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5日,上午,淮阴县古寨乡街头。
此刻,化装成走村串街小贩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原古寨生产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张令闻,正走在古寨乡的街道之上,身后传来的阵阵噪杂声响,让他的心里不由一阵发慌。
自己此番前来,为的是和当地群众结清合作社的账目。因为现下古寨乡驻扎有日伪军众,所以张令闻天不亮便悄悄来到了这里,原本打算办完事儿便悄然离开。
然而,张令闻却没有想到,就在自己刚踏入古寨乡不久,便有汉奸将他到来的消息,火速传报给了据点内的日军。
有新四军潜入古寨乡了!
闻讯之后,据点内的日伪军众当即悉数出动,将整个古寨乡的各个出口、要道全部封锁住,随后,一众敌军挨家挨户地开始搜索盘查。
一时间,整个古寨乡内鸡飞狗跳。
张令闻走上街头,看着仓皇躲闪的民众,以及砸门入户的日伪军众,心里虽然着急,却没有任何办法。
这里没有可靠的堡垒户,而且按照敌人的这个“掘地三尺,也非要找到此人”的劲头,此番想要依靠群众掩护躲避,成功的希望比较渺茫。
怎么办?
张令闻一时有些彷徨,街口的小贩全都收摊躲避,此时,街口处的行人开始变得稀少起来,留在街上的寥寥数人,已经开始引起不远处几名伪军们的注意。
正在张令闻彷徨无措之时,一人突然拉住了他的衣袖,随后低声问道:
“张同志,你咋在这儿呢?”
张令闻一看,是古寨乡古寨村的村民邹广仁,当年新四军驻扎在古寨时,大家彼此熟悉,此人古道热肠,对新四军抗日活动非常支持。
“老邹,敌人包围这里了,现在到处抓我,你可得帮我快想个办法。”张令闻此时见到邹广仁,原本晦暗绝望的内心,陡然闪现出了一缕光泽。
邹广仁略一思忖,随即拉起张令闻,低声道:
“跟我来,咱们去伪区自卫团长家去。”
张令闻一听,有些摸不着头脑,那自卫团长家咱们能去吗?对方正在到处抓我,我反而去他那里,这不是自投罗网嘛?
邹广仁看张令闻的脚步有些踟蹰,便一面走,一面跟他解释道:
“放心吧,去他那里保险没问题。这个自卫团团长朱银河,跟我亲家住的不远,他家的情况,我比较熟悉。他家里就他们夫妻俩,而且这个朱银河平日里每天早上出去,夜晚才回家,他那个老婆又是一个牌迷,整天去邻居家看牌,白天人出去了,大门都不锁。不过也是,他是自卫团长,端枪吃饭的家伙,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去他家偷东西?”
邹广仁继续说道:
“现在整个乡里面都在搜查抓你,咱们也只有躲在朱银河家里,才能躲过日伪军的搜查。他们家,谁也不会去查,也不敢查。”
两人说话间,已经来到了朱银河的院门口,跟邹广仁所描述的一样,此刻朱银河家的铁漆大门虚掩着,闪了一道小缝。
邹广仁轻轻推开院门,探身进去小心看了看,确认没有人后,向后招了招手,将张令闻领了进去,随后反手又虚掩上了门扇。
两人进入朱银河的家中,随后沿着二层楼的木梯子,悄悄上去,藏身在了对方的阁楼当中。这个阁楼是朱银河放置杂物的地方,里面物品摆放凌乱,看起来,许久都没有整理过的样子。
不过好在上面有个小窗户,可以透过窗户查看外面的情况。
当天,整个古寨乡被日伪军戒严,敌人挨家挨户地搜查,期间也曾经过朱银河的院门前,但没一个人有胆,敢闯进去搜查自己上司的宅院。
就这样,当天搜查一直持续到傍晚,最终没有任何结果,一众日伪军众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明明封锁的很及时,也搜查得很彻底,却怎么也找不到对方的踪迹。
莫不成那个新四军长翅膀飞了?最终,忙活半天的敌军只得悻悻作罢,当夜,朱银河回到家中,郁闷地发了一通火,他却不知道,自己想要抓住的新四军此刻正在阁楼之上,安稳地躲藏着。
直到第二天上午,借着窗户看到朱银河的妻子再次出门,张令闻和邹广仁两人才从阁楼之上下来,然后悄悄走了出去。
随后,张令闻与邹广仁作别,顺利、安全地回到了新四军的驻扎地。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43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淮阴县文史资料》,邹广仁口述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