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困局,只要金人稍微聪明一点,他的家就再也回不去了

小龙评历史 2023-02-22 10:09:13

自恨书剑两无成,暮年追忆泰山东;退食移疾扶杖归,犹自强笑伴儿童。

——辛弃疾

这是一首辛弃疾暮年怀念家乡和祖父的诗,辛弃疾落笔写下这些文字是什么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对金国的一次次精准判断来看,此时的辛弃疾大概已经明白南宋北伐灭金几乎不可能,以一个宋人身份回到山东老家的愿望有生之年都不太可能实现了。

辛弃疾2岁时,他的家乡山东已经沦陷,由于父亲早亡,辛弃疾由祖父抚养长大,辛弃疾的祖父辛赞虽然在金国为官,但却时常教育孙子不要忘记与金人之间的国仇家恨。

辛弃疾20岁那年,祖父辛赞病故,次年他拉起一支队伍反金,辛弃疾起兵时,金国正值内忧外患,皇室争权,前线失利(金主完颜亮攻宋失利),内部农民起义四起,辛弃疾遂孤身前往南宋,在他看来,此时的南宋“王师”若能及时挥师北上,金国在北方的统治将立刻土崩瓦解。

辛弃疾入南宋为官不久,便献上了分析宋金两国优劣的长文《美芹十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及早北伐的重要性。

从《美芹十论》开始,辛弃疾对于金国的预判大多应验,作为一个在金国统治区长大的汉人,辛弃疾对金国再了解不过,他一次次催促南宋朝廷及早北伐,是因为他十分清楚一件事:金人只要稍微变得聪明一点,就能够在北方站稳脚跟,那时再想北伐难上加难,而如果南宋一直裹足不前,金国统治者也不会一直愚蠢下去。

摧枯拉朽

金国的统治民族女真族原本是辽国治下的一个游牧民族。

后辽国统治者日趋腐朽,完颜女真部对女真各部的兼并在完颜阿骨打任部落长时大体完成,此消彼长下,女真各部不愿再臣服于辽国统治。

恰逢此时,契丹贵族不断压榨女真各部,女真人对辽国统治者恨之入骨,完颜阿骨打顺势起兵,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刚刚建立的金国凭借弓马娴熟,仅用十年时间就灭亡辽国,成为北方霸主,随后,金国统治者发现了北宋的虚弱,于是动了灭辽后顺势灭宋的想法。

但想法归想法,北宋对于刚刚建立十余年的金国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想一口将其吃下,即使在很多女真贵族眼中也不切实际。

辽国灭亡后,金军虽然频繁南下,但仍以劫掠和勒索钱财为主,而尴尬的是,以徽宗、钦宗为首的北宋统治集团,在手上还有大把筹码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魔幻操作,竟让金军意外地攻克京师汴梁,一场普通的围城战,在徽、钦二帝手中硬生生被玩成了灭国之战。

攻下汴梁后,事实上连金国统治者自己都是懵的,一个金国统治者从未想过的问题被迫摆在他们面前:这突然多出来的几千万汉人,要如何统治?

金国以游牧骑兵立国,与之相适应的是游牧民族间的部落制,这种基于游牧部落而建立起的一套制度贯穿整个辽金战争始终,即便完颜阿骨打称帝,但他在事实上仍更像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于是一个刚刚灭亡北宋的金国面临着一个重要矛盾:金人惯用的那一套适用于游牧部落的统治方式,如果强行应用于这数千万农耕区汉人身上,必然导致巨大的水土不服。

在短暂的不知所措后,金国统治者做出了一个相对正确的决定:建立傀儡政权。

金国统治者在俘虏徽、钦宗二帝返回北方时,立宋廷主和派代表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但此时,天下形势未定,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徽、钦二帝虽然被俘虏,但是北方大片土地并未落入金人手中,连被立为“大楚皇帝”的张邦昌本人都惴惴不安,不想接受这一皇帝之位,在金人以屠城相威胁下勉强继位,金人撤走后,张邦昌立刻还政于赵构。

立张邦昌为帝是金国统治者立傀儡皇帝以汉治汉的第一次尝试,由于当时金国在北方的统治基础不牢,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张邦昌的伪楚政权昙花一现,并未给金国人带来太大好处。

武力极限

金人在短暂休整后继续以武力对宋地进行征服,由于以徽、钦二帝为首的北宋统治集团已经被团灭,以赵构为首的新统治集团无心坚守北方,淮河以南虽然尚有大量宋军和民间武装自发抵抗金军,但是均难以形成规模,金军在淮河以北纵横驰骋,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完颜宗弼(金兀术)甚至一路打过长江逼得宋高宗赵构乘船躲到海上避难。

但此时的金兀术也已经到达了进攻的极限,韩世忠等宋将稍微抄一下他的后路,金军就面临全线溃败之危。

金兀术一举灭宋的尝试失败后,金国统治者也大致意识到了此时的金国还不具备彻底吃掉宋帝国的能力,对于金国统治者来说,先消化掉北方再图南下是最优解。

而由于此时的金军仍保留着过去游牧部落时的传统,在占领的宋地大肆劫掠,引发了北方汉人的极端仇视,北方汉人抗金武装多如牛毛,若这种情况不改善,金人就难以实现对淮河以北地区的有效统治。

由于北方汉人刚刚经历了金军的蹂躏,对金人统治普遍不满,金国统治者决定还用老办法:再立一个傀儡政权。

金天会八年(1130年),金国命令主动献城投降的济南知府刘豫为帝,伪齐政权就此建立。

刘豫的伪齐虽然与张邦昌的伪楚一样,都是金人扶持的傀儡政权,其国土面积也大致相似,但对于金人来说,这扶持这两个傀儡政权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明显不同的。

张邦昌是被金人逼着称帝的,而刘豫早就有称帝的野心;张邦昌的伪楚建立时,天下大势未定,连张邦昌本人都不相信金人能在北方站稳脚跟,它并未起到帮助金国统治者治理汉人的作用;而刘豫建立的伪齐,却实实在在地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建立起了有效地统治。

宋高宗赵构被金军赶到海上的事实让很多北方汉人意识到软弱的南宋政权收复北方失地的可能性并不大,此时的北方汉人处于一种极端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于金人的野蛮侵略极端痛恨,一方面也接受了南宋难以收复失地的事实,而此时,刘豫的伪齐政权的出现算是给了北方汉人一个心理安慰,毕竟在伪齐治下的他们并未直接受金人统治,就这样,很多北方的士大夫群体开始在伪齐政权中当官,伪齐政权在黄河以南能够进行有效统治。

兵峰西指

伪齐政权的建立不仅仅达到了金国统治者以汉治汉的目的,还在金与南宋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缓冲地带,金国得以避免直接与南宋接触,这样一来,也就给了金国消化北方统治区的时间。

川陕地区是宋金两国交战的关键地区,汴梁被攻克后,川陕地区仍有大量宋军抵抗金军,川陕地区的宋军大多是宋军中的精锐,战斗力较强,这支强悍的军队如果被宋廷充分利用,将是金军的心头大患。

且金国统治者在明白短时间内南下灭宋已经不现实的情况下,就不得不为日后的金宋南北对峙做准备,而金国如果成功拿下川陕地区,就会在这种对峙中处于优势地位。

基于此,金国在扶持伪齐政权充当宋金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川陕地区的连番进攻,川陕地区宋军战斗力不弱,但南宋朝廷对川陕地区宋军的支持不足,另外在南宋朝廷缺乏切实有效的收复领土战略的背景下,川陕地区宋军将长期面临被金和伪齐合围的局面,而反观金国一方,其优势不仅仅是女真骑兵骁勇善战,伪齐政权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支持。

刚刚开始南侵的金军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其保障后勤的唯一方式就是沿途抢劫,走到哪抢到哪,如果一段时间内抢不到物资,其后勤就会崩溃,这样的金军即便战斗强也打不了消耗战,但是伪齐政权的建立却改变了这一局面,伪齐政权充分调动黄河以南农耕区的物资为金军提供物资保障,金军不但战斗力强,物资保障也充分,最终金宋两军在川陕一带的战斗以宋军被赶至大散关一带而告终,至此,金宋两国对峙,宋的战略劣势已经初步形成,如果金人不犯错,南宋很难扭转这种劣势。

伪齐政权的作用除了为金军提供物资保障外,还直接出兵攻打南宋,日后金军每次南侵,都与伪齐一同出兵,伪齐军队战斗力虽然不怎么样,但同样可以牵制部分宋军。

应该说,扶持伪齐这一傀儡政权这步棋是金国的妙手,在伪齐政权存在的8年时间里,金国成功在北方站稳了脚跟,取得了与南宋对峙中的战略优势,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伪齐,金国统治者已经大体上明白了改如何统治北方的汉人。

兔死狗烹

1135年金太宗去世,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亶继位,即金熙宗。

金熙宗是女真贵族中汉化程度很高的一位,通过对伪齐政权的观察,金熙宗完颜亶认定金国在整个淮河以北的统治基础已经初步筑牢,伪齐这一傀儡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1137年金熙宗完颜亶废伪齐皇帝刘豫帝位,直接接管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熟悉汉文化的金熙宗很快掌握了统治北方汉人的方法:联络地方豪强维持统治基础,分穷人土地稳定住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继续开科举给底层人上升空间。

期间即便有部分女真贵族欺压百姓,掠夺田产财物而激起部分百姓反抗,这样的反抗也不足以动摇金国在北方的统治基础。

另外有了伪齐8年的“过渡期”,北方汉人对于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接受程度也从强烈抵触变为勉强接受。

在初步巩固了金国在北方的统治基础后,金熙宗开始着手与南宋议和,希望将南北分治的局面确定下来,南宋的赵构也同样急于将自己的皇位确立下来,此时,金宋两国最高统治者在南北分治问题上竟然出现了空前的一致。

如果金国统治者都像完颜亶一样聪明,如果金熙宗完颜亶的战略不出现反复,金国将很快在淮河以北建立长期且有效的统治,但金国贵族们毕竟统治经验太少。

愚蠢的代价

宋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金兀术)得势,其撕毁与南宋的议和再次大举南侵,本已无心北方领土的赵构不得不重新启用主战派,岳飞声势最为浩大的第二次北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北宋虽然已经灭亡10余年,金国虽然已经在北方地区初步建立起了有效统治,但金国毕竟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况且金人入主中原过程中的野蛮行径仅仅过去10几年,北方汉人中仍有相当数量在内心上是不认同金人统治的,金国统治者若将主要精力放在维持内部稳定上尚能让统治基础维持,但金军却偏偏在此时入侵南宋,还被岳飞的北伐军屡次打败,北方汉人对于宋的认同再次被唤醒,如果不是金国统治者在最后时刻认识到危险再次与南宋议和,金国在北方的统治基础会不会全盘崩溃还真不好说。

岳飞的第二次北伐是南宋政权最接近于实现“北定中原”目标的一次,岳飞也一度打到汴梁附近,但是由于女真贵族们最后改变了愚蠢的战争策略,而转向与南宋议和,宋高宗赵构也更倾向于议和,最终导致这次北伐的成功付之东流。

金与南宋议和后,应该说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金国一方,金国只要不犯傻就能维持住在北方的统治,但统治经验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来自白山黑水间的女真贵族统治经验毕竟还是较少,在犯了第一次傻后的20年,他们又犯了第二次傻,辛弃疾南下归宋的背景正是金人的第二次“犯傻”。

尽管金国统治者中颇有一批人熟悉汉文化,这些人也积极推动金帝国从一个游牧部落联盟国家像中央集权国家过渡,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中央集权国家都会遇到的皇位继承问题,这个问题导致了金国内部的一次大动乱也间接促成了金国的第二次犯傻。

金皇统九年(1149年),太保完颜亮杀死金熙宗完颜亶,自立为帝,完颜亮同样是一个熟悉汉文化的君主,他夺取帝位后便开始加强中央集权,但其手段过于简单粗暴,对内干掉宗室,对外则磨拳擦掌准备征服南宋。

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率领大军60万挥师南下准备一举攻灭南宋,此时金国国内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但是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南征仍显得十分吃力,部分地区因为受不了苛政杂税,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辛弃疾所在的山东在这一时期便爆发了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规模一度达到十余万人。

境内农民起义只是完颜亮遇到的麻烦之一,皇室成员间的内斗同样激烈,金宋两军交战正酣时,完颜亮之从弟完颜雍在辽阳称帝,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最怕最高权力出现问题,处理不好就是亡国之祸。

面对后院起火,完颜亮的选择是先拿下南宋再班师回朝与其弟完颜雍争夺帝位,但这无疑是痴人说梦,金宋两国原本就实力相当,此时的金国已经是后院起火,这种情况下,只要南宋的统治者比徽、钦二帝稍微聪明点就不会让金军得逞。

最终,采石矶一战,虞允文一战成名,一介书生,以劣势兵力,力挫数倍于己的金军,完颜亮仍不死心,移师瓜洲渡,强令金军三日内渡江,否则将领尽数斩首,其麾下将士立刻选择杀了完颜亮,拿着他的头投奔完颜雍。

完颜亮强行攻宋是金国统治者第二次犯傻,对于整个金政权来说,其面临的威胁明显小于之前金兀术撕毁议和条约攻宋。

金兀术撕毁条约攻宋,导致岳飞的北伐军直接收复了北方大量领土,而完颜亮强行攻宋,结果只是虞允文率领的宋军收复部分淮北和陕西部分州郡。

至于金国境内的起义军危机,在完颜雍坐稳帝位后很快就以大赦、赏赐土地的方式将其化解。

至完颜雍时期,金国统治者已经能将统治境内汉人的手段运用的游刃有余,南宋再想北伐灭金,已经是相当困难。

梦中的家乡

辛弃疾在为宋高宗分析金宋两国优势与劣势的长文《美芹十论》中提出两个依据以证明金国必亡:其一,金国内部不稳,皇室斗争激烈,甚至动辄刀兵相见,杀的人头滚滚;其二,金国统治者欺压统治区的汉人,汉人群体普遍对金人统治不满,这一上一下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注定金国必亡,南宋北伐大有希望。

但事实上,辛弃疾所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日后的金国统治者都如完颜亮一般愚蠢,上述两个矛盾会进一步恶化,为南宋北伐创造条件,但如果金国统治者变得稍微聪明一些,懂得运用一个传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的方式去治理境内汉人,这两个矛盾则会被逐渐消弭。

很可惜,辛弃疾提到的这两个问题,随着金国统治者统治经验的丰富并未出现恶化,这样一来,南宋灭金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小了。

辛弃疾曾给组织宋军打赢采石矶之战的虞允文建言:认为南宋应北伐金国,但虞允文却认为此时北伐时机并不成熟,虞允文与秦桧之流不同,他组织对金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相当丰富,他给出这样的答复,也是从事实出发得出的结论。

30余年后,南宋首相韩侂胄准备发动北伐,一生都在呼吁北伐的辛弃疾自然也在韩侂胄联络的范围内,但此时的辛弃疾却给出了与当初虞允文一样的答复:贸然北伐没有胜算,需练兵备战,准备10年才能取胜。

此时的辛弃疾已是暮年,对金宋两国都充分了解的他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判断。

有时不得不感慨个人在时代洪流面前的渺小,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却依旧无法满足自己回到家乡这个最基本的愿望。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辛弃疾的努力并非徒劳无功,他用手中的笔一次次书写那已经注定无法回去的家乡,当宋和金都已成为历史,辛弃疾的词却能够成为这个民族共同记忆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上讲,辛弃疾的词,比他的剑更为有力。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