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地记者拍摄的中越战争,一组宝贵越军照片首次曝光

南疆历史奇谈 2024-10-21 12:26:40

1979年己未农历羊年正月二十一,也就是公历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越边境的广西和云南全线出击,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这一仗,被越南方面称之为“北部边界保卫战”。交战双方在战争过程中,都拍摄了大量战地照片,这些宝贵的图像资料,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最为直观的记录。今天就给读者们介绍一组首次曝光的,由越南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

河宣省的越军榴弹炮阵地。越南是一个的传统农业国,又经历了几十年战火的破坏,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军事工业数量少,水平低,只能制造供步兵使用的轻武器和弹药。不具备生产陆军作战的关键性武器,即师属以上大口径火炮(以及炮弹)的能力,完全只能依靠外国援助和战场缴获。当时越军装备的大口径火炮,究其来源有三个方面:解放军援助、苏军援助、抗美救国战争战利品。也就是说,越军火炮为中式、苏式、美式混杂。

河宣省的越军加农炮阵地。越军的大口径火炮数量有限,弹药供应紧张,这样捉襟见肘的窘况使得炮兵在战场上不能放开手脚打。而且在我军强大火力的压迫下,越军炮兵担心兵力兵器过于集中,将会蒙受更大的损失,因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排、连为单位进行分散配置,很少以营、群为单位进行集中射击。越军炮兵火力不足,只能是零敲碎打,这就是越军根本无法阻挡我军大兵团机动和进攻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黄连山省的越军炮兵正在射击。越军的军区炮兵团(以云南方向第二军区第168炮兵团为例)装备85加农炮、122榴弹炮、107火箭炮各12门,一共36门。越军步兵师炮兵团(以广西方向第一军区步兵第346师炮兵团为例),装备105或者122榴弹炮12门,85或者76加农炮12门,160迫击炮12门,共36门。越军参战师属以上炮兵9个团,解放军参战师属以上炮兵48个团,解放军处于压倒性的绝对优势地位。

谅山省的越军炮兵阵地。越军炮兵配置隐蔽,伪装严密。火炮均利用地形或者工事严密伪装。还在比较暴露的地形上构筑假阵地,设置假炮,以炸药模拟火炮射击,以迷惑对方,分散对方火力;机动频繁,预备阵地多。大口径火炮通常射击3至5次或者占领阵地4至6天就变换一个阵地。战斗中阵地一旦暴露,遭到对方火力袭击,就立即转移。越军在基本阵地附近一般都有数个临时阵地,通常情况下多在临时阵地上射击,以确保基本阵地不过早暴露。

战后的老街市。老街市曾经是越南黄连山省的省会,在这里布防的越军为黄连山省队254团第1营(欠一个连)、省属老街营和老街市卫队大部,特工队和57战防炮排,共450余人。254团1营在小曹附近地域组织防御,老街营和老街市卫队在老街后山诸高地和市区组织防御。在5号高地加修了法军遗留的钢筋水泥坑道550米。各防御要点配置有多种火器和大量弹药,基本形成了上下、曲直、明暗火力点结合的交叉火力网,能够互相支援,控制要道和死角。

黄连山省孟康县一个林场的女民军。民军是越南的群众性武装力量,结合劳动、生产单位编组,分布面广、线长、编制杂乱,极不统一。在指挥体制上,民军由各县(市)军事指挥部直接指挥,由省军事指挥部统一领导。他们的具体名称还各不相同:农场林场的称为青年冲锋队,工矿、城镇、机关的民军称为自卫队,乡村的称为游击队。这一股武装力量,战斗力未必有多强,但是由于数量庞大,而且熟悉地形和民情,在作战中也给我军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麻烦。

谅山方向的越军。谅山市是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北大门,是越南北部的战略要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也是越南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谅山方向是越军的主要战略战役方向。为此,1979年战前,越军在谅山省部署第一军区主力部队第3师(别称金星师)结合武装公安第12团等地方部队设防,总兵力为1.2万余人(不含民军);作战过程中又抽调第327师,以及第337师和北太省197团的部分兵力北上增援,从而使该省的总兵力达到2.2万余人(同样不含民军),这是1979年越军兵力最为雄厚的作战方向。

河宣省的越军士兵。当时越军主力部队的轻武器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一个班装备有冲锋枪6支、火箭筒1具、M79榴弹发射器1具、班用轻机枪1挺(如果编制不满员,则减少冲锋枪)。而我军步兵一个班装备3支56式冲锋枪、4支56式半自动步枪、1挺56式班用轻机枪。很明显,我军步兵分队在火力强度和持续性方面均不如同等建制的越军,在战斗中尤其是作战初期,吃了不小的亏。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