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一次致命乌龙,行刑队毙完犯人后才发现,死囚还在牢里呢

青史如烟 2022-12-11 09:41:28

1929年初春,上午九点,陇南武都县(现陇南市武都区)监狱内的一个牢房门口,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

十几名身背长枪的士兵拥立在牢房门外,站在最前面的那名军官厉声喝令看守,着其立即打开牢门,速速提出死囚牢犯。

牢房内的马文炳随即木然地站了起来,失神落魄地走向牢房门口,他感觉双腿仿佛灌了铅似的,每一步都走得万分沉重。

因为他知道,今天,自己的死期到了。

马文炳原是康县平洛药铺沟子人,早年因为躲荒年,背井离乡,流落在武都县内,一直以弹棉花为生。

弹棉花这个活儿,收入不稳定,马文炳平日里,走街串巷赚个辛苦钱,虽说不至于饿死,但一年到头,手里也赞不了几个大子儿。

人嘛,穷则思变,马文炳也钻空了心思想着怎么赚钱,不过,跟别人辛勤劳动不一样,他走的路子,比较野。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但越是乱世,底层之人越能乘势而起,当然也有些人会趁机浑水摸鱼、赚把好处。

马文炳就属于后者。

当年陇南之地战乱频频,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地方帮会众多,马文炳整日走街串巷、混迹乡村之间,除了弹棉花的正业之外,还专门给各个军阀、地方帮会团伙做暗探,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军事情报。

年初之时,马文炳帮一地方帮会侦查驻扎在此处的,国民革命军王丕襄团一营军情,被驻防军当即抓了个正着。

乱世从重典,对于这种刺探己方军情的“细作”,地方政府自然也是从严处理,随后,马文炳便被判处了死刑。

这个结果,马文炳虽然难以接受,但也没个说理的地方,只能自苦认命。被关进牢房的这些日子里,马文炳整日以泪洗面,行刑的日期就像悬在头顶的刀剑一般,让他每日内心都无比的煎熬和恐惧。

马文炳原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然而,今天当他听见那牢门门锁铁链被“哗啦啦”拽开之时,站在牢门门口的马文炳,顿时感到浑身发冷,整个人像是失了魂似的,嘴里发苦、脑袋嗡嗡直响,愣在当场再也迈不动一步。

“马文炳!”

外面有人在牢门口大喊了一声,马文炳张了张嘴,想要答应,却发现根本喊不出丝毫声音,内心怯懦、恐惧让他一时发不出半点儿声响,浑身像是筛糠般地颤抖了起来。

正在这时,马文炳的耳畔突然响起了一声清亮的应答:

“有!”

听到这个应答,马文炳整个人都木了,那一瞬间,他仿佛都感到听错了,但下一刻,他便睁大了眼睛,因为他看得十分分明:

从牢门外闪进的两名刽子手,迅速将那个抢先应答之人架了出去,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但具体嚷嚷着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马文炳的身子再也撑不住了,顿时瘫倒在了门口的墙角内,一股热流顺着裤裆淌了出来。

十点钟时,管狱员唐普高像往常一样管查牢房,当他打开马文炳所在的这个牢房房门之后,目光触及到蜷缩在角落里的马文炳之时,他的瞳仁猛然骤缩,像是见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他一面指着马文炳,一面惊呼道:

“你怎么还在这里?!”

“搞错了!”

唐普高发现原应该今日被执行枪决的马文炳竟然还在牢内,顿感大事不好。随后他赶紧唤来狱警将马文炳捆绑妥当,急送附近的团部,团部的人一看,哎呀,拉错人了,也是急得不行,众人赶紧拉着马文炳,顺着中山街飞快赶去,盼着能赶在行刑之前,将那个错认的倒霉蛋给替换下来。

可是还没等众人走到下院观口的时候,司机便看到了上午出去的刑警们,已经从刑场方向返回了。

“执行完了?”司机探出头问道。

“完了呀。”行刑队员随意地回答着。

“完了!”

“完了。”

“我说的是,出错了!”

“啊!?!”

当天,枪决犯人闹乌龙、杀错人的消息,震动了全城,并迅速传遍了附近各县。

人们在大叹马文炳好运之时,也为那个替人挨枪的倒霉蛋感到深深的不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那人为何要替马文炳应答姓名送死呢?

这事儿呀,其实有点儿乐极生悲的味道。

被误杀的那个倒霉蛋名叫王九鼎,临洮县人,和马文炳一样,三十来岁,他的入狱其实也挺偶然。

当天便衣队在西关查户口,抓捕贩大烟的,王九鼎这个人好色,作风有问题,听见敲门声以为是人来抓奸,便披上衣服翻墙逃跑,结果被便衣队追上一顿暴打之后,抓获送监。

本身就是一个误抓,这不,前几天经过审讯,算是查清楚了,王九鼎没有贩大烟,不是嫌疑犯,上面也已经明确告诉他了,准备就这几天,把他给放了。

因此,王九鼎这几天的心情,跟同监牢内马文炳的心情,截然不同,他很急迫,每天都想着赶紧有人叫自己出狱。

而他这一急,可就坏了事儿了。

当天,众人提刑马文炳,这“马文炳”和“王九鼎”后面的音差不多,又加上王九鼎这段时间一直等着有人叫他出狱,因此,没听清楚,便仓促抢着答应了。

结果被人押赴刑场时才发现,这不对呀,但为时已晚,甭管他怎么央求喊冤,身旁这帮兵老爷们,谁也没人理他。

毕竟刑前怕死是正常行为,千方百计想要拖延时间,想要苟延残喘,都能理解,也见得多了,所以,这些人也都没把王九鼎的呼天抢地,当做一回儿事。

到了刑场,草草走了个过程,随即拉枪栓,“砰”地一枪,了事走人。

谁都没有想到,当天竟会阴差阳错,枪毙错了人,这件事儿后来传得沸沸扬扬,地方当局为了避免事态扩大,被上追责,便暂且将马文炳收监,对王九鼎的家人进行了妥善安抚,一切以低调、淡化处理。

这个马文炳也算命大,被关在监狱之中,上面对他也是有些感到棘手,枪毙和不枪毙都不合适,最终也就将他晾在一旁,时间久了,最终不了了之。

民国社会政治比较混乱,这个咱们都知道,但像武都县这种拉错人来枪毙的,确实令人拍案惊奇。不过,像马文炳这种临刑前、一脚已经踏入鬼门关的囚犯,竟会阴差阳错的逃过一劫,实在是令人感慨这也太巧,令人匪夷所思,令人不得不叹,这位命是真的大呀。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奇闻旧事谈——第2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武都县文史资料》

9 阅读:4450
评论列表
  • 2022-12-19 13:21

    扯淡

  • 2022-12-25 05:24

    内蒙古前些年不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吗?18岁啊!

  • 2022-12-25 07:08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点赞]论死刑之前验明正身的常规必要……

  • 2023-03-03 17:16

    后来全国抗战,之前的内战行为就不算什么罪行。

  • 2022-12-25 08:25

    命不该绝!

  • 2022-12-25 08:26

    “王九鼎”这名字谁能承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