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少将回忆中越战争:粟裕说一周占领河内,苏联不守信用

南疆历史奇谈 2024-03-26 06:00:30

原越军陆军工程兵司令员黄乾少将撰文称:

1979年2月17日凌晨5时,中国军队的步兵和坦克在炮火支援下,开始越过边境,对越南发动全线进攻,参战总兵力高达60万。然而,由于战术陈旧,在越南军民顽强而有效的防御面前,中国军队的进展非常缓慢,损失也很大。当越南集中具有强大火力的精锐主力部队即将实施总反攻时,特别是国会主席宣布进行全国总动员时,中国方面突然于3月5日宣布撤军。

3月7日,河内宣布,为了显示“和平善意”,越南方面将允许中国撤军,国防部因此决定停止总反攻。尽管中国方面宣布撤军,但北部边境地区的战斗仍在继续,直至3月18日,中国军队才基本上完成撤军行动。在这场边境战争中,中国军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共计伤亡6.25万人,占参战部队的十分之一以上。

在撤军过程中,中国军队有计划有组织地摧毁了高平市、谅山市、老街市、柑塘市、沙巴县、同登镇等城镇的所有建筑物,包括房屋和电线杆。我在工程兵司令部工作了10年,参与了排除边境地区雷场的工作,其中有7年直接负责边境巡逻道路的建设。我多次沿着长达1400多公里的北部边境线勘察,亲眼目睹了战争造成的严重破坏。

在30天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平均每天消耗700吨弹药。整个战争期间,共计消耗弹药2.38万吨,其中包括炮弹106万发、子弹5500万发。

中国军队拥有大量的军事工程设备,但缺乏相关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运输车辆,以及糟糕的道路条件,中国不得不动员数十万人参与到后勤保障中,即便如此,也仍然无法保证供应的及时性,补给系统总是超负荷运转。后勤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中国军队发挥战斗力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中国军队的弱点是落后的武器和战术手段。此外,他们还低估了越南的军事实力。1978年12月下旬,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粟裕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只需要使用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的一部分兵力,就足以在一周之内占领河内。(真能编,粟裕啥时候说过这话了?)

事实上,中国军队花了16天时间,从6个军区(相当于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的总和)派出10个师的部队,才占领了距离边境线仅16公里,距离河内还有135公里的谅山市。这一战略方向上的中国军队平均每天只能前进1公里,用了16天的时间才推进了边境到河内十分之一的距离。另外,缺乏作战经验也是中国军队的弱点之一。

西方军事专家认为,中国军队未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战术,高效地发挥优势兵力的作用,因此无法实现“速战速决”战略所需要的进攻速度。这是中国军队战术打法落后的结果,自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战术几乎没有改善。尽管在兵力和火力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中国军队的推进距离仍然有限。

越南和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国,两国的边境线超过1400公里。在抗法救国战争中,以奠边府战役为高潮,越南在此期间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援助。随后,在驱逐美军、解放南方、统一国家的抗美救国战争中,中国继续向越南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然而,在抗美战争期间,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分歧日益扩大。尤其是通过乒乓外交,中国方面邀请美国总统访问中国,这是美中关系、越中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们赞同两国领导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主张,回顾这段历史并不是要煽动民族仇恨,而是永远感谢和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同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保卫国家,必须以强大的民族团结为前提,在经济、政治、国防安全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需要努力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我们不能依靠任何人来保护我们(最典型的教训就是1979年苏联没有按照条约规定,采取军事行动支援越南),这是每一代越南人都需要记住的。

点评:1978年11月3日在《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在莫斯科签署,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一旦双方中之一方成为进攻或进攻威胁的目标,缔约双方将立即进行协商以消除这种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障两国的和平与安全。”事实非常清楚,该条约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

按照上述条约内容,苏联方面有帮助越南消除遭受的威胁的义务。可实际上,在整个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期间,苏联除了在外交上对中国大骂出口之外,只是给越南空运一些武器装备,以及派遣一些军舰到中国南海游弋,而在中苏边境地区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举动。战前越军进行动员时宣传:“战斗打响后30分钟,苏军将出兵支援越南。”许多越军官兵对此深信不疑。战后进行战斗总结时,许多人就此提出疑问:“仗打响后,苏军为何不出兵支援越南?”事实证明,越南靠苏联是靠不住的。

苏联不敢出兵援越的糟糕表现,使其在国际社会上颜面尽失。中国通过这一仗,掂了掂苏联的分量,摸清了他的底,把他虚弱的一面彻底暴露在了全世界面前。解放军的重拳虽然是打在越南的身上,却响在了苏联的脸上。这对于消除当时国际上普遍流行的“恐苏症”,推动反对苏联扩张主义斗争,争取国内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