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为何会在经济复苏期间调整债券价格?会调多深?看懂矛盾点,才能明白央妈调控的目的,以及对于我们未来债券投资进行指导。
经济复苏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政策一直提要降低实际经济融资成本,7 月份央妈还进行了降息。
但另外一方面,从 4 月底到现在,央妈一直在做利率的调控,从风险警示到划定利率区间,直到要求大的国有行卖债,对部分中小机构进行处罚。到底是要降利率还是要提高利率?
很多人认为这里面存在明显的矛盾,也给债券投资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今天我们就讲清楚。
我先说结论,央妈是在对内解决利率快速下行过程中积累的整体金融体系风险,包括这个月要下调保险的预定利率,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对外解决汇率战下资金持续外流给实际经济和资产带来的压力,这两项才是在货币宽松政策下央妈不断调控的核心原因,而目标则是要将利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要大涨,不要大跌。
先说为什么大家觉得债券应该上涨。市场上有一种判断债券价格的方法是深入人心的,既影响债券价格的 4 个方面分别是:长期看经济的基本面,经济差,利率低,债券价格涨,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第二,中期看政策面。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债券价格,但是宽松的财政政策未必有利于债券价格,因为如果它拉动了资金的需求,会导致利率上涨,债券价格下跌,或者通过发债扩大了债券的供给,也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但好在当前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发力。
第三,中短期要看资金面,市场上的钱多有利于债券价格,因为买的人也很多嘛!
第四,短期要看情绪面。其实,往往情绪面是最容易脱离资产正常价值的。因为市场涨的时候它往往会狂热,市场跌的时候就陷入悲观里面。
大家看其实以上的 4 个方面,我们普通人看到的全部是对债券价格上涨的利好,但是有很多背后的风险恰恰是我们看不到的,而这是央行调控的原因。
咱们先来说国内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目前阶段看,整个金融体系,银行、保险行业都由于利率的快速下行,积累了大量的系统性风险。比如说银行,银行的最大收入来源是什么?
利息差,左手吸收储户的资金去支付利息,右手通过贷款或者投资获取收益,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息差。但这几年大量的资金涌入银行,很多是中长期的存款,导致银行的负债成本不降反升。
另一方面,无论贷款还是投资收益都大幅下滑,就导致银行拿着短期资金去不断的购买长期的债券,典型的短债长投。那有什么风险呢?如果经济一旦好转,会有大量的资金赎回去购买其他资产,而这时候呢?银行的资金在长期债券里面,它只能不计成本地去抛售,最终会造成大量的银行挤兑和亏损同时发生,从而造成不良后果。
再说保险公司,现在是不是很多人告诉大家,利率下行阶段要去买约定利率的保险?目前的利率是 3%,过一段时间是 2.75%。可它没有告诉你的是,近两年利率下行很快,保险资金的收益降幅要高于负债端的降幅。
经过华泰证券测算,目前即使头部保险公司的平均负债成本也已经超过了无风险收益率与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同理,这两年大量资金涌入保险产品,那么投资收益呢?又低于负债成本。最后会造成什么情况呢?保险行业的整体亏损,你的保险产品得不到兑付,大量的保险机构破产。
最后咱们再说一下外部汇率的压力,7 月份的时候央妈明确指出我们在打汇率战,原因就是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持续扩大,导致资金持续流出。国内资金的外流会造成国内实业投资的减少。同时各类资产,比如说像房地产、股市价格的持续下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难。我们也看到 7 月份虽然我们在小幅降息,但是是在什么情况下呢?是在美国有降息预期后采取的措施。
最后一个咱们探讨一下央妈希望的利率区间,市场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央妈划定的是十年期利率 2.5% - 3%。一种是 30 年期是这个区间。但这里面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这都是在 7 月份降息以及最高层会议之前的表态。
那最高层会议召开之后,要求今年一定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这种情况下,货币和财政政策预期都会发力。所以我们觉得 30 年期国债利率 2.5% - 3%更适合当下的情况。那同样类似,像华泰证券会认为 2.1% - 2.4%是 4 年期国债利率的合理区间。
那如果按照华泰证券的预计,按照最高点下跌计算,目前调整了一半左右的幅度,当然对于点位和幅度的判断只是一个参考,还需要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大家听明白了吗?大部分投资人只是从市场角度关注价格,一味地认为经济复苏期间需要利率一直下行,而忽略了价格背后的国内金融体系风险和汇率贬值的压力,这才是央妈调控的真正目标。看懂这个,我们也大概能明白未来一段时间债券的价格大概率会在一个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内波动,也明白了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你是债券的长期持有者,基本不用管中间的价格波动,因为你要的是债券到期给你的利息。比如短债持有 3 - 12 个月,中债持有两年以上的,价格波动也差不多回来了。如果是做波段的,可能你需要调整一下,调整到短债一部分,或者加 5%左右的权益类资产做一些对冲。
总之一句话,要明白调整的原因,然后选择合适的对应策略。
都去买债券,没人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