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驻美使馆发出"已做好应对任何冲突准备"的声明时,这份被国际观察家称为"新时代战略威慑"的宣言,正在重构太平洋两岸的力量认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48小时内两度回应,从"不寻求对华战争"到"必须为和平强化军力"的立场摇摆,暴露出华盛顿在应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焦虑。
中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10马赫突防速度、歼-20隐身战机与美F-22的性能对标、轰-6N搭载射程2500公里巡航导弹的远程打击能力,构成三位一体的区域拒止体系。兰德公司最新推演显示,在第一岛链范围内,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生存窗口不超过72小时。更令华盛顿不安的是,中国造船业年产能达230万吨,是美国的23倍,战时舰艇补充能力形成压倒性优势。
中国全产业链优势在国防领域展现惊人效能。江南造船厂实现055型万吨大驱"下饺子"式量产,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反超美军同类系统,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支撑全域精准打击。对比之下,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项目因成本超支削减至3艘,F-35战机交付延迟已成常态。这种制造业代差的持续扩大,正在动摇美军"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假定。
中国国防白皮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与常规军力建设并行的策略,展现出独特的战略智慧。在台海方向,解放军常态战备警巡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推进形成软硬两手;南海方向上,岛礁建设与海上合作开发的同步实施,诠释了"止战而非求战"的防御哲学。
赫格塞思"强大才能避战"的表述,实为美国霸权思维的最后倔强。当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反复印证"介入台海必遭惨败",当中国反介入能力延伸至第二岛链,华盛顿的"实力地位"话术已然失效。这场始于军力、成于意志、终于智慧的博弈,正在书写21世纪大国竞争的新范式——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恫吓的产物,而是实力与理性交织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