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百团大战的“百团”只是个幌子,实际参战部队更多

关河有五十州 2025-02-18 13:33:07

按照八路军总部下达的命令,在晋察冀军区部队打响战斗的同时,晋东南的一二九师、晋西北的一二○师等部也同时展开行动,对正太路沿线发起总攻。时任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代主任熊斌派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他呈递给蒋介石的报告中,总结说八路军此次作战至少有两点足以取法,一是出其不意地进行攻击,各部队在正太路两侧一起动作,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二是预先将有力部队埋伏在敌人增援的路上,一步步地对之进行截击和围堵。

八路军总部在发布预备命令时,规定使用兵力不得少于二十二个团,以后作战规模和使用的兵力逐步扩大,实际达到了一百零五个团(另一说为一百零四个团),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只是营连规模的小团,但为了在对外宣传时增强气势,便统一命名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正太战役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被八路军破袭的铁路还包括同蒲路(大同至蒲州),但以破坏程度而论,仍以正太路为最严重,这条蜿蜒长达两百公里的“钢铁封锁线”毁损达三分之二以上,沿线大部分据点被拔除。

自1940年9月中旬起,一二○师实施了同蒲路北段破击战,一二九师发动了榆辽战役(作战范围在榆次和辽县之间),标志着百团大战进入了扩大战果的第二阶段。在该阶段,晋察冀部队的任务是破击涞源、灵丘境内的公路,相机攻取这两座县城以及附近据点,为此晋察冀军区决定组织涞灵战役。

杨成武被任命为涞源段的总指挥,但当他率部大举出击时,涞源地区的敌人已有所警觉,各据点相继增加了兵力,仅涞源城的日伪军就增加到五百余人,守敌纷纷加固工事,储备粮弹,严加警戒,这大大减少了突袭成功的机会和可能。

涞源段的主要敌据点分别为涞源城、三甲村和东团堡。涞源城、三甲村两处,杨成武曾经住过,也到东团堡看过地形,对这几个地方都很熟悉,指挥作战时甚至连地图都用不着看。战役指挥所被杨成武设在了三甲村附近的一座长城烽火台上,此处离涞源城很近,离东团堡有七八十里,三处战场,不用望远镜能直接观察到的就有两处,就指挥全局而言,是个很理想的位置。

9月22日,晚上八点,杨成武站在烽火台上,向所有参战部队发出了攻击命令。过了片刻,枪弹声骤然响起,指挥所的电话铃声开始响个不停,各方面的战报不断传来。

《子弹如同泼水一般1》,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分解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

0 阅读: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