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的军事体系中,军长一职主要集中在陆军部队,无论是1985年改革之前的单一步兵为主的军,还是改革之后由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最高军事指挥官都被称呼为军长,和军政委共同负责全军的工作。
比如在朝鲜战场打出“万岁军”称号的38军,以及现在的71集团军等,军事主官的名称皆是军长。
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军长是陆军部队军官体系中独有的职位。
其实,除了陆军的集团军之外,还有一个军种部队也设立有军长岗位,便是人民空军。
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兵种组成,唯独空降兵的军事主官被称呼为空降兵军军长。
所以,空军的军长岗位只有1个,相比陆军13个集团军军长岗位要少得多,这也是空军设有军长岗位却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人们一提起军长,肯定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陆军的军长。
既然如此,那么陆军的军长和空军的军长,都是一样的级别吗?军长通常都被授予什么军衔呢?
如果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空军系统的空降兵军军长,还是陆军系统的集团军军长,全部位列正军级,授予所属军种的少将军衔。
比如空降兵军刘发庆军长,卸任后就升任副战区级的陆军副司令员,任职了1年时间,被晋升为陆军中将衔;还有西部战区陆军76集团军军长范承才,在卸任后升任为副战区级的中部战区陆军司令员,任职了1年半时间,被晋升为陆军中将衔,这都说明了空军的军长和陆军的军长都是正军级少将的事实。
不过,陆空两大军种部队的军长被授予少将衔,并非一成不变,是有时空背景变化的。
在我军进入现代化之后,军衔体系日益完善、军官晋升流程清晰,能够严格按照晋升标准来执行,军衔和职级保持对应状态,连长就授予上尉衔、营长授予少校衔、团长授予上校衔、旅长授予大校衔、军长授予少将衔、战区司令授予上将衔……
可在战争时代,或者建国初期,军长的军衔就不固定了,可以是大校、可以是少将、可以是中将,同时也可以没有军衔就当军长。
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的1948年11月1日,我军下发了一份文件《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明确规定要将全国各大战略区部队进行统一整编,撤销各野战军的纵队番号,改为军的番号。
从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我军就陆续完成了70个军的组建工作,当然还有部分“军”,有番号,没有实体部队。
就这样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陈毅的华东野战军、林彪的东北野战军、聂荣臻的华北野战军所下辖的各个纵队,全部换上新番号。
比如大名鼎鼎的“万岁军”第38军,就是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编而来的;被誉为“天下第一军”的第1军,则是由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编而来。
这个时候,包括38军第一任军长李天佑、第1军首任军长贺炳炎在内的各野战军下辖的军的首任军长都没有军衔。
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军还没有实行军衔制。
人民军队第一次有自己的军衔体系,是在1955年2月8日,我国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标志着我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并于当年9月第一次授予开国元勋们各级军衔。
也就是说从1948年11月1日,解放军各个纵队改编为军,到1955年9月第一次授予军衔,这7年时间里,所有的军长是无军衔的。
但还有一个例外。
有一小部分的解放军军长,是由国军将官起义后转任的,像解放军第9军首任军长赵锡光,就是国军中将军衔,他在1949年9月25日率领国军整编42师,随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一起和平起义,2个月后,他的起义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并担任新成立的第9军军长。
还有解放军33军军长张克侠、34军军长何基沣、35军军长吴化文,他们皆属于国军起义部队将官,转任解放军军长之前,已经被蒋介石授予了国军中将军衔。
当然了,国军中将和解放军中将是两码事,国军的将官衔在解放军中是无效的。
我们撇开曾获得国军中将衔的解放军军长不谈,也存在中将衔的解放军军长。比如解放军13军军长陈康,于1952年8月—1956年7月在任,首次授衔时被授予了开国中将衔;还有14军军长范朝利,于1955年4月—1956年10月在任,首次授衔时被授予了开国中将衔。
至于说大校衔的军长,也有,但很少。
那便是李光军军长,他在首次授衔时被授予了开国大校衔,后来在1963年8月从39军副军长升任为64军军长,当了1年的大校军长后才被晋升为少将军衔,这也属于开国少将的一种。
所以,解放军的军长在战争时期,或者军衔体系还不成熟时,军衔相对多种多样,但进入现代化后,军长的职级和军衔已经固定,就明确为正军级少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