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是强者恒强,和田玉籽料的行情是越来越火,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和玉大叔在市场也经常听同行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现在好料子都快成“天价”了,想捡个漏,简直比登天还难!”其实捡漏这件事,不是完全不可为,但怎么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技巧,今天和玉大叔就聊一个小众方向的籽料捡漏技巧。
一、别被“完美”迷了眼,特色籽料藏玄机
这玩玉啊跟找对象一样,不能光盯着“高富帅”、“白富美”,包容“小个性”反倒更值得玩味。玩籽料别一门心思追求完美无瑕,毕竟大自然造物,哪有十全十美的?小瑕疵更显真实,更具特色。和玉大叔把这类籽料称之为“特色捡漏”。有了瑕疵,才像藏在人群中的“潜力股”,也许第一眼看上去不那么起眼,只要眼光独到,就能发现它的闪光点。

最常见的瑕疵,比如像洒了金皮,但肉质可能稍微普通点。有一些料子属于形状特别好,像个小物件,或者像个动物,但皮色可能淡了些。这些料子要是搁在追求“完美”的藏家眼里,可能就直接被Pass掉了。

我们的取舍就在这这种有某项特别突出指标的东西里选,您想想看,皮色好、形状好、玉质好,哪一条都是籽料的“加分项”,只要有一、两项特别突出,就足以让它在众多籽料中脱颖而出。啥都占了,动辄报价几万、十几万,真的是玩不动啊!

要是兜里没那么多,并不是不能玩籽料了,首先您得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欣赏它的不完美,感受它的独特魅力。玩籽料就像人生,哪有事事如意的?有点缺憾,反倒更真实,更耐人寻味。
二、灰姑娘的逆袭:重新认识“泛灰”籽料和玉大叔以前曾经在几年前文章中专门说起过籽料“宁青勿灰”的事情,这次重提看着是有点打脸了。但没办法,价格在这摆着,毕竟说起“泛灰”的籽料,很多玉友可能都会皱眉头,老玩家都觉得泛灰“不大气”、“不上档次”,因此“买青不买灰”的说法深入人心,好像这“灰”就是和田玉的“污点”一样。

泛灰的料子,其实就像是和田玉里的“灰姑娘”,虽然第一眼看起来一般,这内心却极为细腻。灰色调可以是白里泛灰,也可以是青里透灰,甚至在青花料里也能见到。泛灰的料子有什么捡漏机会呢?要抓住这么几点:

细腻油润: 很多“泛灰”的籽料玉质都特别细腻,油性十足。您上手一摸,就能感觉到那种温润如玉的感觉,您可以看看古代的很多籽料,放在博物馆里的,其实很多都是带点灰的。

不一定发闷: 大部分人不喜欢“泛灰”的籽料,是因为觉得它看起来发闷,没有那种通透感。可是“灰”和“闷”可不是一回事。有些“泛灰”的籽料只是颜色的明度不高,在雕琢以后反而有一种很舒服的暖灰色调,尤其是一些神佛件,除非您预算足够直接够羊脂白,否则真的可以考虑一下灰料子。

一般情况下玩玉讲究冷暖色调,“暖白”、“黄白”属于暖色调,而“泛灰”的料子通常被认为是冷色调。有一些白皮料,它的灰是一种很柔和的暖灰,完全没有那种冷冰冰、硬邦邦的感觉。选玉石细度是首位的,不能只盯着颜色看,还得看它的气质。就像对美女的评价标准,不一定非得白得像雪一样,关键还得看气质。气质对了哪怕肤色稍微深一点,也同样迷人。
三、什么样的“灰”籽料值得玩?
当然啦,灰毕竟属于比较掉价的指标,和玉大叔也不是说所有的“泛灰”籽料都值得玩。这“灰”也分三六九等,什么样的“灰”籽料才值得咱们“捡漏”呢?有这么几条标准:
玉质要好:无论什么颜色,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管颜色如何,玉质必须细腻、油润。如果玉质颗粒感强、油润度不够显得干涩,就算是籽料也没啥意思。

灰而不闷: 这是捡漏关键。要选择那种灰得舒服、灰得自然的籽料,避免那种看起来死气沉沉、整体肉质发乌,不亮的料子。

有特点: 除了玉质和颜色,还要分析这块籽料有没有其他“加分项”,比如特殊皮色、形状等等。

如果能符合多几条标准,哪怕是“泛灰”的料子也有值得收藏的点,玩和田玉心态最重要。别一味追求完美,也别轻易被瑕疵吓退。要不是现在价格太离谱,我们也没必要关注那些有特色、有潜力的料子,希望大叔的分享能帮助玉友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