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达摊上大事了

科技派代说 2025-03-27 15:52:49

作者|江上酒

编辑|文定

“315”刚过,韵达就出事了。

3月19日晚,国家邮政局官方发布文件,韵达因涉嫌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被依法立案调查。

3月20日,韵达官方迅速给予回复,并表示已经成立了内部调查组,积极配合整改。虽然及时自查,但是这起事件仍对韵达造成不小影响,公告发布后两个工作日内,韵达股价累计下跌了3.89%。

派代注意到,韵达不是第一次被官方处罚。上一次是在2024年4月,其处罚原因是义乌某加盟点违规售卖消费者退件,后该网点被撤销,并予以了罚款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韵达这次的违规,在性质上与上次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家邮政局的官方的通报中提到,在本次的违规中,有部分消费者遭受了“重大财产损失”,据派代收集资料显示,消费者损失的金额在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至于责任该如何判定,还需等待官方的通告。

电商产业蓬勃了十几年,快递产业也随之扶摇而上,可多年以来,快递行业的乱象始终不止,甚至还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势头。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在2024年,物流行业全年的投诉高达20万起,而其中信息泄露是重灾区,占比高达37.99%。

快递行业为何频频曝出乱象?这背后究竟是平台管理的缺失,亦或是加盟商被“层层压榨”后的必然结果?今天派代便想借韵达这起事件,谈谈我们对快递产业的看法。

快递工作人员,为何甘愿沦为诈骗“帮凶”?

首先,我们来盘点一下整件事的始末。

据公开信息显示,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北京、湖南、浙江、深圳等地出现了一大批诈骗工作室,而他们瞄准的目标,就是快递网点。

他们往往会将自己伪装成“大客户”的人设,与网点达成合作,而后在发出去的包裹中塞入各式各样的诈骗卡片,而快递站则会以每单0.05元的“提成”,对这些问题包裹予以放行。

焦点访谈曝光的“快递中奖”骗局

韵达事件曝出以后,有很多网友表示,终于明白那些“空包裹”是怎么来的了。

最近几年,经常会有消费者收到一些“空包裹”,里面可能是一双筷子,或是一些小东西,并附上一张返现的卡片,但这些快递并非他们所买,现在看来,大概率是快递网点与诈骗工作室合作的结果。

网友在网上展示的“空包裹”

而据派代收集的资料,也佐证了一个事实,这些“诈骗快递”的生意是否能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快递网点工作人员的态度。

今年1月份,据浙江邮政管理局发布的公告显示,苏溪韵达的司机在运输包裹时,发现了其中的“猫腻”,随即上报主管部门,最终成功拦截了一大批“诈骗快递”,共计17244单。

而在2024年3月份,山东滨州警方查处的一则案件中,在短短4天内,快递员工就联合诈骗工作室发出了5万多单携有诈骗信息的包裹。

整日经手那么多快递,熟练的快递员,自然能一眼看出其中的猫腻,可为何会选择“熟视无睹”呢?

因为就算是圣贤,同样也需要“吃饭”。

对于不少中小商家而言,韵达的确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理由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便宜”。

2025年1月,韵达单票收入仅2.02元,同比下降11.01%;2025年2月,单票收入进一步跌至1.95元,同比下降14.85%,创历史新低。

图源:源媒汇,韵达的单票收入在持续下降

与之对比,顺丰单票收入是15.61元,圆通是2.35元,申通是2.06元,在同业者中,韵达的单票标价是最便宜的。

但在商家与韵达的合作中,商家的经营成本虽然降低了,背后却是韵达末端网点的经营困境。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2元的单票收入基础上,末端网点的每单利润只有0.1-0.2元左右,在如此有限的利润内,还要支付房租,人员工资,这使很多网点都在盈利的边缘上挣扎。

自2023年起,闲鱼等二手平台上开始出现大量快递网点转让的信息,虽然报价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但却有价无市,大部分无人接盘,最终只能宣告倒闭。

闲鱼上面,充斥着大量快递站转让的信息

这么看来,如果每单“副业”能够给每单带来0.05元的利润,真的并不算少了。

这也不禁让人感慨,原来所有的“铤而走险”背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难言之隐”。

就像2024年4月,韵达义乌网点被曝出倒卖退货的事件一样。该网点会把消费者的退件收集起来,标上盲盒的标签,进行二次售卖,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营收。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其当做违法违规的“挡箭牌”,毕竟从行为本质上就是错的,就应该予以处罚和整治。

可这也延伸出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快递网点利润低的难题,真的没办法解决么?

加盟商生存艰难,违规经营成为“灰色常态”

有问题的,其实也不止韵达一家。

3月7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北京某位寄件人在寄件时,接到了快递员的两次通话,表示私下下单会更便宜,最后却发现快递员在两次收件时都虚报重量,多报了80斤重量,多收取了424元。

3月13日,据红星新闻曝光,北京有两家二手奢饰品商家与顺丰的快递员勾结,让快递员拿到货物以后,开箱对商品进行恶意损坏,实现“二奢商家”压价的目的。

红星新闻曝光了顺丰与“二奢”商家的“秘密交易”

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快递网点为何乱象频出?以韵达作为案例切片,派代大致总结了以下三个原因。

1)加盟商规模大,监管难度高。

据韵达财报显示,2024年,韵达业务量创下新高,突破了238亿,日处理包裹高达6500万票,全国共有4884个一级加盟商,末端门店更是高达9.4万个。

面对如此大的快递规模,以及数量众多的末端门店,即使有了数字化系统的加持,区域督导的压力也很大,想要做到完全没有“漏网之鱼”,确实很难。

2)加盟商经营难,快递公司经营也难。

前面我们提到了,加盟商的经营处境是非常难的,每单只有0.1-0.2元左右的利润,但同样的,快递公司经营也很难。

从韵达2024年的经营结果上来看,前三季度营收为355.1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4.3亿元,净利率仅为4%左右。

图源:同花顺 韵达的经营效益并不是很好

韵达本身的模式就是“薄利多销”,营收规模的维持,尚且需要单量为基础。有的加盟商甚至直言道: “总部考核只看件量,所以我们只能靠压低验视流程抢时间”。

在“不可能三角”的逻辑下,想要在“规模增长”的基础上保持“高质量增长”,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违法成本与收益的倒挂。

据派代观察,从网上曝光出的案例中,除极个别案值较大外,普遍案值都比较小,通常是几百块几千块,无论是从公司层面来讲,还是从法律底线上来讲,从业者的“违规成本”都很低。

比如在《快递暂行案例》中便提到,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有冒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倒卖或者非法检查他人快件行为,或者非法扣留快件的,会被处 5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在加盟商入驻快递公司时,往往都要交10-20万元的保证金,在加盟商的视角里,这部分保证金,便是他们违规的最大“成本”,也是很多加盟商“铤而走险”的最大心理阈值。

大致总结一下,可以梳理为以下逻辑:

首先,首快递加盟商之所以乱象频出,根本原因是经营难,利润薄,迫切的需要更多的增收途径;

其次,加盟商经营难,快递公司经营也难,快递公司需要用规模换利润,而随着规模的增长,监管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最后,由于加盟商的违规成本较低,即使被查到也不会有太重的处罚,这便诱惑了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去搞“外快”。

那我们再回到那个最根本的问题,无论是公司还是加盟商,本质上都是因为利润少,那能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肃清市场的乱象?目前来看,并不太现实。

自2019年起,随着快递业务的逐渐饱和,快递行业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

2019年春节刚过,中通便率先打出了“第一枪”,将义乌的快递由4.2元压低至最低1.2元发往全国,挑起了价格战的序幕。

5月,顺丰也加入战场,推出了“特惠专配服务”,价格最低至3-4元一单,随后通达系也纷纷宣布降价,推动整个战局走向“白热化”。

6月,申通加入了战场,开出了每单8毛的史低价格,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彻底杀死了这场比赛。

在经历了为时一个月的“大混战”后,7月底,各家快递公司代表纷纷来到了义乌谈判,这场“内卷竞赛”才最终画上了休止符。

时间过去了5年,那场价格战早已被人们淡忘,但其产生的余波,依旧对现在的快递产业造成着深远影响。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受价格战影响,中国快递单价在持续走低

快递的单票价格,就像是一条康波周期曲线,在19年后,快递行业经历了数次价格战,每次大战过后,单票价格就会回升,达到一个阈值后,便会开启新一轮价格战。

在上游的“价格战”中,末端网点的加盟商议价权太弱了,因此,要么寻求新的增收途径,要么就只能在“温水煮青蛙”中被慢慢吃掉利润。

这个难题,真就没有破局之法么?

快递产业的破局之路,道阻且长

现在摆在快递公司面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压低票价”并不能带来更高的市占率,但“不压低票价”,就有可能出局。

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快递行业的价格内卷,也未必是件好事。

快递价格的内卷,必然会导致派递员派费的减少,“多送少赚”将成为普遍现象,而这必然会导致行业服务质量的整体下降,难免会出现上门服务变少、延迟配送、包裹损坏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看似出在快递端,长久下去,必然会将隐形的成本转嫁至商家端。

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包裹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肯定是想到找商家解决,这便平添了商家的运营成本。

若是包裹出现损坏,那商家肯定要承担着消费者给出差评的潜在风险,而一旦消费者要求退货或补发,则更是直接在费用层面加大了商家的运营压力。

那么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环境下,快递行业该如何破局?各大快递巨头其实也都有在尝试突围。

第一条路,寻找更多的规模增长可能性。比如以极兔快递为代表,开拓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海外市场, 2025年,顺丰、中通等公司也宣布在积极布局海外战略,寻求更多的生意增量。

第二条路,坚持“降本增效”策略。比如顺丰的无人机快递,就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部分人工成本,提高整体的分拣效率,反哺利润端,提升综合利润率。

第三条路,优化供应链的一体服务。比如京东收购德邦、极兔吞并百世,头部企业通过兼并扩大网络覆盖,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比如提供仓储管理、跨境物流等综合解决方案,像中通升级转运中心、顺丰收购嘉里物流强化国际网络,都是一些手段。

可坦白来讲,有哪一条路是好走的么?哪条路都不好走。

好在,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官方的动作,2024年8月22日,国家邮政局带头召开了一场会议,邀请到9大快递企业代表发言,共同探讨如何建设新的市场秩序。

官方牵头召开大会,再一次对“价格内卷”的行为说不

在共识的达成下,浙江、广东的多家快递企业宣布涨价,寄件涨价涨幅在0.4元到0.6元不等,收件价格也上涨了0.05元到0.2元不等。

可从目前的单票价格来看,依旧挣扎在“生存线”,毕竟在规模化盈利的框架下,市场对于单价的敏感度很高,想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下中达成长期共识,并没有那么容易。

快递行业的破局之路,本质是在效率与公平、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之间寻找平衡,而韵达事件就像一则警钟,当监管政策逐步收紧,企业唯有在明哲保身的基础上,综合自身的多重优势,或许才能在“寒气”中孕育出新的生机。

而最重要的是,这不仅仅关乎的是企业存亡发展,更关乎着数百万快递从业者的职业尊严。

参考资料:

[1]韵达被立案调查!遭遇快递“中奖”诈骗,怎么维权?.央广网

[2]快递变“帮凶”:韵达被立案背后的万亿灰产与人性博弈--谁在操控你的包裹?.认知灯塔PRO

[3]韵达快递被立案调查!此前“快递中奖”骗局多发,有快递员帮寄送诈骗引流包裹获刑.红星新闻

[4]2025快递价格战再起,韵达“掉队”申通反超.时代财经APP

[5]太突然!上海一企业被立案调查!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上观新闻

0 阅读:104

科技派代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