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视角:越军炮弹不够用,而解放军炮弹源源不断火力猛烈

南疆历史奇谈 2024-01-26 17:36:24

越军战史资料记载:第二次中越边境战争的中方“骑线拔点”行动,于1984年4月28日凌晨5时左右开始。在一场由各种口径炮弹(160毫米迫击炮、122毫米加农炮、122毫米榴弹炮、152毫米加榴炮、107毫米火箭炮、82毫米迫击炮、120毫米迫击炮等)组成的弹雨之后,由刘昌友将军指挥的昆明军区第14军第40师的两个团,开始攻击河宣省渭川县边境越军驻扎的高地。

由于边境紧张局势已经持续多年,越军第313师第122团的防御部队相对松懈,人数往往不满编,尤其是炮兵力量不足,不足以给步兵提供支援,而中国军队的行动出其不意,因此在几个小时的交火后,中国军队已经攻入泸江以西约7公里宽,3公里深,控制了1509高地(老山)、722高地(662.6高地)、233高地(169号高地)、300-400高程(142高地即李海欣高地地区)、685高地(634高地)。

渭川县是越南西北方的一个地区,这里的地形非常崎岖,只有连绵起伏的山脉、基本的交通工具和困难的运输。在1984年至1989年五年多的时间里,中国选择的战场实际上是一片20平方公里的山区。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数以百万计的炮弹炸响,成千上万名士兵伤亡,战争的主要形式是炮战,双方每一天都在争夺每一寸土地。

保卫渭川县边境高地的是第313师的部队,该师是第二军区的主力师。除了第313师之外,第二军区其他主力师还有,第314师、第356师、第316师。后面这3个师隶属于1979年战后组建的第29军(接受国防部和第二军区双重领导的主力军,因此被其他部队称之为“中央军”)。第一阶段,渭川前线指挥官是第二军区副司令员黎威密。几个月之后,黄丹接替他指挥反攻,以夺回失去的阵地。

因为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和中国军队的做法一样,越南军队也派遣来自不同军区或者军的部队赴前线参战。由于军事原因(安全和转移),很难跟踪这些作战部队的活动轨迹,因为无论他们是第356师(第二军区),第312师(第1军),第3师(第14军),第322师(第26军),第320师、第31师(第3军),还是第306师(第2军)、第301师(首都军区),在前线仍然使用第313师或者第314师某个单位的番号。

由于战场面积狭窄,炮兵火力猛烈,双方都无法集中使用大量兵力。部队通常是驻扎在洞穴或者防御工事里,以20人至50人为单位。进攻规模不大,通常仅在团、营或者连一级。防御工事周围布满了地雷、手榴弹。士兵们除了使用AK47之外,还有机枪、迫击炮\40火箭筒、M79掷弹筒、M72火箭筒,手榴弹用得尤其多。由于害怕炮火和狙击手,只能在夜间偷偷爬出来。供应困难,饮食匮乏,住宿拥挤,所有人都必须躲在防御工事里几个月才能更换,因此士兵的生活非常危险、痛苦和单调。尽管如此,大多数人仍然保持着战斗精神。

中国之所以选择渭川边境这样一个狭窄的山区地带作为战场,其中原因有:

战争影响。如果在谅山省作战,将很难避免引发国际关注。而河宣省是一个偏远的省份,在国家的西北部边境,只有一条道路通往河内,很少与国际交流,不会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不会引发世界社会的强烈反应,特别是苏联的反应。

后勤保障。在补给方面,中国也占了上风,在进攻之前的几个月,中国修建了通往边境的公路和桥梁,越南方面没有想到中国会攻击一个没有军事价值或者政治价值的地方,因此没有准备好应对措施,仍然必须在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分散部署炮兵部队。在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之下,越南军队在渭川的炮兵只提供了短暂的支援火力,弹药就打光了。

在渭川战场作战,越南军队在炮弹供应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中国能够自己制造火炮,生产相关弹药,即使有的时候一天就要消耗几万发炮弹,但他们只需要从工厂直接运送到前线就行了。而越南只有依赖苏联援助,炮弹从海防港的苏联船只上卸载,然后装车运到渭川县城,然后从县城依靠人力转运到各个阵地(每人每天只能向战场运输2发炮弹)。

锻炼部队。渭川战场也是中国军队熟悉战争的地方。由于看到人海战术在现代武器面前已经过时,他们将渭川作为训练场。与1979年作战不同,这一次,他们接受了仔细的训练,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技战术运用也很熟练。这场“骑线拔点”战役也被称为“两山轮战”战役,两山是指渭川县的1509高地地区(即老山地区)和安明县的1030高地地区(即者阴山地区)。为了消耗越南军队的有生力量,中国方面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炮火,这是中国的突出优势。

每隔6个月,他们都会轮换来自不同军区的部队参加战斗。首先是昆明军区的部队,然后是兰州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武汉军区、内蒙古军区。(越南人的说法明显错误,依次是昆明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1 阅读: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