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国女记者去世,将遗产全留给朱德,遗言为我唱中国国歌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09 11:42:07

史沫特莱是个挺有名的美国记者。从1928年到1940年,这十二年里,她一直在中国,为中国打抗日战争出了不少力。而且,她和朱德将军之间建立了很深的友情。

1951年,史沫特莱离开了人世,她把一大笔钱给了朱德将军,还说了最后的愿望:想在中国安息,并且让大家为她奏响中国的国歌。为啥她会这样决定呢?她和朱德将军之间到底有啥样的过往?

【艰辛的成长历程】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年2月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她爸妈都是普通的工人,挣的钱勉强够养家糊口。

史沫特莱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所以还没等小学念完,她就不得不放弃学业,开始当起了卖报纸的小孩。

之后,她又陆续当过烟厂的员工和卖书的推销员,这些干活儿的经历对她日后养成坚强的性子帮助可大了。

她的学业差点就走到头了,不过后来,机缘巧合下,她在一所慈善学校得到了免费上学的机会,可以继续学习,吸收知识。

从某个角度看,这对她日后能当上记者、写书,甚至她整个的人生道路,都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

史沫特莱打小就特别喜欢文学,心里一直琢磨着,等长大了,得在文学这行当里干出点名堂来。

1916年那会儿,史沫特莱才24岁,她就靠自己的本事,在《纽约呼声报》谋到了一份记者的差事。干这行,她展现出的写作才能那叫一个出众。

史沫特莱特别钟爱文学,当她从书里了解到中国文化时,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史沫特莱被中国文化那长久以来蕴含的独特魅力和神秘氛围深深吸引。在她心里,慢慢生出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去中国,亲自去更深入地探索和认识这个国家。

1927年那会儿,咱们国家正跟国民党打着内战呢。史沫特莱心里头琢磨着,要是能去战场上亲眼瞧瞧那最真实的生活该多好啊,这样她写东西就能找到最真切、最棒的素材了。

1928年年底,因为种种缘由,史沫特莱成了《法兰克福报》的特派记者,并从德国动身来到了中国。

到了中国,史沫特莱头一站就奔了上海,去见宋庆龄。在上海的日子里,她帮宋庆龄一块儿搞起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那会儿,她还跟茅盾、鲁迅这些大文豪交上了朋友。

史沫特莱刚到中国没多久,就收到了去延安做客的邀请。

1936年的时候,史沫特莱踏上了去延安的路,路上先经过了西安。到了那年12月12日,蒋介石跑到西安去安排怎么“剿共”。

那时候,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大帅,看着国家战乱不断,心里着急得很。他们想了个法子,得让蒋介石停止打内战,跟共产党一起抗日。于是,在蒋介石到西安的时候,他们就把他给留了下来。这一搞,可不得了,出了个大新闻,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史沫特莱每天都会用英语讲述这事儿的最新进展,说说西安那边的情况咋样。没过多久,她在上海的报道就火了,大家都知道了史沫特莱这个名字。

这次事情让史沫特莱一下子在国际上出了大名。她在报道西安事变时,明确站队支持共产党,态度十分鲜明。

从实际情况出发,国民党以及那些企图侵略中国的国家,都被狠狠地批评了一番。

史沫特莱力挺共产党的立场,让一些老外觉得,她说的做的都挺在理,挺让人佩服。但也有不少外国人因此疏远她,觉得她是跟共产党穿一条裤子的风险人物。

【与朱德将军的深厚情谊】

1937年那会儿,史沫特莱真的来到了延安。一到地方,毛主席和朱德就亲自去见了她。头一回打交道,这位性格直爽、热情洋溢的外国女记者,给毛主席和朱德都留下了挺不错的印象。

在延安的日子里,史沫特莱找机会和毛主席、朱德等领导聊了聊。在深入了解了这些领导后,史沫特莱从心底里佩服他们干革命的那些英勇事迹。

朱德大将军有海外求学的背景,还会讲好几种外语,因此,在和史沫特莱沟通时,他能比较自如。

史沫特莱深入了解朱德将军后,被朱德将军那些革命经历深深打动。她发现朱德将军的故事充满了力量和坚持,让她感受到了革命的不易和伟大。那些关于战斗、牺牲和胜利的片段,像电影一样在她脑海中回放,让她对朱德将军充满了敬意。史沫特莱觉得,朱德将军不仅是个英勇的战士,更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和胜利,更是关于信念和坚守。这些故事触动了她的心弦,让她深深地被朱德将军所折服。

想了好久,她最后决定把朱德将军的故事写成一本自传,好让更多人受到正面的鼓舞。

朱德将军一听史沫特莱这主意,就觉得挺在理的,他心里也琢磨着,这确实是件值得去做的好事。

那时候,中国的情况真的挺糟糕的。但如果我能通过自己的故事,给现在那些有梦想、有追求的中国人,还有以后的年轻人,带来一点点启发,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那就太好了。

这样也能实现自己的作用,朱德将军认为史沫特莱的这个建议挺靠谱的。

史沫特莱得到朱德将军点头,要给她写本个人传记后,她和朱德将军在日常里的打交道就频繁了起来。

朱德将军只要有空,就会跟她聊起自己以前的经历,给她写东西提供了好多真实的故事材料。

跟朱德将军打交道时,史沫特莱察觉到,朱德将军每天忙得团团转,还得扛着抗战的重担。

碰到这种事儿,史沫特莱琢磨着怎么给朱德将军减减压,好让他心里头能舒坦点儿。

接着,她就试着教朱德将军跳起舞来,她觉得跳交谊舞或许能让工作中的那种紧张感轻松点。

史沫特莱在延安掀起了一股新舞蹈热潮,大家都迷上了这种新颖的舞步。不少女同志纷纷找她学跳交谊舞,时间一长,大家对这位在战场上记录故事的女记者,都打心底里喜欢上了。

那时候打仗,中国军医挺缺的。史沫特莱看到好多伤员都没法得到好的治疗,她就向国外的医生们喊话,叫他们来中国帮忙。

加拿大有位大夫,名叫诺尔曼·白求恩,还有好多其他医生,都是响应她的呼吁,跑到咱们中国来帮忙看病的。这些外国医生,在咱们国家打仗那会儿,可真是帮了大忙了,他们的贡献,历史都会记住的。

1937年的时候,史沫特莱向延安那边递了份申请,说她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在中国待的时间一长,史沫特莱对中国文化还有好多别的事儿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发现自己对中国有了种别样的情感,挺特别的。

在延安的日子里,史沫特莱和好多革命战士天天打交道,慢慢地,她从他们身上真真切切地了解了党,心里头对党充满了由衷的敬佩。

特别是和毛主席、朱德将军这些中央的大领导聊过天后,她心里头想要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的念头就更强烈了。

不过,因为史沫特莱的国籍等问题,她的这个建议没被采纳。上头跟她说,最好还是留在党组织外面,这样她可以参与更多外部以及国际上的事务。

得知自己申请入党没被通过,史沫特莱心里特别难过。尽管她不明白组织为啥不让她成为共产党的一员,但她还是认了延安组织做出的决定。

1937年7月7号,日本突然间攻打咱们国家,这事儿就是大伙儿都知道的卢沟桥事变,也是咱们国家开始抗日的那天。朱德大将军接到上面的任务,得赶紧去前线带兵打仗。

史沫特莱一听说这事儿,立马就想跟着朱德将军上战场。但朱德将军考虑到史沫特莱的安全,不想让她冒险,就没答应带她去。

之后,史沫特莱多次恳求,朱德将军最终被她说动,点了头,允许她前往战场。

不过,就在史沫特莱准备奔赴战场的头天晚上,她不小心受了伤,腿给摔断了。这样一来,史沫特莱就没法跟朱德将军一起去前线了,得先去医院把腿治好再说。

过了好几个月,史沫特莱的伤全好了。因为她心里一直惦记着朱德将军的安全,所以急着跟八路军总部说,想让组织安排她去前线,和朱德将军一起打仗。

经过她多次恳求,八路军上头终于同意把史沫特莱送到前线去找朱德将军。

在前线战场上,史沫特莱亲眼目睹了好多受伤的士兵,还有日军那毫无人性的残忍行为,这些场景深深震撼了她的心灵。

她总是牵挂着朱德将军的安全,在那个不太平的日子里,她和朱德将军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牢固了。

1938年的时候,朱德将军察觉到战场上情况大变。考虑到史沫特莱的安全问题,他就安排史沫特莱跟着中国红十字会的医疗救护团队,赶紧去长沙那边帮忙。

史沫特莱那会儿可能压根儿没想过,跟朱德将军那次分别后,往后的日子里,她就再也没机会见到自己特别尊敬的这位朱德将军了。

1941年的时候,国民党那边的人在皖南对新四军动了手,这就是大家知道的皖南事件。史沫特莱气坏了,直接就把这事儿写在了《纽约时报》上面。

国民党得知这事后,立马派特务盯上了史沫特莱,这让史沫特莱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那时候,史沫特莱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碰到了一堆麻烦。因为这些健康问题,史沫特莱打定主意要回美国了。

【步履维艰 坚持为朱德将军写传记】

那年5月份,史沫特莱回到了美国老家。回国后,她就开始四处奔波,利用自己的特长到处给人做演讲,还写文章,目的就是为了给中国抗战筹钱。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共产党的抗战情况,时刻着那边的进展。

与此同时,史沫特莱也没闲着,她接着写朱德将军的传记,书名叫《朱德:一条非凡之路》。这本书讲的是朱德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

史沫特莱回到了美国,但她心里一直想着中国,老惦记着朱德将军。

后来,她陆陆续续给朱德将军寄了好多封信。在信里,她说了自己有多想念中国,多想朱德将军,还跟朱德将军聊了自己在美国是怎么过的。

1945年的时候,老党员董必武接到了联合国大会的邀约,要去美国旧金山参加联合国的创建大会。在动身前往美国前,他接受了朱德将军的任务,特意去探望史沫特莱。

朱德大将军让董必武给史沫特莱捎去了写传记要用的资料。另外,还给了她两枚特别的别针,上面分别有朱德和毛主席的画像,还有一些朱德的照片。

拿到朱德将军送的这些礼品,史沫特莱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她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头翻起了跟朱德将军在中国一块儿过的那些日子的账本。

1949年那会儿,史沫特莱因为美国那个麦卡锡主义,就是反对共产党的那套,被美国政府给盯上了,硬说她是间谍。这一来,她可真是倒霉透顶,不仅被政府迫害,身体也越来越差。没办法,为了治病和过日子,史沫特莱只好跑到英国去了。

【遗产交由朱德将军处理】

到了英国以后,她身体已经弱到没法再长时间写东西了。不过,因为朱德将军的传记还没弄完,她还是硬撑着生病的身子,赶紧把朱德将军的传记给写完。

没过多久,她原本查出的胃溃疡开始出血,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只能去医院住院了。

在医院,大夫跟她说,她的病挺厉害的,要做手术才能有机会活下来,不过手术也挺危险的,让她心里得有个数,准备好面对各种情况。

手术前,史沫特莱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过这一关,所以就提前把遗书给写好了。

遗嘱是这样写的:等我走了以后,我挣的那些稿费,全都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将军。这钱,以后就归他了,他有权支配。

我琢磨着,拿这笔钱给中国的发展添把劲,让它更强大,就算是一点小小的心意吧。等哪天我走了,要是条件允许,我想把骨灰撒在中国大地上,还想听听中国人给我奏响国歌,那样,我这辈子就算值了。”

史沫特莱动完手术没过几天,情况就变糟了,医生后来说实在没办法再治了。结果,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在英国伦敦去世,享年58岁。

朱德将军得知史沫特莱去世的消息后,心里特别难过,他下定决心要帮她完成没完成的心愿。

1951年那会儿,中国政府在北京给史沫特莱办了个挺大的葬礼,还把她的骨灰放到了北京八宝山那里的中国烈士陵园里。

朱德将军亲自为她题写了墓碑上的字:这位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安葬在这里的是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

史沫特莱三十六岁那年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一待就是十二年。在抗日战争那会儿,她为咱们中国和中国百姓的付出,大家都有目共睹。这事儿,中国人民会永远记在心里。她对中国共产党那叫一个忠心耿耿,这点儿绝对没话说。她,永远都是咱们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