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鲁的马丘比丘:印加文明遗址】
秘鲁,在古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玉米之仓”,因为这里是玉米的发源地之一而得名。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以库斯科城为首都,在高原地区建立印加帝国,成为文明古国之一。
总面积近129万平方公里的秘鲁,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安第斯山脉是主要分水岭,将国土分为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既有高山,也有平原;既有沙漠,也有绿洲,丰富的地质环境造就出秘鲁丰富的矿产资源。

秘鲁最出名、储量在全球领先的有三项。
铜储量约为92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近11%,排名第三,主要分布在莫克瓜、阿雷基帕、塔克纳、胡宁、安卡什和库斯科等地。
锌储量约为20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8%左右,排名第二,主要分布在安卡什、胡宁、帕斯科、利马和普诺等。
白银储量约为11万吨,占世界储量的18%左右,排名第一,主要分布在安卡什、帕斯科、胡宁和阿亚库乔等地。

【秘鲁的地形地貌:中间隆起的就是安第斯山】
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秘鲁的另一个特殊优势——渔和鱼,这里有经久不衰、仍然位列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
为什么要提到“经久不衰”呢?那是因为曾经也可以位全球四大渔场之一的、“可以踏着鳕鱼群的背上岸”的纽芬兰渔场,早已无鱼可捕。

【安第斯山脉也有很多美景】
【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形成的一个大渔场】
秘鲁渔业资源之所以如此丰富,与沿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盛行西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

这个现象地持续,不仅会使海水水温显著下降,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加之沿海多云雾笼罩,日照不强烈,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于冷水性鱼类,特别是鳀鱼(这种海鱼喜欢20℃以下的温冷水)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所以,秘鲁沿海一带便成为大渔场,渔区宽度约为370公里,如果开着车,两三个小时都还在渔区境内。

【800多种鱼类和贝类中产量最大的还是鳀鱼】
鳀鱼,鳀科部分鱼类的统称,又名鳁抽条、海蜒,离水烂,老眼屎,鲅鱼食。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
这种温冷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都较强,幼鱼更为明显,由于鳀鱼体型扁平,身长10厘米左右,外表呈现蓝绿色,形似沙丁鱼,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们为秘鲁沙丁鱼,每年夏秋之交,稠密的鳀群便会云集在秘鲁的海滨。

鳀鱼虽不能食用,但它的骨骼是鱼粉工业的主要原料,平均每5吨左右的鳀鱼可制出1吨左右的鱼粉。
秘鲁所获鳀鱼的90%以上用来制作鱼粉和鱼油,几乎全部用来出口,所以秘鲁鱼粉的出口量一直保持在世界首位,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及地区。

【价廉物美的海鲜海鱼根本吃不完】
因为靠近海边,秘鲁渔场的主要美食都是海鲜,最有名的有辣子鱼片、卤汁海鲜、巴马扇贝和鲜虾拼盘等等,还有当地特色的甜食,比如紫玉米糊、利马鸡蛋点心、牛奶粥和佩帕夫人糖等。
如果想两杯的话,当地人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深色奇恰酒,还有世界著名的皮斯科酸酒,这是一种用皮斯科酒、秘鲁柠檬和糖制成的鸡尾酒。

另外,尽管秘鲁渔场的鳀鱼最多,但这里是寒、暖流的相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于是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都集中到这里来觅食。
所以,有800多种经济鱼类和贝类,除了鳀鱼,秘鲁渔场的凤尾鱼、鲥鱼的数量和品质也很不错。

【没有过度捕捞但气候变化难以对抗】
跟纽芬兰渔场没落不同,秘鲁渔场的过度情况曾经发生过,但很快就被制止了,不像纽芬兰渔场,有长达近80年的灭绝式捕捞,连鳕鱼幼苗都不放过。
秘鲁渔场受气候影响极大,比如“厄尔尼诺”。

南美洲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秘鲁与厄瓜多尔)海水异常增温并东流到南美洲西岸的现象,因为它多始发于每年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作“厄尔尼诺现象”,这个词语在西班牙语中就是“圣诞之子”的意思。
国际上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公认的判断标准是: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0.5℃以上,就算海水温度异常。

而秘鲁渔场遭遇厄尔尼诺现象的周期大约是每隔3-7年便出现一次,活动期通常延续一年以上,这段时间里面还会间隔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也就是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变冷,也叫拉尼娜现象。
每当这些气候现象发生时,秘鲁渔场的渔获就会大量减少,比如鳀鱼,所以同一时期国际市场上的鱼粉、鱼油等价格就会飙升。

气候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类本身,比如持续高温、持续的风暴甚至海啸,还会对海洋鱼类和全球各大渔场造成毁灭性打击。
52年前的1973年,那次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鳀鱼大量死亡或者南迁,导致以鳀鱼为食的海洋哺乳动物甚至鸟类都会大量死亡。

而这一年,秘鲁的渔获量由常年的秘鲁捕鱼量从约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左右,渔民没有任何净收益,反而欠了很多银行贷款;同时,以鳀鱼为原料的鱼粉、鱼油业也出现萧条时期,厂房倒闭。

随着鱼粉业价格迅速上涨,世界各地以鱼粉作饲料的厂商,不得不改用大豆作饲料,结果大豆价格也在短时间内猛涨,甚至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就连食用豆腐的价格也提高了很多。
像不像渔场和渔业中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