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急需掌握当面敌情,周恩来、王稼祥急匆匆赶到二局所驻扎的小山包,对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说:“你们赶快搞清情况,我们来帮你们弄饭。”
1935年1月28日,下午1点,红2师跑步赶回土城。
有了强援,在敌情尚未明了的情况下,中革军委决意把战斗继续下去。2点,红军开始反攻,敌军在受到重创后,被迫退却岩石山。由于当地到处都是深沟石岩,红军不便迂回,只得继续与敌人保持对峙状态。
下午2至3点,二局经过昼夜紧张的工作,终于破译了“正密”。
川军电报有一个特点,就是其正文虽用“来去密本”编码,但报头、报尾用的都是明码。当初红四方面军入川时,由蔡威、宋侃夫、王子纲组成的红四方面军“情报三杰”,正是抓住这个漏洞,通过深入侦听、追踪、对照、分析和点滴积累,最终破解“正密”,并利用破译出来的敌情,打败了川军。

“情报三杰”尚有一个逐步积累和攻关的过程,相比之下,二局 “破译三杰”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还要大得多,但他们居然仍能在短时间内破译成功,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破译“正密”,译电也就等于有了字典。二局侦听科此时侦听到的川军电报,已经积压了一箩筐,校译科立刻凭借由破译科所提供的“正密本”,将这些密电全部译出。
译完之后才知道,原来正面与红军接战的川军,并不是原来认为的廖泽旅,而是郭勋祺旅。
在奉命追击红军的4个川军旅中,郭勋祺旅、廖泽旅、潘佐旅均隶属于刘湘嫡系的所谓“模范师”。红军出遵义时,起初尾追的确实是廖旅,郭、潘旅后至,他们看准红军西进路线的腰部便直插过来,企图进行堵截侧击,然而当他们到达作战位置时,红军大队人马已经通过。见堵击未成,郭、潘两旅又继续尾追于后,如此一来,郭、潘旅反而越过廖旅,成了川军追击红军的前队,之后冲在最前面的郭旅,又首先与红军胶着厮杀在一起。

《雄关漫道真如铁4》,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分解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