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韩桂兰,今年54岁,初中文化,婚姻状况是丧偶,丈夫在五年前因病去世,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我们住在一个小县城边上的村子里,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去。
我年轻时在砖厂干活,后来厂子倒闭了,就一直在村里做些零工,种地、帮人看孩子,辛苦点也能糊口。
女儿叫王雪,今年28岁,大学毕业后嫁到了城里,丈夫是做物流的,听说是个小主管,家里条件也算过得去。
我一直觉得女儿嫁得不错,虽然家境一般,但男人只要踏实肯干,日子总能往好过。可谁也没想到,这一次去女儿家做客,我看到的一切,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
那天是元旦,天气冷得厉害,我拎了几斤自家腌的腊肉、还有点干菜,早早地坐车进了城。
女儿和女婿在小区门口接我,看起来一切正常。
可当我进了门,看到厨房里堆着几大袋饮料瓶子、电线皮,还有些破铁皮子,我当时就愣了。
“这……这些是干嘛的?”我疑惑地问。
女儿笑着说:“妈,别管,这是爸捡的。”
“你公公,退休金有四千呢。他啊,就爱干这个。”女婿也在一旁笑着说,语气里带着点调侃和得意。
我心里咯噔一下,一个月四千退休金的老人,怎么还在收废品?这不是穷,是心里穷。那一刻,我意识到,女儿的婚姻,可能远不如我以为的那样体面。
我坐在沙发上,心里翻江倒海,脸上却还保持着笑。毕竟是第一次去女儿家,不能一进门就挑毛病。
我默默观察着屋里的摆设,家具算不上贵重,但也不破旧,一切都显得很普通,甚至有点寒酸。
吃饭时,亲家公回来了。他推着一辆三轮车,满满一车废品,脸冻得通红,裤脚上还沾着泥。女儿赶紧迎上去:“爸,快进来,今天我妈来了。”
亲家公笑着点了点头,寒暄几句后就去洗手。饭桌上,他不停地讲今天捡到的“战利品”:哪家扔了个电风扇,哪家拆了旧空调,他怎么跟人抢下来的,还说收废品比坐家里强,能锻炼身体。
“我不喜欢坐着,我年轻的时候是干工程的,现在闲不住,一天不捡点废品,心里就难受。”他笑得很自豪,仿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业。
我忍不住问:“您不是有退休金吗?干嘛还这么辛苦?”
他摆摆手:“钱是有的,可不能光靠国家养着,自己能动就动。”
我没再说话,心里却越来越沉。 一个月拿着四千退休金的老人,宁愿顶着寒风捡废品,也不愿意把钱用在家人身上,这不是勤劳,这是自私。
饭后,我和女儿在阳台上说话。我问她:“你公公这样,你觉得正常吗?”
她犹豫了一下,低声说:“妈,我也觉得不太合适,可他不听劝,说是‘收废品是爱好’。可事实上,他一分钱都不肯往家里贴,水电费、物业费、甚至孩子的奶粉钱,都是我们俩出的。”
“那他的钱呢?”
“他说是他自己的,要留着养老。我们也不好多说。”
我听着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 所谓的勤俭,其实不过是对自己舍得,对别人吝啬。
我又问:“那你婆婆呢?怎么不劝劝?”
女儿叹气:“早就劝过了,劝一次吵一次。后来就没人说了。”
我心里一紧,问她:“那你和你老公感情怎么样?”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他平时还行,就是太听他爸了。家里大事小事,都得听他爸的安排。前两天我想给孩子换个早教班,他爸说‘花那个冤枉钱干嘛’,他就不让我换了。”
我沉默了。 一个男人如果连自己老婆孩子的事都要听父亲的安排,那根本不是成熟的丈夫,而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儿子。
我想起女儿刚结婚那会儿,说公公公婆都挺好,给他们准备了婚房,没要彩礼。
我还感动得不得了,觉得人家是讲理人。
如今看来,房子是亲家公单位的福利房,拿出来给儿子住也不过是顺理成章。
而这个“不要彩礼”,也许只是他们根本就不愿意为女儿出什么钱罢了。
过了几天,女婿下班回家,进门就喊:“爸,今天收了什么宝贝?”
亲家公从阳台搬进来一堆电路板,笑得合不拢嘴:“这玩意儿拆开能换铜丝,值钱!”
女婿立马蹲下研究,还不忘叫孩子:“来,看看爷爷捡的‘宝贝’!”
我看着那堆脏兮兮的废品,孩子在旁边玩得满手都是灰,心里一阵发凉。 这哪是爱好?分明是影响了全家的生活质量。
我终于忍不住问女儿:“你有没有想过离婚?”
她愣了一下,看着我,眼圈有点红:“妈,我也想过,可是孩子还小,我也舍不得。”
“可你要想清楚,这种家庭氛围,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会变成什么样?”
她没有说话,低头不语。
那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看着亲家公在阳台上拆电风扇,女婿在一旁帮忙,女儿一个人默默带孩子,我突然觉得 这个家,没有未来。
03回到村里后的第三天,女儿给我打了电话,声音很轻:“妈,我想清楚了,我要和他谈一谈……如果他改不了,我就离婚。”
我没有劝她,也没有替她做决定,只是说:“你做什么决定,妈都支持你。你要记住,婚姻不是忍耐的修行,而是两个人共同经营的生活。”
有些人,穷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心里穷;有些婚姻,不是没感情,而是没有希望。
我不知道女儿最终会不会离婚,但我知道,她已经开始觉醒。而这份觉醒,也许会让她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生活从来不简单,但愿她能走出困局,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