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臭吃着香,“臭豆腐”的利与弊,吃过的朋友都知道

潘艺玲说美食 2019-05-28 12:13:24

说起“臭豆腐”这个东西基本有两种,一是指的青方那种腐乳类的臭豆腐,第二种就是各地都有的小吃类的“臭豆腐”了。

臭豆腐这个东西其实真的让我很纠结,我劝一些没吃过的朋友最好还是谨慎尝试,不然可能你就会陷入和我一样的纠结。这个纠结的点就是:一方面有些舆论、新闻总让我们觉得这个东西特别不健康,因为有些不法商贩的做法确实很脏,是真的会让人心里泛膈应,可一方面臭豆腐这个小吃还真的是很好吃啊!所以尝试过的人就容易陷入“吃与不吃”的纠结之中!

【臭豆腐有多好吃?为什么那么好吃?】

臭豆腐是“闻着臭吃着香”的代表食物,就跟榴莲是差不多的情况,但是两者好吃的原因不太一样。臭豆腐的主要原料就是豆腐,豆腐可是除了肉、蛋和奶制品之外最佳的蛋白质来源,而在各种臭豆腐的制作过程中几乎也都离不开发酵,自身高蛋白又经过发酵,这就创造出了臭豆腐的神奇美味。

在这个发酵过程中豆腐的蛋白质会被分解,其中会产生一些含硫化合物,所以臭豆腐也就因此有了臭味。但是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蛋白质被分解,还会变成易消化吸收的多肽和氨基酸,在经过烹饪之后易挥发的“臭味因子”飘逸而出,一些氨基酸就会在味蕾上显现出自身的鲜美了,所以也就让臭豆腐有了与众不同的浓香鲜美滋味,这也是臭豆腐为什么“闻着臭吃着香”的主要原因。

不过臭豆腐这种东西也不能多吃,制作过程使得它比较容易被其他一些杂菌污染,其中就有比较可怕的肉毒杆菌。所以喜欢吃臭豆腐的朋友还是尽量找口碑好、干净卫生的店家吧,而且也不要吃的太多了。

不过可能人们喜欢吃臭豆腐也不光是因为它自身的美味这么简单。(以下内容只是推测,仅供分享,不用过分较真儿哦!)

抛去臭豆腐本身的美味因素之外,其实我们人类有时候就是有一种“嗜臭”的习惯,越是一些怪怪的、甚至有点臭臭的东西好像吃起来就越过瘾,这在全人类中广泛来看都是如此的。除了常见的小吃臭豆腐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徽菜的臭鳜鱼、宁波的臭冬瓜、我们文中提到的青方腐乳、榴莲,以及秦汉时期传到日本的纳豆、法国的蓝纹奶酪、韩国的鳐鱼片、瑞典的鲱鱼罐头,还有甚至远在北极圈生活的爱斯基摩人制作的腌海燕等等极具特色的美食,这些几乎都是带有浓重“臭味”的食物。

所以除了臭豆腐本身的美味之外,可以推测它如此受欢迎与我们人类本身就在某种程度上喜欢这种臭臭的食物有关系。这大概与我们喜欢吃辣椒的习惯有些类似,可能都是源于一种“良性自虐”或者说是心理学上的猎奇、挑战心理。

都说“好奇害死猫”,其实我们人类的好奇心几乎是所有动物中最强的,甚至可以说好奇心也是趋势我们一步步进化到如今这个“万物灵长”地位的因素之一,而我们愿意尝试、甚至是喜欢吃臭豆腐之类东西多少也于此有关。

一般来讲我们觉得一个东西“臭”,就会下意思的躲避、厌恶,这是本能的一种趋利避害,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在自然界中腐坏的、有害的动物肉体就是会散发出恶臭的味道,而这些东西往往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所以我们遥远的最原始的祖先们曾有因为误食过这类东西而导致死亡的情况,出于对死亡的原始恐惧在之后的进化中我们就产生了类似的机制,让我们本能的对类似的味道产生不适、反胃的情况,以此来进行自我保护。而臭豆腐这类食物是我们知道了它的臭是发酵来的、是无害的,所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就敢于去挑战这种“臭”、挑战“来自进化”的原始恐惧,而这种挑战会带来一种战胜了心理恐惧的兴奋感,大脑中负责快乐和痛苦的部分其实是有重叠的,所以这样的“良性自虐”就使人欲罢不能了。

所以综上所述,臭豆腐的好吃是一种味觉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这个好吃的具体程度可能只有亲自尝过之后才能体会了。

1 阅读: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