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灭亡:刘裕巧钻谶言漏洞,代晋建宋

调侃历史 2022-02-23 08:17:19

公元418年,刚刚从关中回到建康的刘裕终于不再推辞。接受了司马皇帝分封的相国、宋公、介锡等殊荣。而这一年,刘裕已经五七了。这个年龄,在古代人看来,已经绝对是"高寿"了。为了皇帝的梦想,刘裕等了数十年,其间将政敌异己一一清除,建立了不世的功业,眼看自己大限快到,刘裕开始为了最高目标行动起来。

但是,光有九锡还不够。宝座上现在还坐着一个人,他刘裕,还得想办法把那个人从座位上挪开才行。可谁料,就在刘裕准备灭晋自代的各项工作之时,一个奇怪的谶言传入了刘裕的耳朵:昌明之后,尚有二帝。

昌明,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表字,司马曜被他老婆弄死以后,继位的皇帝就是司马德宗,也就是现在顶在刘裕头上的晋安帝。

和很多历史上的其他谶言一样,这个谶言不知道作者是谁,也不知道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它在民众与朝臣之间流传甚广,有许多人都听说过。

古代的人迷信思想非常严重,谁都不想违背天道。而谶言,就相当于是天的旨意一样神圣。他刘裕,尽管功高盖世,尽管有着极高的民意支持率,但他,一样不敢违背天道。

虽说这则谶言给东晋王朝判了死刑,反正他司马家再怎么挣扎,也不过两代而终。但对刘裕来说,很不公平。他现在已经五十有七了,如果身子骨硬朗的话,还可能活上三五年,如果稍微有点伤风感冒的话,说不定明天就会去见阎王。

刘裕不甘心。虽然他也把谶言当做天道一样尊敬,他也不能违背神的旨意,但他相信,他似乎可以在这则谶言上做些文章。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精明的刘裕终于找到了谶言中一个致命的漏洞。

这个谶言只是说昌明之后,还有两个皇帝。但它并没有说这两个皇帝能坐多长时间。

刘裕很兴奋,他真切地感到了有生之年或许真的可以坐上那个位置,从而实现他苦苦为之追求数十年的终极梦想。

当然,为了达成目的,刘裕必须要及时采取行动。要想等安帝司马德宗正常死亡是不太可能了,他要是正常死亡,刘裕那时说不定坟头上都长蘑菇了。

因此,刘裕需要的是司马德宗非正常死亡。时日无多,刘裕已经等不及了,哪怕是用一种极不光彩的手段。

刘裕找到了自己的粉丝王韶之。

王韶之,时任中书侍郎,即掌机要、发政令的副长官,是一个经常在皇帝身边活动的重要人物,借他之手除掉安帝,的确再合适不过了。

从接到刘裕密令那一刻起,王韶之就在积极地寻找下手的机会。由于刘裕给了他大量的活动资金,王韶之很快就买通了司马德宗身旁跑腿的一些内侍。

一开始,王韶之是想鸩杀司马德宗的。

但不巧的是,王韶之这次没找到用鸩酒的机会,反而是他的衣服帮他解决了问题。

要毒杀司马德宗,就得在他的饮食中找机会。但偏偏司马德宗有个好兄弟司马德文,两兄弟吃饭睡觉都在一块儿。尤其是司马德宗的饮食,每次在司马德宗动筷之前,司马德文都会很细心地用验针检查一遍。王韶之可以收买内侍,但对这个司马德宗的亲弟弟,他却收买不来,于是,鸠酒失去了作用。

机会还是被处心积虑的王韶之逮到了。皇帝司马德宗身体虽然倍儿棒,但是司马德文的身体却就没那么好了。

恰好有一天,司马德文生病了,以至于他根本没法在哥哥司马德宗身边陪着,他要在自己府中休养。没有了弟弟陪着,司马德宗很无聊。由于智商太低,他一个人在东堂发了很长时间的呆。

王韶之来了,被王韶之买通的内侍也来了。王韶之解下了衣带,套在了司马德宗的脖子上,内侍们有的帮忙拿住衣带向后拉,有的死死按住司马德宗不让其动弹。

晋安帝司马德宗,没有人救他,在皇位上坐了22年的他终于永远地离开了那个座位。

司马德宗死了,除了刘裕和王韶之等人没人知道他的真正死因,当然,刘裕不可能说实话,他向外界宣布司马德宗暴崩,并假传遗诏,立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为皇帝,以应谶言,司马德文由是成为东晋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晋恭帝。

司马德文比起他哥哥来,智商当然不在一个档次上,他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刘裕搞的鬼。但是,他只是一个"皇帝"而已,身边没有可依赖的大臣,手中没有能调动的军队,他能做什么?

也许,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收拾好皇宫里的物资、账目,做好善后工作,等着刘裕过来接收而已。他也明白,如果对刘裕好点,自己或许还会像前朝的汉献帝、魏少帝一样,禅位以后还能得个善终。

为了安抚刘裕,司马德文封刘裕为宋王。掌握全国兵马,移镇寿阳。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十二月,司马德文更是下诏,宋王建天子旌旗,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刘义符进为太子。

这时候的刘裕其实已经和天子无异了。但他并不满足。

一年以后,刘裕动手了。

某一天,在自己的封国,刘裕设宴款待了众位大臣。理由是请大家吃个饭,喝点小酒,谈一下自己的工作业绩而已。

借敬酒之机,刘裕向众人说道∶"桓玄篡夺皇位之时,天命已经转移。是我首倡大义,兴复了晋室,之后南征北战,平定四海,功成业就,被封为宋王。虽说还想为晋室出点力,但也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年龄大了,官位也做到最高了,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这一次,我回到首都后,就把爵位还给皇上,到老家养老。"

前面一半是实话,后面一半是谎话。

刘裕希望用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向大家挑明自已的真正心意。他想,结合朝廷最近的动向。以及历史上受九锡即可称帝的规律,应该有人能明白他的一番苦心。

但是,刘裕失望了。

刘裕突然表示要退休,大臣们谁也没有思想准备。一根筋的大臣们没有谁真正解了风情。但是领导发了话,做下属的也不好意思不表个态。于是,大家纷纷上来向老头子敬酒,说得无非也是"宋王一定寿比南山"、"宋王功勋卓著"等客套话。

刘裕心中那个急。但是,他仍然不好意思明说,他还得等。他希望有人能回过神来。

刘裕又失望了。因为这一等,就等到了酒席散去。

吃饱喝足的众位大臣开始陆陆续续往家赶。中书令傅亮也随着人流出了宫门,没喝高的傅亮出门后被冷风一吹,猛然开窍。

趁着酒劲,傅亮匆忙返回,敲开了刘裕王府大门,见到了还在郁闷的刘裕。

不用饶舌,傅亮直接说道∶"我想我应该立即去一趟首都。"

刘裕问傅亮∶"你需要多少人"。傅亮很爽快∶"几十人就够了。"

第二天,傅亮带着亲信,以及大量的活动资金上路了。傅亮一走,宴会中的大臣们就是脑子再笨,也基本明白刘裕的心思了。于是,众人争着明里暗里向刘裕献媚。没人反对,刘裕高兴了。

到得首都的傅亮遍结朝臣,传达了刘裕的意图,得到多数京中大臣的拥护后,又自己拟定了草诏。

晋恭帝司马德文终于等来了那个他明知如此却又最不愿看到的时刻。但是,司马德文没有选择的权利,为了活命,他只有将帝位禅让给刘裕。

按照傅亮自拟的草诏,司马德文欣然持笔,将草诏照抄一遍,对身边人说∶"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依仗刘公之力,得以延缓近二十载。今日之事,心甘情愿!"

没有人知道司马德文的真正心意,史书记载均为"欣然"二字。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回到建康,三揖三让演完一番戏后,接受恭帝禅让,即皇帝位,是为南朝宋武帝,改元永初。封晋恭帝为零陵王,徙至秣陵县,派重兵禁守。

刘裕,一个从寒门起家的庶族,终于翻身坐上了帝国主人的位置。

3 阅读: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