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大流行、《三体》的预言与正在熄灭的灯

小龙评历史 2023-02-22 10:10:00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设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的城和塔。

耶和华说:看啊,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说一样的语言,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要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圣经》

熄灭的灯

1914年8月3日,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议会发言时说:“整个欧洲的灯正在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难以看见它们再次亮起”。

事实上,在战事发展为世界大战前,英国方面曾与德国进行简单交涉,英国表示:自己的底线是法国,若德国不进攻法国,英国可以考虑不介入战争。

但德国并未理会英国的提醒,因为在德国看来,作为四战之地的自己,不能承担在陷入与战略纵深巨大的俄国的长期战争时,又遭到英法背刺的风险。

被法、俄夹在中间的德国,必须先收拾掉战略纵深较小的法国,再图那个战略纵深巨大的俄国,当然,与此同时还要顶住那个海峡对岸的英国。

野心勃勃的德国发起的这场从一开始就要被英法俄三大国围殴的战争在夺去1000余万条生命后,也毫无悬念地迎来了失败的结局。

讽刺的是,加速这场浩劫结束的是另外一场浩劫,1918年一场大流感波及全球,后世称之为“西班牙大流感”。

但事实上,这场大流感最先爆发于美国的军营中,并迅速让战争上的多国军队相继染病,只是由于大多数国家实行了战时信息封锁,西班牙不过是第一个将大流感曝出的那个“老实人”。

大量士兵感染,加速了战争的结束,但随着染病的士兵回国,病毒也被迅速带回世界各地,那些在一战中幸免于难的士兵和平民又要忍受病痛的折磨。

大流感分三波扩散至全球各个角落,总计有3000余万人死于这场大流行,这个数字是一战阵亡数字的三倍。

经历过战争和病痛双重折磨的人们开始反对一切宏大叙事,他们追求和平,并热衷于及时行乐。

全球贸易一度明显复苏,世界经济一度趋于繁荣。

然而好景不长,貌似一片大好的全球经济在大萧条的冲击迅速走向崩溃,为了挽救本国经济,各国纷纷摒弃自由贸易原则,拥抱贸易保护主义。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走向繁荣的催化剂,这一点各国政要心知肚明,但是危难关头,自由主义在民族主义面前总是不堪一击,这是历史千百年来不变的铁律。

即便吞下经济停滞的苦果,为了迎合本国人的诉求,也必须开启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代表着更小的市场,更低效的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本国人更低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各国间信任崩塌和民族主义崛起的大背景下,这一切都显得无关紧要。

欧洲熄灭的灯确实在很长时间都没亮起,等它再次亮起要等到半个多世纪后的铁幕碎裂。

铁幕新生

世间魔幻的事很多,在多边贸易下繁荣的欧洲因地缘政治矛盾卷入世界大战,而二战后,在核阴影下,欧洲经济竟完成了涅槃。

铁幕降下后,苏联的钢铁洪流与核弹成为了悬在欧洲头上的利剑,美国经过反复推演,得出一样的结论:一旦全面战争爆发,美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苏联的装甲集群攻入欧洲腹地前将足够的兵力投向欧洲,常规战胜利无望的情况下,美国与英国、法国宣布,一旦面对苏联的全面进攻,将使用战术核武器。

这便是曾是世界中心的欧洲面临的窘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来自东方苏联的排山倒海般的压力面前,西欧诸国的经济竟然开始复苏。

西欧诸国的经济复苏,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大量援助,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保持对苏东集团的经济优势,美国与西欧、日本等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一直在进行。

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是繁荣的基石,当然,冷战时期西方国家间的全球化是不完整的,苏东集团和大量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由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之外,但半个世界的自由贸易总好过一战前后那种各大国主导的仅仅局限在自己势力区内的自由贸易,欧洲复苏的种子在铁幕下被埋入土壤,并在那种半个世界间的自由贸易中顽强生长。

冷战那种以意识形态将世界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的方式对于人类整体来说绝不能说有多好,但在核平衡的作用下,世界上主要大国之间的矛盾没有转变为世界大战,且半个世界的国家间能够建立初步的互信,从这一点上看,冷战时期似乎也没那么坏。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时代刚一结束,以美国的金融资本家为首的力量立刻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启新一轮全球化,安全威胁已经解除,追求经济的繁荣成为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追求。

冷战时代,美苏两军为进行军备竞赛而积累的技术,在彼此的军事威胁解除后被大量向民用转换,第三次技术革命与新一轮全球化叠加,世界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腾飞。

所有的战争、对抗以及其他一切不愉快的记忆都要给经济发展让路,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时代,但是这份繁荣背后却也隐藏着两重危机。

其一,全球化分工模式让生产效率前所未有地提高,但与此同时,合理的分配制度并没有被建立,发达国家靠着金融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产业链的高端位置上不断收割财富,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却被锁死在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劳动,收获着微薄的收入,如此全球化之下,贫者愈贫,富者更富。

其二,这个危机看起来并不明显,但也许它更加麻烦:人类或许点错了技能树,而且如今的市场经济逻辑无法修正这个错误。

技能树

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为了击败对方都为技术研究投入了大量资金,最终两类技术被认为最有希望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一个是信息技术,一个是航空航天技术。

但是,冷战结束后,这两类技术所获得的发展却并不同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成为引领时代的主要技术,第三次技术革命被冠以信息革命之名,而航空航天技术所获得发展却相对有限。

信息技术获得更好的发展的原因是它能够显著提高社会分工效率,而市场经济比拼的也正是效率,因此,大量资本涌入信息技术领域帮助其不断完成更新迭代,在信息化加持下的资本获得更好效率,再进一步获得更多资本,在如此正反馈逻辑下信息技术得以不断进步。

相比于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所需要的投入更大,可能产生的回报却更小,且这种回报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市场经济逻辑下,愿意为其投入的资本不会太多。

目的为止,人类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蒸汽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是电汽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三次则是我们正在经济的信息革命,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维度,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成为主要能源,为蒸汽革命提供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取代煤炭,为内燃机提供动力;但到了如今的信息革命时期,虽然风能、水能、核能等综合能源也在世界能源体系中享有一席之地,但是在能源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依旧是石油。

某种程度上讲,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是相辅相成的,更高效的能源配合各高效的机械,大幅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而信息革命,这两点似乎都不完全具备。

信息革命时代,并没有那种更为高效的能源取代石油,为社会生产提供更高效的动力,且信息革命说到底是通过简化分工模式来提升效率,并非直接提高生产能力。

信息革命的不完全性也注定了其很容易看见天花板,当低垂的果实被采摘完毕,人们只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在已有的存量市场中反复搏杀,要么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

而要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新的更加高效的能源似乎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坎,要完成这一步,似乎只能将目光投入那片深邃的天空。

逆流

随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效率附加值达到上限,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就算困难重重,也必须将太空作为下一个探索目标。

但是社会的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随着信息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到达上限,那场并不完美的全球化也已经走到尽头。

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向外围传导,最终引爆全球经济危机,各主要经济体开动印钞机救市,虽然暂时稳住了金融市场,但是由此引发的影响却一直持续。

2010年,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在全球第一工业国宝座上坐了一个多世纪的美国,终于开始品尝到失去工业优势的滋味,奥巴马深知中国对美国的劳动成本优势,于是决定另辟蹊径,联合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组建一个排斥中国的贸易联盟(TPP)。

奥巴马来自民主党,民主、共和两党中,民主党更倾向于全球化,共和党则更倾向于孤立主义,所以同样是遏制中国,奥巴马选择的是全球化的方式,奥巴马也是一个成熟的政客,他做事还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他的继任者则与他正好相反。

2014年,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总统亚努科维奇被示威者用暴力方式赶下台,面对邻国政坛的剧变,俄罗斯没有选择派出维和部队帮助亚努科维奇政府稳住政权,而是“另辟蹊径”,直接出兵(其实这次出兵也是个意外,是地方武装的自行其是)占领克里米亚,这也为后续俄乌冲突埋下伏笔。

2016年,英国首相戈梅伦用以“吓唬”欧盟各国的脱欧公投意外通过;同年,离过婚、满嘴跑火车,毫无从政经验的粗鄙地产商特朗普战胜前国务卿希拉里了当选为美国总统。

本轮全球化启动后,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曾被人们奉为圭臬,其中理论也很简单,全球化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所以各个国家都会自觉加入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并维护这种规则,一时之间,自由贸易凛然成为了“光速不变”一般的真理。

但当全球化的红利被瓜分殆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这套已经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多利益的体系不顺眼,反全球化的暗流开始涌动,并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汇聚为一股洪流,那套基于经济利益的自由贸易规则,在面对世界各国越来越重的民族主义情绪冲击时,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短短几年时间,反全球化已经不再是一股小小的逆流,它已经能够与全球化的逻辑分庭抗礼,甚至有将原有逻辑冲垮的势头。

观星者

2007年,还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当工程师的刘慈欣开始创作他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

彼时,经济危机正席卷全球,从未出过国,甚至很少离开山西省的刘慈欣运笔如飞,3年前,刘慈欣感觉自己腹部长了一个肿瘤,他决定将自己的全部功力融入到正在书写的长篇小说《球状闪电》。

事后证明,刘慈欣虚惊一场,但被刘慈欣当做遗作来写的《球状闪电》却给刘慈欣带来了两样东西,其一,这本书帮他获得了3万元稿费,这是他写科幻小说以来赚的最多的一笔钱;其二,在写《球状闪电》时他有了更多的想法,这些想法不断在他脑子里打转,既然劫后余生,为何不将这些想法都写出来呢?

《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第二部《黑暗森林》的问世更是被读者们惊为神作,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得知《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已经创作完成后,竟不等出版社出版便联系上刘慈欣希望提前阅读。

当时,反全球化的逆流已经开始酝酿,但至少大家面上还装的冠冕堂皇,尽管大国博弈正走向深水区,但东西方两个大国的人还没有走到憎恨对方的一切的地步,刘慈欣的《三体》还能够让大洋彼岸的人在结束一天的忙碌后稍微拿出那么一点点时间仰望天空。

也有人愿意为星空埋单,特斯拉集团创始人马斯克宣布自己的宏伟计划,未来,要帮助人类殖民火星,亚马逊集团创始人贝佐斯也跟进投资,股神巴菲特表示,或许自己去世后,不会把钱都捐给慈善机构,捐给马斯克这样的人也许更有意义。

除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外,《三体》更为人所称道的一点是它过于真实地反映了人性,只有经历了大低谷,人类才能让自己的文明更上一层楼,星空下的人们似乎正在如刘慈欣的预言走向对抗。

2018年,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经济领域激烈交锋,2019年,美国对于与自己关系不睦国家的领导人竟开始公开暗杀,2020年,大疫之下,各国想的不是借助全球产业链高效为所有国家提供需要的物资,而是急忙趁着这个机会与他国脱钩,仿佛肆虐的病毒都没有反全球化重要。

2022年,地区对抗终于演变为彻底的热战,西方誓要在乌克兰将俄罗斯放血致死,号称为帮助人类殖民火星做准备的星链却成为了战争利器。

已经建好地基的通天塔,正在被人类自己一点点摧毁,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人,是否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走向对抗?

“怂人”糊裱匠

1898年,一个老人在德国逝世,他的前半生“铁血”,后半生却很“怂”,他因被新皇帝鄙视而失去权力,在死前,他预言他所在的帝国将在20年后毁于战火,他的名字: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

在以铁腕手段完成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开始变得无比圆滑,在外交事务上,他的表态变得日趋模糊,“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俾斯麦所代表的德意志帝国从不曾给出过明确的答案。

但就是这样“怂”的做法,却让独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左右逢源,德法关系虽然不睦,但也没有最后演化为战争,德奥、德俄都曾结盟,甚至德国与英国都曾保持着很不错的关系。

“怂人”俾斯麦为独立后的德国赢得了20多年的和平发展期,直到德皇威廉二世继位,对俾斯麦说:我不再需要你。

威廉二世上台后大力发展军事,尤其是海军领域投入巨大,大有与英国海军一决雌雄之意,英国立刻开始警惕,拉开架势与德国开始了军备竞赛。

但讽刺的是,彼时的美国,经济实力比英德两国都强,且美国也在大力发展海军,虽然不像德国那样孤注一掷,但美国胜在步步为营,稳步前行。

美德两国同样是挑战者,为何英国全力遏制德国,却没有过多关注美国呢?

原因还在一个关键的点:殖民地。

美国对于英国传统殖民地并未表现出多少觊觎,俾斯麦执政时期,也多次表示,德国的主要关注点在欧洲大陆,而非海外殖民地。

而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皇帝威廉二世却在上任后不久,就公开表示:德国要获得阳光下的殖民地。

外面的路

1919年1月,关于一战战胜国如何瓜分战败国的大会在巴黎召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提议: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法国得50%,英国得30%。

法国总统总理克里孟梭拍着桌子大喊:不行,绝对不行,我们法国损失最大,我们要得58%.

劳合·乔治也跟着拍起了桌子:太过分了,我不同意。

英法两国领导人为战争赔款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美国总统威尔逊却表示:德国的战争赔款,美国一分钱也不要。

对于瓜分德国显得心不在焉的美国总统威尔逊随后却连续抛出多个话题:建立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民族自决、公理战胜强权。

后面的事所有人都已经了解,被瓜分的德国20年后再度挑起二战,英国在二战中彻底失去全球霸主地位,而美国则取代英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央。

德国为何会输?美国又为何会赢?答案已经不言而喻:德国不过是想成为另一个英国,而美国则走出了一条与以往不同的路。

全球局势紧张的今天,关于中美新冷战的话题一直不断,对此,中国人给出的答案是:中国即不是第二个苏联,也无意去当美国。

在美国千方百计与中国脱钩的同时,中国却将贸易之路推向了亚欧大陆的腹地,同时,中国的探索太空的旅途也开始启程,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

通天塔拆了又建,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贪婪与傲慢,但同样伴随着团结与救赎,没人知道要经历多少次痛苦人类才能学会克制和包容,正如没人知道,通天塔要被人类自己拆除多少次后才能建成,但无论如何,往前走吧,总会有路的。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