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7日晚21点30分,中国大型二手车电商平台优信集团正式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股票代码为UXIN。
但是,优信上市的股价和募集资金规模却出人意料,数据显示,优信本次IPO每股发行价为9美元,加上同时发行的可转债,共募集资金4亿美元。
而此前优信的询价区间10.5~12.5美元,实际发行价比原定最高价缩水28%。发行规模也从原定最高4370万ADS缩至2500万ADS,减少43%。这次连带可转债一共才募资4亿美元,相比原先预期的4.75亿美元也有不小的缩减。
有媒体称优信是流血上市,看来不无道理。
从估值看,优信的上市后估值为27.61亿美元。(盘中一度跌到27.04亿美元)。而据此前优信招股书显示,优信总融资规模超过13亿美元,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7年12月,金额为2.5亿美金。也就是说,成立于2011年的优信,经过7年多的发展,估值仅提升10.61亿美元(不包括此次募资的4亿美元)。这种投资回报率对资本来说是不太理想的。
为何优信上市估值会大幅缩水呢?为什么资本市场只认9美元的股价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业务模式存疑
长期以来,优信的估值是比CarMax的。美国CarMAX的估值高达130亿美元,对比之下优信似乎也不应该很低。
但是,投资者是不看表象看实质的。财报显示,CarMax 2C业务的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为80%,单车收入占比约14%,远超优信的4.5%;其中交易收入占比为11%,金融收入占比为3%。换言之,CarMax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金融收入。而在优信招股书中,2018年第一季度,2C交易收入、2C贷款收入、2B交易收入和其他这四项构成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对应的收入分别为0.95、3.59、1.09、0.86亿元,其中2C贷款收入占超过55%。从这里不难看出,优信身上较强的金融属性。国内媒体虎嗅网在分析优信IPO材料时,将其定性为一家金融公司,而非二手车电商公司。
虽然看起来都做二手车,但是从营收看,优信和CarMax不是一回事。如同小米自称互联网公司,证监会不买账一样,优信要想按照CarMax估值,资本市场也不买账。
既然是金融属性为主的公司,那么优信就要用金融属性的公司来算估值。
如今二级市场处在并不太景气的时间点上,市场能够给予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估值溢价(PE倍数)远不及互联网电商企业。CarMax PE倍数是19.05,互联网金融平台中趣店PE倍数仅为4.16。这也不难解释,为何CarMax 2C交易量为优信二手车2C交易量的2.5倍,估值却是优信的5.4倍。
二、为什么流血也要上市?
凭心而论,任何一家公司在IPO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估值和股价高高的,这是真金白银。
在市场不买账,或者不认可的情况下,优信可以暂时不IPO,等待业务模式被认可,或者财务指标好转的时候再说。
但事实是优信尽管估值降低,还是流血上市了。
优信为何如此着急呢?业内分析人士曾指出,即便经历了旷日持久的市场营销烧钱大战,优信作为最早入场的玩家,还是要面临缺钱的窘境。
今年1月份,有媒体曝出优信二手车单方面大规模终止广告合同背后,是因为内部资金链断裂,出现运营困难,无力承担庞大的广告投放资金,从而终止多个地区广告投放。
对此,优信二手车方面回应称,此消息属于不实报道,目前优信现金流稳健。
是造谣,是稳健,嘴说无凭,财报是实锤。优信的招股书显示,优信2017年、2016年运营亏损分别为18.23亿元、12.5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7.48亿元、13.92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在2017年为37.73亿元,2016年为17.75亿元。
优信目前还在烧钱,无论GMV怎么扩充,不盈利是大问题。就是说优信如果不能继续融资,就会烧光投资关门了事,而优信已经融资很多轮了,已经到了非IPO难以继续融资的时候。
而且优信也不能等下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蓝鲸TMT采访时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优信)盈利的空间依然不大,亏损依然持续,而想维持运营需要持续资金投入,只好继续融资,而对于始终不盈利的优信来说,投资者也纷纷离场。采用传统资本市场,优信未来很难融资。而上市这条路能够挽救优信。
就是说,优信无论如何都要上市,否则会有生死问题。所以尽管估值下调,优信还是流血上市了。
不过,上市也不是万事大吉,美国股市宽容,但是财报还是看的,优信未来的业绩表现如果不能好转,市场份额不能扩大,盈利遥遥无期的话,上市以后,投资者也会用脚投票。
所以,优信忍痛流血上市只是救一时之急,真正转危为安还要看业绩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