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手机维修店员工私自拷贝女大学生裸照”的视频在网络曝光,据视频显示8月份该女生手机出现关机现象,随后至手机维修店修理。
次日,一网名为“浮生若水”的男子添加该女生微信,被女生拒绝,随后该男子换微信号添加女生。通过该男子的朋友圈发现大量手机维修信息,女生怀疑手机号被维修店员工窃取。
两周后,女生先后收到两封发件人为“浮生若水°”的邮件,其内容为女生两年前减肥时留下的全身裸照记录。
女生表示:“看见照片我整个人都懵了”。
目前女生已报警,且视频中提到该男子已经受到处罚。据知情人士透露,涉事男子确为手机维修店员工。
“废、旧、坏”手机的潜在风险手机坏了,维修点没有零件或者维修时间过长,多数人的选择是放在店内,等维修好以后店员电话通知取机,但这种做法是存在风险性的。除了有个人隐私又被泄露的可能性,还会伴随机器零部件的替换风险,维修过程中人为制造、夸大故障等可能性。
所以如果手机坏了需要维修,最好全程在场。并与店家详细沟通收费标准,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当面问清、说清。
除了有坏手机需要处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废、旧”手机的处理更需要注意,人民网曾做过类似因处理“废、旧”手机不当而遭受损失的一些案例报道。
案例1:吉林的于先生处理了一部闲置二手机,在出售之前,曾做过“数据清理”、“恢复出厂设置”等操作。但在卖出的第二天,于先生的很多亲友便接到了“于先生住院,急需一千元”的诈骗电话。
案例2:温州叶女士卖掉旧苹果手机,但上面的“APP”并没有卸载,且手机上的支付APP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被买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一点,并前后累计盗刷1万多元。
案例3:深圳聂先生在卖掉手机的一个月后,收到“4999元”、“20000元”两笔消费通知。根据他的描述自己已经将手机的所有软件都卸载,但没有恢复出厂设置,也没有退出相关的云账号。而盗刷的买家就是根据聂先生旧手机中的残余信息,进行了拼凑,最后成功在自己手机上登录了聂先生的支付账户。
从这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即便做了简单的恢复出厂设置和删除相关APP、文件等,但这并不代表彻底删除了个人信息。
即便在并不算专业的人士面前,仅靠一款恢复文件软件就能轻松得到想要的“他人信息”,操作过程很简单,技术门槛很低。
“废、旧、坏”手机该如何处理可能有人会对这方面比较“大条”,认为事情不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拿旧手机换个盆还能换出个“祸”?
央视曾经做过一个专题报道,对于“恢复手机数据”的业务,有“专门”的人在做。
即便你不是名人,没有这个那个“门”的威胁,但也极有被“一毛一条”价格卖掉的可能。
“坏手机”的处理情况上面我们说了,一定要选择在场维修。如果出现“零部件短缺”、“维修时间过长”等不能当天取机的情况,就带走自己的手机。
“废、旧”手机的处理,其实也并不繁琐。
1、初步清理
手机中的APP、文件等需要处理的信息全部清理,并清理手机缓存。
2、恢复出厂设置
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就是对手机上的所有资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除处理,包括手机上的APP、照片、文件、联系信息等。
3、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如果对于比较专业的小伙伴,可以下载一些专业的数据删除软件对手机进行一次彻底的删除。
但对于“小白”来讲,还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操作。
在1、2完成的基础上,将手机内存再次占满,比如再次下载一些无关紧要的APP,游戏APP或者电影等。目的是增加恢复数据的难度,最好反复几次。
占满、删除、占满、删除、占满,如此反复几次将会增加恢复最初个人信息的难度,个人信息和痕迹会得到有效的清除。
最后工信部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总共产生约5.24亿台废旧手机。而从2014年至今,中国二手手机存量已经超过20亿部。
根据统计显示,目前旧手机主要有三个处理方式。
1、给老人、孩子、亲朋好友继续使用;
2、通过线上、线下进行转卖回血;
3、放在家里落灰。
其中“放在家里,不处理”是目前最常见的处理方式。
下图是《人民日报》推荐的旧手机变身“九宝”的攻略,其中1、7还是比较适用的。
切记无论做何种处理,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一定不能松懈。尤其是支付APP的一定要卸载,个人账户的一定要退出。
-End-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买了一部朋友淘汰的带摄像头的二手手机,和老婆争吵时被老婆摔了,只因为里面有一张老婆的半裸照,直接给干抱费了当垃圾丢了。因为那个时候冠希哥已大名鼎鼎了
人云亦云,照片呢?有陈某经典?
[笑着哭]冠希哥前车之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