯具

吉康说历史 2023-06-14 23:24:00
前言:

我国古代灯具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划分。根据功能划分,灯具可以分为用于照明的实用灯和用于重要仪式场所的礼仪灯;根据形式划分,灯具可以分为行灯、座灯以及座行两用灯;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灯具可以分为油灯与烛台两大类。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陶瓷业发展迅速,瓷灯具逐渐成为灯具的主流。

一、古代最普遍的油灯

在形制结构方面,由于油灯燃料是灯油,因此其基本结构必须有盛放燃料的灯盘,承接灯盘的灯柱及底座则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此型灯的形态为原始豆形,灯具一般较高,上部为灯盏,中间为圆柱形灯柱,底部作喇叭形圈足。

二、古代照明工具——烛台

由于烛台需要配合蜡烛使用,而蜡烛是固体柱状燃料,因此烛台不必像油灯那样必须有一个盛放燃料的灯盘。湖南地区汉唐时期的烛台大致可以分为三型,分别为承盘式烛台、动物形烛插以及高座式烛台。

根据考古发掘情况,湖南地区出土的承盘式烛台,主要分布在湖南东北部。此型烛台的结构包括灯盏、灯柱和底座,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型。

第一种:上部为盘形盏托,盏托中央立一圆筒以插放蜡烛,圆筒通常装饰弦 纹,灯柱连接盏托和底座,灯柱连接覆莲瓣形底座,覆莲瓣形底座承以喇叭形圈足圆盘。第二种:动物形烛插动物形烛插以动物本身作为灯座,在动物的背部置一圆管作为烛插。湖南地区常见的动物形烛插为狮形烛插,根据考古发掘情况,湖南地区出土的狮形烛插,主要分布在南洞庭湖及西洞庭湖一带。

三、古代灯具的特征

汉唐时期朝代兴衰更迭,分合循环,大一统帝国由建立、稳固到衰落、瓦解,中间经历了短暂统一后又是长期的动荡分裂,最后结束长期分裂,重归一统;随着朝代更迭、历史变迁,瓷灯具也在不断发展演变。瓷灯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且其发展阶段通常与窑口的发展序列相对应。汉唐时期,湖南地区瓷灯具主要出自于岳州窑和长沙窑。

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青瓷烛台多见动物造型,如狮形、辟邪、羊形、熊形等,尤以狮形烛台、辟邪烛台和羊形烛台居多,烛台以施青釉或青灰色釉为主,釉不及底,在装饰方面,通常刻划卷云纹或线纹来表示动物的鬃毛或羽翼。

入唐以后,湖南地区瓷灯具的区域特征较为明显,尤以中唐以后表现得最为突出,其原因如下:第一,与窑口性质有关。长沙窑的内外销瓷器是分别开发的,长沙窑作坊主根据销售对象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的不同,分别生产不同品种、不同样式的产品,同一种产品在装饰风格上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第二,与长沙窑的瓷艺技术有关。第三,域外文化因素的影响。古代西方点灯的方式则与中国不同,西方的灯一侧有流,灯炷引入流内,搭在盏唇上点火,称为“盏唇搭炷式”,古代地中海区域和西亚各国皆用此 灯,长沙窑所出带流油灯的形制虽有别于西方,却也采用盏唇搭炷式,无疑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第四,与宗教信仰有关。湖南地区汉唐时期瓷灯具上的佛教元素,与佛教在湖南的发展密切相关。

四、古代灯具与古人的生活方式

灯具形态的改变,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人们起居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对家具及生活器具的变化产生影响。灯具作为传统器具之一,不仅要充分发挥照明功能,还要与室内家具陈设、人们的起居方式相适宜。汉唐时期,人们经历了坐姿方式的变化、家具形态的改变,灯具的高度及形态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变革。

五、古代灯具文化

古人会存在一些瑞兽崇拜;汉唐时期,湖南地区瓷灯具的造型、装饰多取材于动物形象,如羊、狮子、辟邪麒麟等,这些构思巧妙的灯具生动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与思想意识形态。

结语:

灯具是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灯具的发展演变折射出的是不 同时代的文化心理、审美艺术取向。从灯具的使用中可以看出经济情况、政治地位的差异,从灯具的造型设计中可以看出生活方式的嬗变;此外古人寓情于灯,在灯具的造型、装饰中注入吉祥文化思想是常见现象。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