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3月6日开始,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进入第三阶段,即回撤阶段。在高平省原平县明心乡作战的50军150师448团,由于军驻师工作组的错误指挥,在边清剿边回撤的途中,于3月12日至18日那嘎及其以北地区遭到越军阻击、伏击,战斗失利,第一梯队(团前指、2营、1连、8连)被越军围歼,造成542人失散,其中220人被俘的重大损失。这次失利,是整个十年对越作战史上最大的失利。
长期以来,究竟是越方什么部队围攻了2营及1连、8连,一直众说纷纭。以下是根据越方材料所作的初步研究,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在保卫北部边境的战争中,我们抓获了许多战俘,包括中国军队的一个山地连,他们自愿地向我们的部队投降,我们没有消耗一颗子弹。甚至有简短的报道说,这个连队是根据支部会议决议投降的,这在中国军队的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这个山地连(1连)隶属于成都军区陆军第50军第150师步兵第448团,建制较为完整:连长李和平、政治指导员冯增敏、党支部、排长,还有所有的武器。和该连一起行动的,还有团指挥所派来加强指挥的两名军官,一个是团副参谋长付培德,一个是团副政委龙德昶。全连共有104人。
根据被俘士兵们的说法,连队计划深入我们的土地,但由于作战地图陈旧,他们对越南的地形,甚至他们正在战斗的北方山岳丛林战场一无所知,然后无形中变成了一群“迷路的孩子”。当到达高平省原平县明心乡时,队伍在一片山脊上停了下来,突然发现使用的地图和实地是不同的。环顾四周,发现到处都是越南军队。
连部指挥员知道,在食物耗尽、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战斗是没有希望的。因此,连队召开了历时半天的支委会紧急会议,最终做出了投降的决定。该决定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做出投降的决定,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将来回到祖国。中国军队的一个连队在这场战争中投降是真的。但是具体的情况和士兵们的证词一样吗?
对于有哪些部队参加了这场战斗,说法很不一致。有的说是太原钢铁厂的民兵,有的说是明心乡当地的游击队……从几张被俘连队的照片上看,有女民兵持枪警戒的镜头。是我们哪支部队俘虏了这连?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进攻的?一个山地连会自愿投降吗?
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媒体没有进行详细的报道。后来试图联系一些部队和退伍军人来了解情况。但是战争结束后,军事单位整编、裁撤……事件亲历者纷纷离开军队,转业复员到全国各地,寻找证人似乎变得异常困难。
幸运的是,后来遇到了1979年在北太省军事指挥部(现为太原省军事指挥部)下辖部队服役的退伍老兵,了解到在高平省原平县明心乡打败并俘虏中国军队的部队,是北太省第4营。同样通过退伍军人,有机会与住在太原省的原北太省第4营的老兵范明雄先生交谈。
范老兵表示:我是北太省军事指挥部第4营第2连第1排第3班的一名士兵,B41火箭筒手。中国军队一开始进攻,我们北太省第4营就接到命令,开始增援边境一线。3月8日,我们在那袍和中国军队发生激烈战斗,阵亡了很多战士。3月10日,我们在高平省的养牛场拦截了他们,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我们使用迫击炮火力打击中国军队。他们在遭到炮火打击后,使用无坐力炮和火箭炮实施了还击。3月12日晚上,中国军队开始向北撤退,战斗中,我们损失了部分兵力。
在谈及中国军队一个连被俘的情况时,范老兵说:我们营、太原钢铁厂民兵营和明心乡游击队,共同制定了联合作战计划,决心消灭他们。我们发现中国军队守在山上,由于地势陡峭地形险要,连侦察人员都无法接近目标。正面攻打这座山很困难,可能会造成重大伤亡。北太省第4营的指挥所已经部署部队包围了这里,并准备发起进攻。我们有一名政治指导员,曾经是一位汉语教师,他开展政治攻势,喊话要求中国军队投降。与此同时,北太省第5营已经增援到位。
3月14日下午,一名中国士兵手持白旗下山。士兵们说他的连队在山上有大约100人,建议我们派人去谈判。营指挥员不接受谈判,只允许投降,条件是放下武器,不设地雷,举起白旗,在山下排成一列。
两名侦察兵奉命护送这名中国士兵上山联系他的同伴。同时,我们也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以防他们反悔。过了一会儿,所有的中国士兵都成群结队地出来了,一共104人。岩石斜坡成锯齿状,我们很难到达山顶,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攀登上去的。从这里,中国军队可以观察到该地区的整个地形,他们当然清楚地看到我们的部队和民兵正在部进行战斗部署,包括刚刚集结的北太省第5营的大量部队。在他们之前驻扎的地方,武器散落在各自的位置上。下午5点左右,所有投降的中国士兵列队完毕。
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参加围攻448团2营以及1连、8连的越南武装力量,至少包括北太省军事指挥部第4营、第5营、太原钢铁厂民兵营、明心乡游击队(这支游击队战后被越南国会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