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16军改”后,解放军四总部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的“四总部”格局,被改成了军委直辖的15个职能部门,包括军委联合参谋部等7个部厅、军委纪委等3个委员会、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等5个直属机构。
这15个职能部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设立的单位,而且还是从原四总部中脱离出来划归到军委直辖的单位。
比如负责国防动员工作的军委国防动员部,是从总参谋部动员部调整组建而来;负责强化我军科技建设的军委科技委,是从总装备部科技委调整组建而来……
但要说最特殊的当属于军委纪委。
这不仅是因为军纪委是从总政治部脱离出来的机构,更是因为担任主官的军委纪委书记是“16军改”中,唯一一位得到升格的副国级上将。
可能有人会说,总参动员部部长从正军级升格为副战区级的军委国防动员部长、总参军训部部长从正军级升格为副战区级的军委训练管理部部长,不都是升格吗?
其实无论是军委训练管理部,还是军委国防动员部,与军委纪委的升格,完全是不同层级的编制变化。
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军纪委主官的衔级,以及军纪委书记的军中地位。
在1980年1月,我党批准成立军纪委时,机构的名称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检查委员会”,尽管办事机构设在了总政治部的组织部,但是它与总装科技委、总参动员部这类四总部直辖的二级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至少在机构名称上,从没有把“解放军纪委”称呼为“总政治部纪委”过,这就说明了军纪委还是有一定的独立性,无非就是在总政治部组织部名下办公罢了。
而且在解放军纪委成立后没多久,军纪委的名称和机构再度发生变化,先是在当年度的5月20日,解放军纪委有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和新设置的专职纪委委员;而后在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检查委员会”又更名为“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直接在名称上绕过了解放军总政治部,更加凸显了军纪委的相对独立性。
只是当时解放军四总部作为军委的主要工作机关,不存在其他绕过“四总部”的直辖部门,所以军纪委只能继续放在总政治部的“屋檐”下。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传统,那便是军纪委书记通常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任。
比如军纪委机构设立后的第一位军纪委书记甘渭汉中将,在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当年,就立即兼任新设立的军纪委书记,后续的郭林祥将军、王瑞林将军、周子玉将军、徐才厚、张树田将军、孙忠同将军、童世平将军、杜金才将军皆是由总政副主任的身份同时身兼的军纪委书记一职。
最关键的就是军纪委书记的衔级,多是上将军衔。
甘渭汉将军在担任军纪委书记时,当时军衔制还没恢复,仍然是开国中将军衔;等到第二位军纪委书记郭林祥少将上任时,期间正好赶上了1988年军衔制恢复,他成为我军恢复军衔制后首批被授予上将衔的17位将军之一。
然而到了第三任军纪委书记王瑞林于1990年-1993年在任期间,却始终是中将衔,主要是因为他刚在1988年被授予了中将衔,在当时的背景下,不可能仅过2年时间就立即从中将升到上将。
从第四任军纪委书记周子玉将军开始,一直到“16军改”前,他们以总政副主任兼任军纪委书记的时候,都晋升到了上将衔,这是其他四总部麾下的二级部部长所达不到的衔级。
我们知道,上将衔最低也是大军区级,和当时的七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都是同一级别的,而军纪委书记在“16军改”后,仍是上将衔,那么他的升格究竟升的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升的就是军中职级,而非衔级。
根据“16军改”的安排,军纪委从总政治部脱离出来,重新调整组建为军委直辖的军委纪委,与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等部门一起成为军委下辖的15个职能部门之一,最后一任由总政副主任兼任的军纪委书记杜金才上将,于2015年12月正式卸下了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头衔,单任军纪委书记,直到2017年1月任期结束卸任。
新上任的军委纪委书记张升民将军,是从战区级的军委后勤保障部政委转任而来,紧接着在当年底召开的党的19大和次年初召开的全国13届人大会议中,先后被选为党的军委委员和国家军委委员,成功晋级为副国级上将。
至此,军委纪委书记和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国防部长一道正式进入军委领导班子行列,级别远高于海陆空等军种部队司令、五大战区司令这类战区级上将,这是其他在军改中升格单位的主官所没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