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底,越军高平省军事指挥部第567团1营奉命,从广和县支涛乡移防复和镇东南方向的大弄边境地区。
原第567团第1营军医阮太龙回忆:1979年2月17日凌晨,密集的枪炮声响起。尽管我们对于战争已经有所准备,设置了路障,但是仍然感到有点惊讶,因为中国士兵像潮水一样涌来,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是小规模冲突。当时我们在大弄边境口岸只有一个武装公安排。我所在的第1营由4个连组成,属于高平省地方部队,武器装备也很简陋,只有AK47、手榴弹、40火箭筒、60迫击炮和82迫击炮。
经过2个小时的炮击之后,中国军队越过了边境线。在他们战斗队形的最前面,是多达几十辆的坦克,一边前进一边射击,接下来是密密麻麻的步兵,最后是抬担架和运弹药的民兵……我们驻守各个高地的部队集中火力射击,阻止了中国军队的攻势。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是由第1连守卫的涌冷路口(复和糖厂附近)阵地,他们遏制了中国军队的主要攻击。当发现脱离步兵的坦克被困在甘蔗地里时,第1连的士兵大胆接近目标,摧毁了3辆坦克,迫使对方不得不后撤。战争的第一天,中国军队未能突破第1营的防御。
2月18日,中国军队对大弄公安屯发动猛烈进攻,导致那个武装公安排全部阵亡。他们进而占领了距离边境线大约300-400米的复和糖厂,但是没有能够打垮第1营的防线。到了晚上,我们营已经阵亡了几十人,弹药也消耗殆尽,因此奉上级命令撤退到扣嘉山口地区,和第2营共同建立新的防线。扣嘉山口在大弄边境口岸西北约10公里处,位于从大弄到马福山口的路上,距离高平市50公里,公路随着地形的起伏曲折,蜿蜒于高山下和深渊旁,地形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部队连夜行军,直到到2月19日中午通过扣嘉山口,到了洪定乡,阮文欢营长看到部队疲惫不堪,于是下令就地休息。我跟着营长下到连队看望伤员。没成想过了不到几分钟,突然一串炮弹在附近爆炸,12.7毫米高射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泼来。
抬头仔细一看,是3辆中国坦克在后面边前进边射击,阮营长指挥我们集中火力打击炮塔上的步兵,失去了步兵的掩护,那3辆坦克只得调头撤退。后来才知道,2月19日上午,中国坦克从复和镇(2月18日夜间被他们占领)沿公路北上,当遇到躺在路边休息的第1营的部队时,他们就开火射击,结果反而被逼退了。
原第567团第16连士兵何俊回忆:1979年2月17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我23岁,是第567团第16连(14.5毫米高射机枪连)的射手。当天上午,我们排(3挺14.5毫米高射机枪)奉命前往大弄地区,支援阻击中国军队的第1营。2月18日晚上,接到新的命令,从复和地区转移到扣嘉山口地区。
激烈的战斗发生在2月20日至28日,中国军队大举进攻我们的阵地,我们使用14.5毫米高射机枪实施平射和俯射,支援步兵连队战斗,给他们造成了很大伤亡,阻止了他们的攻势。2月26日,中国军队派出第二梯队进行增援,他们的1个步兵师包围了我们的2个营。由于实力对比悬殊,我们的损失也很惨重,营长和教导员战死沙场。我所在的高射机枪排本来有36人,打到最后只剩下9个人。
14.5毫米高射机枪配置在距离公路仅300米的阵地上,又带有光学瞄准镜,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月22日,我们有力地支援第2营第7连伏击了中国军队一个车队,摧毁了2辆卡车,缴获了1辆炮兵指挥车、1台交换机和8部无线电台,以及许多重要文件。
在扣嘉山口战斗期间,我俘虏了2名中国军队军官,缴获了2支54式手枪和大约100枚手榴弹。2月28日,我最后一个撤离战场,并且负了伤。我在战斗中消灭了120人,凭借这样的战绩,我成为了1979年底全团前往在河内参加北部边境保卫战表彰大会三个先进典型之一。
点评:高射机枪射击地面目标,和其他步兵枪械相比,具有威力大、射程远的显著特点,被击中者非死即重伤,是一种对步兵威胁极大的武器。越军习惯于在战斗中使用高射机枪杀伤地面目标,对此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技术也相当娴熟,打得快、准、猛,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我军普遍发现,越军在重要制高点都配置有高射机枪,连的主要支撑点有2-4挺,一般距离目标500-1000米即进行平射、俯射,或用于封锁通路,或用于控制附近山头,或用于压制我军步兵,逼迫我军过早展开。
比如我110团2连和4连,于2月19日11时许,由谷柳后山264高地向越军332高地主峰攻击前进,当进至距离其阵地500米的一片开阔地时,遭到332高地越军炮兵、高射机枪、重机枪的火力拦击,进攻一度受阻。据战后统计,这次战斗越军的高射机枪造成了我军15%的伤亡。又如1979年2月18日,我边防14团10连进至761高地北侧800米凹部时,遭到越军炮火和高射机枪火力阻拦,伤亡数十人才得以通过其火力封锁区,其余一部被迫撤回。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