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视角下的中越战争:解放军炮火猛烈,但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南疆历史奇谈 2024-10-21 11:00:35

1979年2月至3月,中国与越南之间爆发了短暂而激烈的边境战争。由于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战争,自然也就引起了老对手,台澎金马地区的国民党军的极大重视。

为了达到掌握解放军的最新战术打法,以供将来作战参考的目的,国民党军情报系统通过各种渠道,竭尽所能地收集关于这场战争的相关资料,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以《共越战争剖析报告》最为典型。

这份《共越战争剖析报告》是“国军六十八年军事会议专题报告”的第六部,由“国防部”情报参谋次长室编纂,报告人为次长、空军中将汪正中,报告时间为40分钟,1979年11月26日印发。

该报告为32开本,正文32页,附表4,附图4。分为前言、共越战争剖析、结语三个部分。全篇以第二部分为主,亦分为三个方面:共越战争之缘由、作战经过概要、对共越战争之评估。

通观全文,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军的情报保障能力还是一如既往的低下。对于大量基本事实都没有搞清楚,过程描述多有谬误,分析评论难切要害,研究质量着实平平,瑕瑜互见,瑕胜于瑜。举几个例子:

说得对的:

在火力方面,共军对战车、炮兵火力之发挥极为重视,在攻击发起之瞬间,共军以大量炮兵行攻击准备射击,尤其以火箭炮行面积射,其主要目的,除摧毁目标外,在求震撼越军之心理,使之丧失斗志。回顾“8.23”对金门之炮击,曾运用大量炮兵射击,乃属同一战法,此系承袭俄军之作战思想。

共军强调所谓仇视、鄙视及蔑视敌人之“三视”要求,以激发其士气。此外,并鼓励共军官兵在心目中,存有英雄形象,以达到其“学英雄、比英雄、杀敌立功当英雄”之效果。同时,强调所谓“人人开口、个个鼓励(应为鼓动)”之要求,在战场上建立群众性之鼓励网,且能针对部队特性,适时提出相应之口号,以收鼓励之实效。

说得离谱的:

为了夺取谅山外围那几个山头,而战死三千多人。

遂行同登、谅山战役作战任务的第55军,在整个作战中的牺牲人数是1271人。

关于共越双方在此次战争中均曾分别使用毒气,但非大规模者,共军为对付藏匿山洞中顽抗之越军,曾使用神经性、刺激性、失能性毒气,迫使越军逃出洞外,而越军则曾使用苏俄供给之神经性毒气,另据报越军亦曾使用类似镭射激光武器,造成共军士兵眼部伤害,详情尚待查证,但国军今后对其作战,防毒警觉应特予提高。

解放军没有在作战中使用过化学武器,而越军使用的化学武器也只是美军遗留的刺激性毒剂西埃斯。至于激光武器,则是当时流传颇广的一则谣言。

共军以强大兵力攻击越南北部,原期当地守备兵力薄弱,势将迫使越共自高棉地区抽调兵力转用于北部,未料越北守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抵抗,高棉越军按兵未动,兼以共军未深入红河三角洲即撤军,致使原期迫越自棉撤兵之目的未能达成。

所谓解放军出兵惩越是为了“围魏救赵”,迫使越军自柬埔寨撤军的观点极其流行,被很多不明就里之人视作定论,而实际上却是彻头彻尾的错误看法。以小平同志为代表的领导层在研究对越作战的同时,也在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

对内要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必须顾及苏联的反映,当时的战略格局是“螳螂(越)捕蝉(柬)黄雀(中)在后弹丸(苏)在手”互相牵制,大家心照不宣;加上4月后越南进入雨季,更加不利于作战行动。所以,无论是国内建设的需要还是苏联威胁的存在还是战场环境因素,都决定这只能是一场短时间、浅近纵深、有限规模的有限战争。

因此,我军的作战方针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进入越南北部浅近纵深地区,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速歼速回”。战役决心是:“以15-20天时间,力争歼灭越军3-5个师的兵力,摧毁越军在边境地区的防御体系和军事设施。”这个目的有没有实现,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

既然时间短、纵深有限,位置偏北,对河内不会形成实质威胁,那就动摇不了越南当局侵占柬埔寨的决心。柬埔寨当然希望解放军能够给越南以深入的实质的打击,但中国予以其大规模的物资支援,对越作战停留在“教训”、“惩罚”的程度,柬埔寨也只能表示理解。

所以没有什么围魏救赵,逼迫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目标在里面。因为只有攻其所必救,才能达成围魏救赵的目的。真要围魏救赵,那只能是直取河内,那就不会是仅仅持续一个月,仅仅限于中越边境浅近纵深有限战争。眼睛是放在越北,出兵惩越,对柬埔寨是一种战略上的呼应、牵制。越南当局和越南军方也不是傻子,其对国际局势和中国军事行动的判断基本准确,断定中国如果出兵,只能是速战速决。

这份报告的结尾称:

由本专题之探讨剖析,吾人可了解其陆、空军部队装备并非新颖,训练亦未见精良,但其顽强之作战意志与战略战术之采择,均能持续果敢、适机应用,故吾人对所见共军之优缺点,均宜予以重视,并为国军教育训练及研究克敌致胜之参考。

最后再说几句:要谈历史,就应该具备最起码的史学素养。历史研究首重什么?当然是第一手史料。那些动不动就说什么第三方资料才权威,才客观,才可信,看到英文资料三个字就恨不得跪下去的人,完全没有基本常识:第三方充其量只能进行价值评判,而非事实描述。他既不是当事人又不是亲历者,凭什么知道实际情况?你卡里有多少钱难道你老师、你老板、你领导、你邻居、你同学比你还清楚?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