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王淑珍,今年56岁,初中学历,来自一个小县城,年轻时在县棉纺厂上班,后来厂子倒闭,就转去做保洁,一干就是十来年。
因为爱干净又踏实,人缘也好,单位领导都挺信任我。
五年前我退休了,每个月能拿到两千八百块钱退休金,虽然不多,但生活还过得去。
我和老伴赵国忠结婚三十多年了,他比我大两岁,身体一直不太好,年轻时在建筑队干活,落下了风湿和高血压。
我们有一个儿子赵磊,在省城工作,成家立业了,孙子今年刚上小学。
我和老伴一直住在县城的老房子里,日子虽然清苦,但也算安稳。
说起我这大姑姐赵玉兰,真是个厉害人。
她比我大五岁,年轻时嫁到邻县,后来丈夫得病早早走了,她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日子过得不容易。
这些年她也退休了,住在省城跟儿子一起。
婆婆今年八十三了,腿脚不好,耳朵也背,前几年还能自己做饭,现在什么都得人伺候。
赵玉兰是婆婆的亲闺女,按理说该她多担待,可她一句“我还要给孙子接送上学”,就把婆婆推到我家来了。
那天她一进门就说:“弟妹,妈这把老骨头我实在照顾不过来了,家里孙子孙女要人接送,我也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妈你们先接过去一段时间吧。”我还没反应过来,她已经把婆婆扶进屋,把一包换洗衣服和药塞给我,转身就走。
我看着婆婆那一脸无奈,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02婆婆住进我家后,生活节奏彻底被打乱了。
她年纪大了,嘴还特别刁,不吃咸、不吃辣、不吃硬的,每餐饭都得单做。
我早上六点多起床,先熬粥,再蒸鸡蛋羹,煮点软面条,忙完这些,老伴也起床了。
我自己随便吃点剩饭,赶紧洗衣服、拖地、给婆婆擦身子、剪指甲。
她耳背,说话得扯着嗓子喊。有一次我嗓子哑了,老伴说:“你歇会吧,她又不是聋子。”可我知道,她不是装听不见,她是真的老了。
最让我心里不平的是,有一回我正在厨房切菜,婆婆在屋里喊:“淑珍,过来,我这儿痒痒。”我赶紧放下刀跑过去,结果她只是想让我帮她把背上挠一下。
我没说什么,帮她挠了,回厨房的时候老伴叹了口气:“妈以前从来不麻烦玉兰,怎么来了你这,就这么多事啊?”
我一边洗菜一边说:“她不是麻烦,是没人陪她说话,她怕孤单。”
可这日子久了,我也开始烦躁了。有天晚上我正看电视,婆婆突然说:“你怎么不去把你老公的药拿来?他血压高,你还不知道照顾。”我一听这话,心里不舒服,我照顾你一整天,连口热饭都顾不上吃,你倒过来教训我?
我没吭声,第二天早上,我跟老伴说:“我想去海南看看小妹,顺便过个冬。你要是不放心,我给你把药都收拾好,每天几点吃我都写清楚。”老伴一愣:“你一个人去?妈怎么办?”
我说:“妈不是你亲姐送来的吗?你给她打电话,让她来接,你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他低头不语。
我知道他也为难。可我更清楚,如果我不说走,我可能会因为压抑出病来。
我真的走了。拎着简单的行李,坐上了去海南的动车。小妹在三亚那边开民宿,说我去住多久都行。我一到那边,整个人像是换了个天地。每天晒太阳、喝椰汁、散步,我这五十多年从来没这么轻松过。
可刚过了一周,老伴打电话来说他住院了,血压飙到180。我急了,赶紧订票回家。回到医院,看着他躺在病床上,我眼泪一下就下来了。他看着我,眼圈也红了:“家里没你,真不行。”
我没说话,只是握着他的手。他的病情稳定后,我回家收拾房间,发现婆婆不在。我问老伴:“妈呢?”
他说:“玉兰来接回去了,听说你不在,怕我一个人照顾不过来。”
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知道是委屈还是解脱。
这时候赵玉兰打电话,说:“弟妹,我知道你辛苦了,这次我请了护工,妈我来照顾,你就安心吧。”
我谢了她,她也没多说什么。可我心里清楚, 这一句“安心”,我等了太久太久。
03婆婆走后,家里安静了很多。老伴身体慢慢恢复,我也不再焦头烂额。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当初不离开,是不是他就不会住院了?可转念一想,如果我不离开,我可能也病倒了。
有时候,女人得为自己争一次气。
不是我不孝,而是我不想再委屈自己。婆婆的照顾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亲情也不该是绑架。
我不恨大姑姐,也不埋怨老伴,我只是学会了在沉默中,为自己争一口气。这口气,不是怨气,是活下去的勇气。
生活还在继续,海南的阳光还在,小妹说下次让我和老伴一起过去住。我想,也许等老伴身体再好些,我们真的可以去看看海,晒晒太阳,过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晚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