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能够在实践探索中不迷失方向,是因为出发的根据和所要达到的目的都合于道(作为根据的道是一种混元笼统的道,作为目的的道则是一种清晰展开的道),二者之间存在着一条抽象的直线,实境的外在形式便是对此的一种形象化描述。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只要紧紧抓住这两点,则任凭过程如何摇摆曲折也不会迷失方向。
不过,这种假定各种外部条件都已基本具备情况下产生的曲折只是内部之曲。相对的还有外部之曲,也就是外部环境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所造成的曲折,这种来自于外界的限制和阻碍有时只是被动的,有时则来自于有意无意的主动施加。它们所造成的困难有的可以克服,有的则暂时甚至长期都无法克服。
内部之曲和外部之曲只有层次上而并无本质的区别,一条半米宽的山谷和一条十米宽的深谷虽然只是量上的增加,但后者对于不借助工具的人来说却变得无法逾越。外部之曲在双重意义上增加了曲折的程度,一是外部之曲是在内部之曲基础上的一种叠加曲折;二是外部之曲使得已有实境因新因素的介入需要扩展出新的内涵乃至产生新的实境。
“曲”或者曲折既有正面意义又有负面影响。就正面意义而言,无论是内部之曲还是外部之曲都是道从而也是实境在人的实践中的展开方式,真实成就的大小总是与曲折程度成正比。就像唐僧师徒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和取得真经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取得了真经才使得八十一难有了真实意义,只有经历了八十一难才取得了真正的无字真经,而不仅仅是最后带回来的名相之经。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对于悲慨的规范性分析——悲慨与悲剧的区别
【书画中的悲慨】悲慨产生于实境之直与现实之曲的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