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的一次悲壮逆行,十二名民兵全体战殁,民众含泪潜水寻尸

青史如烟 2022-12-15 20:34:22

1941年7月16日,天才蒙蒙亮,钟庄镇红旗村村外突然响起了一阵枪响,令人心悸的枪声,惊破了整个村子的静谧,也惊醒了当晚留宿在村内的万丰乡游击队队长曾维鸿。

曾维鸿一骨碌爬起身,迅速起身拿枪来跑到院内,听枪响的方向,应该是设在村外岗子上的暗哨。

敌人来了!

而且从杂乱的枪声中,可以判断出,这次敌人来的人数,还不少。

曾维鸿出了院,看到民兵队长曾如生正领着村里的民兵,准备向村外赶去。

曾维鸿连忙叫住了曾如生:

“敌人这次来的人不少,乡亲们要是撤退不及,肯定要坏事。我领人出去阻击敌人,你对附近熟,还是留下来带着乡亲们,赶紧转移吧。”

比起打埋伏、阻击敌人,曾如生确实自认不如曾维鸿。因此,听罢对方的建议,也来不及多想,他便当即分了十一名民兵队员,交由曾维鸿率领,自己则领着其他民兵,转身回村,准备带领、掩护组织乡亲们尽快转移。

多少年后,曾如生再次提及这段往事,依然唏嘘不已:

“那次我要是坚持去的话,老曾也许就不会牺牲了。”

曾维鸿领着这十一名民兵,向着村外赶去。

“曾队长,听这声儿,敌人恐怕不少哩,咱们能拦得住?”

路上,一名队员有些迟疑地问道,毕竟他们这支队伍,武器装备都很落后。

敌众我寡、装备落后的现实情况,使得这支民兵队伍,平日里很少有与敌人正面硬碰硬的对决。

“敌人现在进村的话,眼前这些老百姓就得遭殃,你没看冈西乡的那次扫荡,绝了多少户?”

曾维鸿挥了挥手,让大家跟上,边走边感慨道:“咱们去了,的确不一定能打得过,但至少能拖住敌人,给大伙儿留点逃命的时间。”

当时整个村里的村民们,都已得到敌人逼近的消息,大伙儿全都惊慌失措地向着村北方向逃去,只有这十几人,沉默地逆流而行。

到了村口附近的时候,枪声已经停止了,大伙儿心里都很清楚,埋伏在岗上的那名暗哨,应该已经牺牲了。

众人在曾维鸿的带领下,借着村口的沟壑、大树、土垛开始布防,没过多久,大批的日伪军众便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百余名日伪军,沿着村前的土路,向着村子的方向快速行进。当他们走到村口之时,随即遭到了曾维鸿等人的猛烈阻击。

十二人对阵百余名装备精良的日伪军众,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悬念。

离村躲避的乡亲们,听着身后村口的凄厉枪响,渐渐平息下来,所有人的眼中都忍不住淌下泪来。

几天后,曾如生率领数人,冒着被敌发现的危险,重返当天阻击敌人的村口,烈士们的遗体歪倒在沟壑、草垛、道路之上,让敛葬尸首的人们,不禁泪目。

然而,当天大家清点遗体之时,却突然发现,游击队长曾维鸿的遗体,不见了。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定要找到曾队长。”曾如生当即命令附近的民兵,展开搜查,务必要找到曾维鸿队长。

当时的曾如生曾抱过一线希望,认为现场既然没有找到曾维鸿的尸体,就不排除对方还活着,曾维鸿最终从枪林弹雨中突围了出去,也说不定。

然而,当众人找遍整个万丰乡无果,后来又将搜索的范围扩大到湖垛镇的时候,当地一名“白皮红心”的地主悄悄告诉曾如生,自己知道曾维鸿的下落。

“那天下午,日本人押着一个伤员路过这里,我瞅着就是曾队长,等他们走到杨家庄南小河边时,曾队长想要跳河逃跑,最后被日本人开枪打死在河里了。”这个地主指着河边的方向,边讲边坠泪。

曾如生和几名水性好的村民,按照那名地主的指引,来到了杨家庄南小河河边,河水滔滔,却不见任何人影踪迹。

曾如生等人随后跳入河水之中,潜水到河底仔细摸寻,第一次没有找到曾维鸿的遗体。

随后,精疲力尽的人们游上岸,休息了一会儿,便再次跳下河中。

“我当时就在心里默念着,老曾呀,我来接你来了,你这次可要跟我碰碰面呀。”

解放后,曾如生谈起这段过往时,曾不禁唏嘘道。“这次,我潜的比较深,在河滩底下摸索了许久,最终抓住了他的胳膊,随后我便赶紧将他从水里拽、抱出来了。”

当晚,曾如生和几名民兵,趁着天黑,将曾维鸿的遗体以及其他队员的遗体一道,放置在一条船内。随后,众人借着夜色掩护,将这船忠烈的遗体,运往到区政府,进行了妥善安葬。

这段历史过往,在《建湖县志》中只有短短一句记述:

1941年夏,在日寇大扫荡中,万丰乡游击队曾维鸿等12名民兵在阻击敌人时全部牺牲。

然而,当我们仔细探看,这段消隐在历史长河之中的片段之时,却不由为之动容。

当年的抗战史,是整个民族的抗战史,它的胜利,最离不开的是基层、人民的力量,这些人,虽然沉默无声,死后也寂如秋草,却用自己的生命为民族搏出了一个希望,用英勇和不屈改变了历史的最终走向。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46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建湖文史资料》,曾如生口述

1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