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构成,主要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薪级工资比岗位工资高得多,那么薪级工资是不是工龄工资呢?与“不同级别的岗位上的具体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两个因素有什么关联呢,这一期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薪级工资是根据每个职工个人的工作年限而设定的工资,具体标准由相应的薪级确定。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设置了65个薪级,对工人则设置了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具体的工资标准。工人薪级定得少一些,主要原因是工人退休早一些,不像专业技术人员,如教授有到65岁甚至更晚退休是很常见的现象。
薪级工资与工龄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工龄增加一年,薪级工资正常情况下会增长一级,但工龄即具体工作年限多少并不意味着薪级就是多少级。
例如,某职工工作年限是20年,他的薪级可能是20级,也可能是30级左右,原因是薪级与本人的学历、任职年限有关。如果学历低,同时任职年限 短,那么薪级工资就不会高,相反,若本人的学历起点高,任职年限长,那么薪级工资就较高。
之所以也出现这个情况,原因在于工作年限和套改年限在起作用,比如某人是双学位本科生,其转正定级后的薪级就是9级,也就是说工作年限只有2年时,其薪级工资就是10级,而一个中专业毕业生转正定级后薪级为3级,同样工作年限2年时,其薪级工资则只相差7级。每遇到调整或比较养老金时,常有人感叹“我与某人工作年限相同,工资却相差几百”。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只着限于工龄的比较,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区别。
即便两个人参加工作时间相同,学历一样,任职年限一样,也还有特殊情况,假如两人中的一人因工作失误受到过较重的处分,或年度考核不合格,那么每年薪级工资正常晋级时,就不能晋升,就会少一级。
总的说来,薪级工资与工龄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并不是说某人工龄36年,薪级工资就是36级,还要考虑其他如学历、任职年限等套改年限等因素,实际套改起来还要复杂得多。
工龄越长意味着薪级工资也就越高
尽管工龄与薪级工资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但工龄越长意味着薪级工资越高。一个职工转正定级后,只要在单位遵纪守法,年度考核合格,每年会正常晋升一级薪级工资。这样当一个人退休时,正常情况下,其薪级工资的等级会在达到40级,甚至会有40多级。
学历低的人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早,尽管转正定级的薪级低,但是工龄长,其薪级工资就会较高,比如某人17岁时就参加工作,到退休时可能会达到43级。而一个大学毕业生多数在22岁参加工作,如果再在家待业几年,工作年限就不占优势,薪级也不会很高,如果不是起点薪级高一点的话,退休时薪级就很难达到40级。
一个人在机关事业单位转正定级以后,其薪级工资就会稳定下来,然后工龄每增长一年,薪级就会增加一级,没有特殊情况一直到退休,每年都会正常晋升一级。这么说来,有的人说事业单位几年才涨一次工资的说法其实不是很准确,只是岗位工资和薪级标准两三年才调整一次,而薪级工资每年都会正常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