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随我姓,婆婆啥也没说,10年后婆婆去世,看到遗嘱我愣住了

晚风计划 2025-04-11 23:51:56

01

我叫林雪,今年42岁,初中学历,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现在住在一个小县城里,婚姻状况是已婚,丈夫叫陈建国,比我大两岁。我们结婚已经快二十年了,有一个儿子,叫林浩,今年14岁,正在念初二。

我年轻的时候在村里的针织厂上过几年班,后来厂子倒闭了,就跟着来城里打工,一开始是进了超市做收银员,再后来凭着勤快和老实,进了一家小餐馆做了后厨打杂。

日子虽然不宽裕,但也算安稳。

丈夫陈建国在县里的一家装修公司做木工,手艺不错,活也不少,收入比我高些,但也没到富裕的地步。

公婆住在老家,是典型的农村老人,早些年靠种地和养几头猪生活。

公公早些年身体不好,几年前就去世了,只剩下婆婆一个人。

婆婆叫张秀兰,是那种不太爱说话,但眼里有事的人。

她一直没跟我们住,说是习惯了老家的生活,但我知道,她心里其实有点不痛快。

因为我们的儿子,林浩,随了我姓。

这事,是我坚持的。

我家兄弟姐妹三个,我是老大,下面两个弟弟都早早出去打工成了家,父母年纪大了,只靠我一个人照应。

我嫁给陈建国的时候就说清楚,以后如果有孩子,得随我姓。

不是为了争什么名分,而是我想让父母心里好受些。

陈建国一开始也犹豫过,但没坚持,后来就默认了。

婆婆什么都没说,我当时还挺感激她的,觉得她算是个明理的老人。

没想到,十年后她去世后,我看到她留下的那份遗嘱,我的心一下子凉了。

02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十年里,我们一家三口在县城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丈夫的工作稳定,我也一直在餐馆里干着。儿子聪明懂事,学习也不错,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

婆婆一直住在老屋,平时我们隔三差五会回去看看,带些吃的用的给她。她年纪大了,行动不太方便,我叫她搬来城里住,她总是笑着摇头,说住不惯。

其实我知道,她心里还是有疙瘩的。每次听到别人叫我儿子“林浩”的时候,她眼神总会黯淡一下。有一次她和邻居聊天,我在一旁听到她低声说,“这孩子姓林,不是我们陈家的种。”那一刻,我心里一阵刺痛。

但她从来没当面跟我说过一句重话,也没跟丈夫吵过。我一直以为她是想得开的。

婆婆后来身体越来越差,我和丈夫轮流照顾她。有一次夜里她咳得厉害,我守在床边,她看着我,忽然说:“雪啊,你心里有数就行,别太指望别人。”

我当时没听懂她的话,只以为是老人家的叮嘱。

婆婆去世那年,我儿子刚上初中。她走得很安详,走前几天还专门让我回去,说要跟我说几句话。她拉着我的手说:“我知道你这些年不容易,浩浩也挺好,我不说不代表我没看在眼里。”

我鼻子一酸,泪就掉了下来。

她去世后,我们按照她的遗愿,简单地办了丧事。没想到的是,她竟然留了遗嘱。

那是一份手写的遗嘱,由村里的老支书保管着。我们全家人在村委的见证下打开了遗嘱。

遗嘱里写得很清楚:她名下的老宅和一块山地,全部留给了陈建国的弟弟,也就是我小叔子陈建华。

我当时就愣住了。

婆婆只有两个儿子,按理说,财产应该两个儿子平分,哪怕我儿子姓林,陈建国也是她亲儿子啊。可她却一句话都没提我们家,甚至连一句“让大儿子一家照顾好自己”都没有。

我丈夫脸色也变了,他问老支书:“这是真的?”

老支书点点头:“你妈生前说了,这房子和地,还是留给陈建华合适。”

我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丈夫没说话,只是低着头。我知道他心里也不是滋味。

小叔子陈建华比丈夫小五岁,没成家,一直在外面打工,几年才回来一次。婆婆一直说他是命苦,没人依靠,所以得多照顾他些。可我怎么也没想到,她会把所有留下来的东西都给他。

回去的路上,我问丈夫:“你妈是不是一直都在怪我?”

他叹了口气,说:“也许吧。她嘴上不说,但她心里一直觉得,孩子不姓陈,是断了我们陈家的根。”

我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可她从来没说过一句话,她不是说过理解我的吗?”

丈夫沉默了好久,才说:“她是理解你,但不代表她能接受。”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进我心里。

后来,我一个人回了趟婆婆的老屋。屋子里还留着她生前的东西,一张旧藤椅,一个老茶壶,还有她亲手缝的棉被。我在她床头发现了一个小本子,写满了她年轻时候的账目,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日记。

有一页写着:“浩浩这孩子真乖,就是可惜了,不姓陈。将来我走了,他也不好回来守这间屋子。”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婆婆不是不爱孙子,而是心里始终迈不过那个坎。

她从来没对我发过火,也没阻止我们把儿子姓林,但她心里却始终觉得,这个孩子,是外姓人,不是她陈家的。

我也终于明白她临终前的那句话:“你心里有数就行,别太指望别人。”

婆婆是个传统的农村女人,她的世界里,姓氏是一种归属感,一种骨血的延续。从她的角度来看,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只是用她的方式,给了她认为最合适的人。

我没有恨她,只是心里难受。

我跟丈夫说,我们就把这事放下吧。反正我们也没指望从她那里得到什么。

但这件事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一些事情。

我是不是做错了?我坚持让儿子随我姓,是不是太自私了?

可回头想想,如果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这么做。不是为了争口气,而是为了我年迈的父母,为了那些年我一个人撑起家的责任。

这世上总有一些选择,注定是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的。

03

婆婆去世后,我们很少再回村里了。老屋被小叔子接管,他也回村住了下来。村里人说他总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抽烟,很少说话。

我有时候会梦见婆婆,梦里的她总是坐在老屋的藤椅上,冲我笑。

儿子林浩渐渐长大了,他也问过我:“妈,我为什么不姓陈啊?”

我告诉他:“因为你是妈妈的宝贝,妈妈想让你多一点跟我在一起的东西。”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说:“那我以后能带你姓林的这一家人,都过得很好。”

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不能回头,也无法两全。但只要问心无愧,就不算错。

婆婆的遗嘱让我愣住了,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 不是每一份沉默,都是理解;不是每一句不说话,都是认可。

可即使如此,我依然感谢她,感谢她在那十年里,愿意给我一个平静的表面,让我有机会好好把这个家过下去。

生活还要继续,路也还长。很多答案,不在遗嘱里,也不在过去的选择里,而是在我们继续走下去的每一步里。

0 阅读:3

晚风计划

简介:用枯燥的文字诉说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