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王毅近日就台湾问题发表强硬表态,直指日本某些势力与“台独”勾连的危险行径。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棋局中,这番警示不仅是对台当局的当头棒喝,更是对域外干涉势力的明确划界。
王毅外长尖锐指出“80年过去,日本仍有人不思悔改”,此言撕开了一道历史伤疤——从甲午割台到二战战败,日本始终未彻底清算殖民思维。如今部分右翼政客企图借所谓“亚洲版欧安组织”暗渡陈仓,实则重演地缘操弄旧戏。数据显示,日本2024年对台半导体设备出口激增47%,政界人士窜台次数创十年新高,这种“经热政冷”的双面策略暴露其战略投机性。
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期访美期间大谈台海,企图以“安全合作”换取特朗普政府支持,却遭遇美方强压军费占比至GDP3%的要求。这种主从关系的不对等在关税领域同样显现:美国威胁对日产汽车加征25%关税,直接影响日本60万个就业岗位。正如欧洲因乌克兰危机损失超3000亿欧元的前车之鉴,日本若继续充当遏华棋子,恐将重蹈“被盟友收割”的覆辙。
尽管政治关系波澜起伏,中日经贸依存度持续加深。中国连续16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4.2万亿元人民币,汽车、集成电路等关键产业形成深度嵌套。王毅外长强调“中日千年交往史以合作为主”,正是提醒日方:破坏台海和平等同动摇自身经济根基。日本智库测算显示,若台海生变,其全球供应链损失将高达4.8万亿美元。
历史的镜鉴与现实的选择摆在面前:是继续做他人战略附庸,还是把握亚洲共同发展的机遇?当中国万吨级海事巡逻船巡航钓鱼岛已成常态,当国产航母福建舰开展舰机协同训练,维护国家统一的实力壁垒早已筑牢。日本若执意触碰红线,终将验证王毅外长的警世之言——“借台湾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