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主要是指县级以下的单位,就事业单位来说,也分为县以下和县处级以下的事业单位,县以下实际上包括两块,一是县级行政区域以下,二是单位的规格在县处级以下,无论在哪一种县以下的事业单位工作,职场中不太起眼的副科级,对绝大数人来说,可能是一生都无法翻越的大山。
先看看县级行政区域所属的事业单位
县级行政区域以下的事业单位,主要是县(县级市、市辖区)直各部门下属及延伸到乡镇的事业单位,例如县卫健委所属的各医院、县教育局下属的中小学等。
因县级政府组成部门的规格是正科级,其下属的事业单位多半是正股级,也有极少数规格为副科级,县一中县人民医院是正科级这是个例外。
而在乡镇和市辖区城区街道办事处所属的事业单位,规格几乎全部是正股级。单位班子成员中正职规格按规定是股级,可想而知单位的员工的级别了。股级严格地说就是管理九级,其他的就是管理十级了。
不难想像,职场中作为起点的副科级,在一个规格为股级的单位中要想成为一个副科级有多大的难度,不是员工素质不高,与本人是否优秀无关,与门槛有关,门槛的高度决定了晋升的空间和高度。
2021年后,有关部门可能是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规定县以下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参公事业单位试行职级并行,符合相应的条件可以晋升,管理九级晋升为管理八级,看似一个超级利好,而实施起来也非常有限,因为职数有限制,就像机关的四级以上调研员,不是符合工龄及其他任职条件就可以自然晋升,而是有职数限制,基层事业单位职并行也一样,最终理论上可以晋升,实践上副科级仍然是难以翻越的大山。
再看规格为县处级以下的事业单位
规格为县处级以下的事业单位,主要是正科级事业单位,这部分事业单位是市直和政府组成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所属的房屋管理所,建设事业发展中心,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各城市公园,环卫清扫公司,交通管理部门的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卫健委下属的三甲以下的医院,中小学等等。
这些单位的规格为正科级,也就是管理七级,副科级为单位的班子副职,事业单位改革后,每个单位的职数有 严格的限制,基本上是一正两副,人数多一点的单位职数配备为一正三副。
要想成为副科级,也就是要进入单位的班子成员,不是说想聘管理八级就能聘,就算单位有这个岗位(如班子职数为一正三副,现在只有两副)空缺,也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任职文件,才能聘任,改革之后实际上还多了一道程序,过去事业单位班子成员有了任职文件就可以套改工资,现在有了任职文件还不行,还要聘岗后才算完全到位,越搞越复杂。
虽说事业单位试行职级并行,但是这个晋升通道并没有打通,职级并行只在县级行政区域以下的事业单位试行,县处级规格以下的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踏空,掉在空档里,成了一个夹心阶层,规格为县以下的事业单位,职级并行的规定却不适用。
管理岗位上管九级科员,如果没有途径进入到单位的班子成员,可能到退休就是管理九级也就是科员干到退休。
副科级在职场中相对于处级、厅局级以上级别来说,只是极不起眼的一个起点,而对基层事业单位的职员来说,可能是一生都无法翻越的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