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探秘(2)二陈的婚事党务调查科的组建

金鸡壹独立 2024-04-14 02:18:24

中统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由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创建的特务情报机构,其针对对象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汪伪政府、侵华日寇及国民党内部蒋介石的敌对势力。

中统和军统可以说是蒋介石进行特务活动的“左右手”,它俩“一文一武”,中统侧重于党内统治和对外情报,但也有暴力的一面,如绑架暗杀、间谍活动和军事作战等等。他们为维护蒋介石的血腥统治犯下了滔天罪行。

(接上期)

(一)中统的前身与背景

(3)二陈的婚事

我们的话题稍微扯的远一些,往回倒几年,说点轻松的故事。虽然陈果夫、陈立夫与我党的立场对立,一贯反共,但俩人对婚姻都比较忠诚,不像蒋介石那么“朝三暮四”,为达政治目的不择手段。俩人在那个年代应该都算得上是晚婚晚育,夫妻恩爱的模范了。

先说1892年出生的陈果夫,他的婚姻是旧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陈果夫十二三岁就读沈若臣先生的私塾时,虽然不算聪慧,但老成持重,加上家世尚好,沈先生有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他,但陈家觉得门不当户不对,便婉言拒绝了。

陈其业与陈果夫、陈立夫父子合影

不久,在湖南的三叔陈其采来信,给陈果夫(曾随陈其采在长沙读书两年)介绍了当地富豪贺家的大家闺秀,但两地山高水远,路程迢迢,有诸多不便,也没有成功。

之后,又有几家亲戚上门来提亲,因诸多原因也都搁浅了。就这样,陈果夫18岁时还没有定下亲事,这在当时的富户家庭是比较少见的。

1910年,在杭州陆军小学堂求学的陈果夫收到父亲来信,说有老家沈、杨二老做媒说亲朱家的17岁小姐朱明,祖母、母亲十分满意,征求陈果夫的意见。陈果夫回信表示同意,但受新思潮熏陶,提出要求女方:入校读书、放足两个条件。

朱明父亲朱五楼在上海开有钱庄,两家订婚后,便送精通女红、略识文字的朱明进入启明女校读书,就这样朱明一直读了5年新式学堂,学业大有进步。

1914年,22岁的革命党人陈果夫与21岁的朱明小姐,采用民国新式礼制正式结婚。虽然婚前俩人没有见过面,但婚后他们相处很好,感情甚笃。朱明曾典卖首饰物品,以资革命,还曾“亲与秘密传讯,意气甚豪,不让须眉”。

特别是陈果夫年轻时患有肺病,体质一直较弱,朱明照顾得细致入微,“数十年如一日,未尝假手于人”。陈果夫每每提起夫人,总是充满恩爱与感激之情。

如果说陈果夫的婚姻是传统的媒妁模式,那么陈立夫的婚姻则在旧式传统中点缀着时代的新色彩。

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和孙禄卿的父亲孙蓉江,都是当时湖州比较热心地方公益事业的有声望、有地位的殷实家庭,两人关系也比较融洽。

1914年的陈果夫、陈立夫(前排中、右)

孙蓉江常来陈家走动,很喜欢从小就机灵聪慧、学业很好、长得清秀的陈立夫,陈其业也看好与陈立夫同岁、知书达理的孙家小姐孙禄卿,便托人去孙家提亲。

于是,陈立夫与孙禄卿的婚事便在他们13岁时(1913年)由父母之命定了下来。此时,陈果夫、陈立夫的生母何氏已于一年前去世了(父亲后续弦,又生下三个弟妹)。

孙禄卿从小喜欢画画,在绘画方面颇具天资,孙蓉江曾带女儿去拜当地名画家王一亭先生为师,专攻山水画。陈立夫虽然知道孙禄卿其人,但一直没有单独见过本人。

孙禄卿画 陈立夫题字

1922年夏天,陈立夫要到美国深造,才有机会与孙禄卿见面,此时,孙禄卿已考入上海美专学习。在为陈立夫出国饯行的亲友送别宴上,孙禄卿也赶来了。在一处名叫沈氏义庄的私家花园里,陈立夫与孙禄卿第一次见面。

当时,两人都已20多岁,且已读了大学,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人们已不太拘泥于传统礼教的约束,虽然两人仅是礼节性的客气一番,但彼此的印象都不错,颇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感。

陈立夫留学期间,二人是鸿雁传书,倾诉衷肠。1925年陈立夫回国时,孙禄卿已从上海美专毕业,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女画家。本来,当年便可喜结良缘,但陈立夫又到广州去投奔蒋介石,参与北伐战争,把婚期耽误下来。

年轻时的陈立夫

直到1926年冬,北伐军占领江西全境,陈立夫才化装成商人来到上海,与孙禄卿在上海英租界盆汤弄平安旅馆举行了正式婚礼,出于安全,只请了少数好友参加,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时他们都已26周岁了。

陈立夫与孙禄卿婚后相敬相爱,陈立夫政务繁忙,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家庭,孙禄卿则尽力执掌好家务,管教好子女,让陈立夫一心致力于公务。虽然两人的性格、志趣、爱好不尽相同,但他们却能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相敬如宾,共同度过六十余年的人生岁月。

二陈在私生活方面都十分严谨,既没寻花问柳,也不移情他恋,这在国民党高层官僚中是不多见的。而朱明与孙禄卿都能很好地操持家务,照顾丈夫,教养子女,从不干预丈夫的政务,这在国民党高官的眷属中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陈立夫育有三子一女,分别是陈泽安、陈泽宁、陈泽容、陈泽宠。陈家第二代,并没有像其他家族那么张扬跋扈,非常低调行事。陈果夫没有子嗣,陈立夫将儿子陈泽安过继给了哥哥。

(4)党务调查科的组建

话题拉回到1928年2月,蒋介石重新执掌国民党军政大权一个月后,就在其亲自兼任部长的中央组织部下面组建了党务调查科。其中:36岁的陈果夫担任中央组织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28岁的陈立夫担任党务调查科的首任主任。

当然,蒋介石赋予党务调查科的职能,不仅仅停留在收集整理党务内的各种资料及社会调查那么表面。其实它是一个替蒋介石搜集情报,打击异己的“特务组织”,这也是蒋介石组建的第一个特务机构。

在当下的情形下,“特务组织”不便公开活动,蒋介石为了掩人耳目,便将特务活动隐藏在党务调查科的“幌子”下。经过下野又重新出山的蒋介石,此时深谙两个观点:首先是要有军队,枪杆子就是争斗的命根子。其次是要有特务,有些事不能拿上“桌面”来做,必须“暗地里”运作。

因此,蒋介石对党务调查科极其大方,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尤其是在国、共分裂以后,面对转入地下工作的共产党组织,蒋介石更加认识到“特务工作”的重要性。

从机构设置上看:先期的党务调查科只有采访股和整理股,每股各设总干事一人,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总计工作人员只有十七八人,全是陈立夫自己亲自物色的亲信。

采访股的主要工作是外出调查,总干事是杨剑虹,系国民党右派,早期曾加入青帮。“四·一二”反革命事件时,杨剑虹带领青帮分子疯狂殴打、杀害共产党人和群众。此后,陈立夫每次到上海,总是由杨陪着吃喝玩乐,陈立夫交给他的任务,他也能很好地完成,因此,很得陈立夫的欢心(杨剑虹1930年死于青帮内部派系斗争)。

整理股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国民党内部的档案归类,总干事由吴大钧担任。吴大钧是浙江人,与二陈为同乡,曾留学美国,学习统计,与陈立夫私交甚好。由于其“革命”意志坚定,深得陈立夫器重,委以重任。

但是,两位总干事都清楚,调查科的隐藏职能是反共、剿共、清共,排除异己份子,维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主要跟特务活动、暗杀等活动相关。

陈果夫、陈立夫赋予调查科的理念是:提倡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组织!

这与后来的“复兴社”(也叫蓝衣社,它是效法墨索里尼的“黑衫党”和希特勒的“褐衫党”建立的特务组织。因蒋介石所倚重的黄埔军校的制服是蓝色军装,大家便以“蓝衣社”俗称之)的理念一以贯之,只不过四年后的蓝衣社更加激进、更加反动。

此时,28岁的陈立夫年少得志,满面春风,在举行的第一次全科会议上,陈立夫明确提出,调查科的主要任务:第一,调查党员的思想及派系隶属,收集国民党内异己派系的情报;第二,收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情报;第三,配合国民党军警机关,破坏共产党组织,逮捕共产党人。

但调查科成立之初,手下人手较少,总觉捉襟见肘,力量单薄。为此,他与其兄陈果夫商量,并报蒋介石批准,决定从陈果夫主持的中央党务学校毕业生中选派10人到调查科。经过精心选拔,他们从第一期274名毕业生中选出10名“优秀分子“充实到调查科。

陈立夫立即对他们实行特殊训练。首先安排三个阶段“实习”。第一阶段:了解调查科的性质、工作范围等情况,逐步熟悉科内工作环境。第二阶段:将他们派往上海、江浙,采取各种手段打入工厂、民众团体、国民党军队和一些基层党部,参与调查共产党的活动情况,国民党内派系活动情况,工人运动的情况。实为开展“特务工作”。第三阶段:回南京后写出工作报告,审查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将他们分配到科内具体工作部门。

随后,又从中央军校当期毕业生中挑选了20人进入调查科,将他们处于秘密状态,单独进行“特工”训练。

随着人员增加,陈立夫在调查科内又增设了特务组、言文组,文书组等,还向一些重要地区派遣了特派员。特务组的成立,标志着整个调查科完成特务化过程。

党务调查科常常与警察署、宪兵队合作,打着他们的旗号进行跟踪、搜查、通缉、逮捕、屠杀等工作,使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摧残。

由于蒋介石对“清党工作”十分重视,他非常在乎这个“党务调查科”,指示陈果夫、陈立夫进行“二次清党”。这次持续到1929年的“二次清党”,不仅清除了大量共产党,同时也清理了大批国民党内的“异己分子”。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在1927年4月至1929年7月间,国民党党员由100万人减少到65万人。

也是在此期间,陈果夫、陈立夫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趁机把自己麾下的“CC系”分子们引入组织部各科室,他们引进的徐恩曾、叶秀峰、张道藩、吴大钧等,后来都担任过要职。

党务调查科是中央组织部里最最重要的一个部门,不过陈立夫担任调查科主任的时间并不长,便由他的大学同学张道藩担任此职,不久,张道藩升职,交由他的同乡吴大钧接任。

1929年,陈立夫升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成为国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秘书长,但仍然掌管着调查科的大权。他将吴大均调走,由另一大学同学兼留美同学叶秀峰担任调查科主任之职,几个月后,又换成了他的表哥徐恩曾。

徐恩曾从1930年接任后,当了十五年的后来改组为“中统”的掌门人。当然,这和他跟陈果夫、陈立夫是表兄弟的亲戚不无关系。不管谁来接任该职,他们都掌控在陈果夫、陈立夫的管辖之下。

再往后,一批白色恐怖下意志不坚定的共产党叛徒及共产党留苏回国人员陆续进入调查科,使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其中被大家熟知的就有丁默邨、李士群、苏成德等人。

(未完待续)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0 阅读:33

金鸡壹独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