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项经济指标中,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各地可支配资金的重要组成,因为它以地方级税收(剔除上划后的留存部分)占大头。
在2024年度,淮南市累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5.79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12位,4.1%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继全市层面的财政成绩公布后,市直接、各区县、市属功能区的情况随之揭晓。
在地方财政收入量方面:凤台县以29.5亿元继续保持全市首位,寿县则顺利突破20亿元,仅次于凤台县位居第2位。
田家庵区突破10亿元,10.08亿元的收入量位居全市第3位,市区首位。
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仍低于5亿元。
在增速方面:凤台县、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出现下跌,其中八公山、煤化工产业园区的跌幅高达25.3%。
潘集区、淮南经济开发区分别实现14.3%、14.7%的高增速。

对于地级市而言,整体的地方财政收入并非简单的“各区县数据相加”,市直的创收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甚至有很多城市的市直收入的比重不是一般的大,而淮南正是此种类型的地级市之一。
在2024年,淮南市直创造的地财收入达到36.77亿元,独占全市的27.1%,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市级的国有资本经营性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等非税收入,以及由市级直接征收的部分税收。
若再加上三大市属功能区的话,淮南市本级(市直+淮南经开区+淮南高新区+煤化工产业园区)的地方财政收入量会占比39.5%!

由于同比2023年下跌4.5%的原因,凤台县的地方财政收入随之跌破30亿元,但29.5亿元的体量仍可保持全市首位。
地方财政收入由地方级税收+非税收入组成,而凤台县出现下跌的原因则是税收出现了7.5%的下降,尽管非税收入相比2023年取得了大幅增长,但基数实在太小,无法拉动整体的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
而地税出现下跌的主要原因来自于2024年的煤炭价格下跌导致煤炭行业相关企业的利润下滑,进而下拉了当地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

同为淮南重要的煤炭产区,如果说凤台县还能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产业的增长来一定程度上收窄税收的降幅,那么八公山区受煤炭行情下行的影响要更大一些,毕竟自身的另一大优势产业——矿用机械也依赖于煤炭开采业。
2024年,八公山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2亿元,同比2023年下降了25.3%。
淮南经济开发区增速最高、质量最高淮南经济开发区虽然位于大通区,但它是直属于淮南市级的开发区之一,包括财政在内的经济事务自成一体。
2024年,淮南开发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55亿元,甚至高于大通区、毛集实验区;14.7%的高增速更是拉动全市平均增速的核心动力之一。
如此可观的增速来自于地方级税收高达18.4%的拉动,5.49亿的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高达98.9%!堪称全市财政质量最高的地区。

由于境内的淮南高新区直属于市级,且财政自成一体,所以田家庵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是由剔除高新区之外的区域创造。
2024年,田家庵实管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08亿元,继续保持在市区首位的同时,更在实际管理口径上成为市区第一个突破10亿元档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