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寨北山垭口,地处越南黄连山省的黄连山区,东南距离沙巴县城8.5公里,是格盖苗通往新寨公路的唯一通道。整个地形复杂险要,易守难攻。垭口以北是深山密林,谷深坡陡。垭口东西宽约400米,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山包50多个,呈东西走向,垭口两侧高山耸立相对,多有悬崖绝壁。小路沿垭口底部蜿蜒通过,路的西侧陡峭,东侧稍缓,50多个山包多数是在小路东侧。
垭口以南地势较为开阔,公路拐弯处有越军营房。垭口海拔1850米,两侧高山制高点达2300米至2500米,坡度在40度至70度左右。作战期间大雨刚过,小雨连绵,浓雾密布,能见度很低, 有的时候只能通视十几米远。温差很大,昼夜温差通常在20度左右,白天最热时高达32度,雨夜山上最冷时仅有5度。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给观察、指挥、协同和后方保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驻守新寨地区的越军是316A师98团7营和148团5营,以及坝洒独立营残部。敌人凭险扼守,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构筑了大量的明暗地堡和机枪掩体,严密封锁着垭口及其两侧,并有断续堑壕、交通壕相连接,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多层交叉火网,企图阻止我军进攻。
担负沙巴战斗穿插迂回任务的447团于2月27日到达新寨北山垭口以北的甘荷毛,3营于3月1日11时向新寨北山垭口发起攻击,1连于13时30分在垭口东侧加入战斗,协同3营战斗。战至19时,部队前推500余米,歼敌一部,但是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天黑之后停止进攻,与越军形成了对峙。
2日凌晨,团指挥所为了改变仰攻的不利态势,决定以一个加强连(6连)从左侧沿甘荷毛山脊迂回到垭口东侧制高点,居高临下,协同正面部队攻歼垭口之敌。6连于9时30分开始行动,但是由于山高林密,插不上去,又遭到越军炮火拦阻,被迫于15时返回。在6连行动的同时,8连一个排向左上方迂回也未能成功。
根据师指挥所要求迅速切断新寨公路的命令,团指挥所连夜召开会议,分析判断情况,决心3日凌晨利用夜暗,采用偷袭手段(如果偷袭不成,则转为强攻),坚决夺占垭口,切断公路,配合师主力歼灭沙巴之敌。
3月3日1时,团指挥所命令1营配属团82无坐力炮一个排,工兵两个班,喷火器一个组为第一梯队,乘夜暗采取偷袭(偷袭不成则强攻)手段通过并占领垭口,切断公路,控制要点,断敌退路。2营随1营越过垭口进入战斗,3营为团预备队。
1营营长李继红部署2连为尖刀连,配属82无坐力炮2门、重机枪3挺、工兵一个班、喷火器3具,其任务是突破敌人防御,通过山垭口,抢占公路南北侧有利地形,断敌退路;1连配属82无坐力炮炮2门,重机枪3挺,待战斗打响后迅速从2连左翼加入战斗,攻占垭口东侧高地;3连为预备队;营迫击炮排、重机枪3排、团82无坐力炮2排和工兵一个班组成火力队,跟随营指挥所行动,随时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营指挥所在2连后跟进。
3日2时15分,部队开始秘密接敌。3时10分,2连先头2排通过垭口时被越军发现,遭到两侧高地之敌火力压制,伤亡一部,当即转为强攻。营长命令火力队以猛烈的火力支援2连战斗。2连副连长陈兰旭率领5班迅速夺占了6号高地,以掩护连主力通过山垭口。这个时候,连长郑家才命令连队火力掩护1、3排进入战斗。1排进至6号高地东侧时被燃烧弹击中,牺牲8人。郑家才命令2排快速跃进,通过敌人火力封锁区直插公路,并令1排、3排迅速向前猛插,战斗中,郑家才被炮弹炸伤。
在2连打响的同时,营长命令1连在2连左翼(即垭口东侧)加入战斗,抢占有利地形掩护2连通过垭口。1连代理副连长在率领2排向敌人发起攻击时,遭到火力拦阻,随即组织轻重武器掩护,采取小群多路的队形,交替前进,一举抢占了10号高地。2排在1排的掩护下,顺势攻占了11号高地,摧毁越军5个火力点。1连在攻打各个高地的同时,以部分火力支援2连战斗。此时,营长令1连预备队3排加入战斗,攻占了17号高地。2排也夺占了18号高地。
2连连长郑家才负伤之后仍然坚持战斗,副连长陈兰旭曾一度接替指挥,过了不久,副连长也负了伤,连长带伤率领1排、2排继续勇猛攻击,迅速攻占了公路北侧32、33、34、35号高地。此时,一股越军从新寨营房方向反扑过来,连长指挥附近的战士将敌人击退。战至5时40分,连长和1排、2排部分人员切断了公路,2排攻占了公路南侧38、39号高地,5班及重机枪1挺占领了公路北侧36、37号高地。
在2排和1排前出之后,3排、4排和1排一部被敌人火力隔断,前进困难,指导员严真道迅速组织火力掩护,并亲自率领后续分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封锁,边打边插冲过垭口。越军约一个排的兵力从小路东侧实施反扑,严真道迅速指挥战士抢占有利地形,待敌人进至30至40米时,突然用手榴弹和各种火器将其击退。
战斗中,1排长余胜利、3排长龙正文相继中弹牺牲,指导员严真道双腿负伤。关键时刻,他以顽强的毅力带伤指挥战斗,继续带领部队前进,当冲至公路边越军营房时,击退了30余名敌人在火力掩护下进行的反扑。严真道用冲锋枪猛烈射击,吸引敌人火力,掩护战士插向公路,最后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1连在2连向公路发展进攻的同时,又向前推进了40余米,占领了26、27号高地,并以此为依托,以火力瞰制公路。
7时30分,营预备队3连加入战斗。3排在副教导员和副连长的率领下,紧靠1连左翼向上发展进攻,连续攻克5个小山头,向敌人纵深发展约200米,消灭火力点和地堡9个,占领了28号高地,全排伤亡较大仅剩9人。
副营长率领2排在3排左翼向敌人迫击炮阵地攻击,前进150米左右,遭到火力严密封锁,前进受阻。营、连立即组织火力压制敌人。2排两个班从20号高地西侧迂回,进至29号高地,被敌人火压制,随即就地构筑工事形成对峙。1排在2排前进受阻的同时,从2排左翼向21号高地攻击,攻占了目标,并摧毁了越军迫击炮阵地。
9时35分,防御全线动摇的越军孤注一掷,出动近200人向垭口实施反冲击,1营在伤亡较大的情况下,浴血奋战英勇抗击,在团100迫击炮连和2营炮兵连的火力支援下,粉碎了敌人反扑,歼敌一部,余敌溃逃,尔后又前推50余米。战至11时许,完全控制了垭口和公路。12时,1营巩固既得阵地,阻击敌人西逃。下午,2营和3营相继进入战斗,445团主力也到达新寨地区。战至黄昏,447团和445团主力共同歼灭了新寨地区越军。
此次战斗,1营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猛打猛冲,死打硬拼,经过8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攻占了新寨北山垭口,切断了公路,歼灭了守敌,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共毙敌275人,俘敌1人,缴获步枪、冲锋枪65支,轻机枪10挺,重机枪3挺,榴弹枪1支,火箭筒2具,60炮2门,电话总机1部,各种弹药4万余发。自身伤205人, 亡92人,战后荣立集体二等功。
1营从3月3日3时10分开始,浴血奋战到中午,完成了攻占新寨北山垭口、切断公路的战斗任务,取得胜利的代价也是沉重的,8个小时战斗全营共伤亡297人,这是整个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伤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斗。东线的两次激烈战斗可以作为比较,2月20日,122师364团2营进攻朔江失利,伤亡186人;2月19日至23日,163师487团2营三次进攻探某,伤亡197人。
从组织指挥、协同动作、战斗作风等方面总结作战经验,1营体现了如下优点。
夜间攻击,出其不意。这次战斗,1营利用夜暗的掩护 ,以偷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手段,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1营在平时的训练中,比较重视野战训练。2连从1964年以来,先后9年担任团的夜训先行连,有一定的夜间战斗基础。
营指挥所受领任务之后,对于隐蔽企图,秘密接敌的有关事项,作了认真研究和明确规定,各连在行动前认真检查着装,清点人数,进行战斗编组,利用下半夜敌人麻痹之际,边搜索边前进,直至3时10分,先头2连深入敌人阵地200多米,通过垭口时敌人才发觉,随即按照预案转为强攻。
从3月1日开始,部队都是白天攻击,此次行动出敌意外,打乱了敌人的部署。越军虽然组织兵力和火力进行阻击和反扑,由于部队充分发挥近战的特长,与敌人死打硬拼,完成了任务。特别是2连乘着敌人仓促应战之际,不惜巨大伤亡,利用夜暗边打边插;1连、3连分别控制了垭口东侧各个要点,终于在拂晓之前切断了公路。
干部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战斗中,各级指挥员始终靠近先头分队,直接观察、判断和处置情况,并以自己身先士卒的模范行动率领分队战斗。当2连先头通过垭口被敌人发觉,遭到火力压制时,该连连长、1营营长冒着敌人密集火力封锁, 冲过垭口;副营长、副教导员率领分队冲击;当战斗最激烈,全营伤亡严重,连续遭敌反扑时,副团长、副政委和教导员沉着应战,及时指挥预备队和组织后方人员加入战斗,组织炮火支援,粉碎了越军数次反扑。
主动配合,密切协同。2连与敌人打响,由偷袭转为强攻时,1连随即向垭口东侧之敌发起猛烈攻击,分散敌人火力,掩护2连冲过了垭口。3连加入战斗之后猛打猛冲,插到1连的左前方,保障了1连的左翼安全,两个连队密切配合,并肩攻击,打退了敌人数次反扑,牢牢控制了既得阵地。
炮兵为了有效地支援步兵战斗,采取了靠前配置,团支援的迫击炮配置在距离敌人100至400米内,一律采用简便射击。当战斗最激烈时,1炮连炮弹打光,情况危急,该连冒着敌人密集火力,从步兵占领的阵地上拣回敌人丢下的70发炮弹打击敌人。配属给营的工兵班,主动随步兵炸毁敌人火力点。
死打硬拼,前仆后继。1营指战员充分发扬了我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优良战斗作风。在战斗异常激烈、伤亡严重、极度疲劳、部分班排建制被打乱的情况下,全体干部战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越战越勇。全营有10个班全部伤亡,14个班仅剩下1至2人,充分体现了敢于死打硬拼,打硬仗,打恶仗的战斗作风。
2连从垭口打到公路,前后伤亡106人,伤亡率高达77.9%,仍然继续坚持战斗,毫不动摇,终于完成了既定任务。1连与敌人反复争夺垭口东侧高地,以伤亡66人的代价,终于和3连一起粉碎了敌人的反扑,夺占了垭口。战后2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被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
1营之所以伤亡大,从客观因素上总结,在于越军兵力强(2个营)火力猛,防御阵地完备,且呈居高临下之势;战场地形狭窄,导致部队机动受限,战斗队形密集;仓促进行远距离穿插迂回(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晚上,行程60公里),运力不足加上运送计划不够周密,炮弹不足,压制不住越军火力。
从主观因素上检讨,没有形成兵力优势,敌人以两个营防守,我军以一个营进攻,而且是三个连逐次进入战斗,兵力薄弱;配属给连队的火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重机枪、82无坐力炮大部分未能及时跟上步兵支援战斗,火力不足;不少战士战术水平低,有的不会熟练地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自己,有的不知及时变换射击位置,在一个位置上停留时间太长,目标暴露遭到杀伤(比如2连18名轻机枪正副射手,被敌人火力杀伤15名)。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