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如人,既有“光鲜”亦有“痛点”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南阳市的“痛点”有什么?
若提及这个问题,那么全市层面上的“人口净流出”必然当选。“入围”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因为这个局面至今存在;二是因为人口净流出数量太多、比重较大;三是因为在网络上存在以此“中伤”南阳的情况。
人口净流出,南阳市有多“痛”?
以截至2023年的情况为例,南阳市累计的净流出人数虽然数量上不及周口、信阳、驻马店,但280.3万人对于一座地级市而言本就不是小数目,放眼国内有不少地级市的全市人口都不及280.3万。
对于这种情况,不少网友觉得出乎意料的同时也很疑惑,虽说省内郑州之外的地级市都是人口净流出地区,但南阳市的净流出量就这么高呢?南阳市为何就成了人口净流出地区了呢?
南阳市为何会成为人口净流出地区?
县域成员才是人口流出最严重的区域说到南阳市的人口净流出,太多网友首先想到的是南阳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区,进而误认为城区人口流失的很严重。
但就真实情况来看,南阳的县域成员才是流出情况最严重的地区。以2022年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为例,10县1市集体入围人口净流出地区,其中邓州独占61.31万,唐河县次之,多达40.57万,两地合计101.88万的净流出量占比全市净流出数量的近4成。
方城县、镇平县、新野县、社旗县均达20万以上的净流出量。
而各县市之所以大量人口外流,一是因为部分成员的户籍人口确实太多了,例如的邓州的户籍人口多达184.56万,唐河、方城、镇平也都是户籍人口超百万的县。
二是因为各县市都是重要的农业产区,但仅靠农业并不能满足人口大县的发展需要,所以工业、服务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当地的工业和服务业规模又不足以保证所有的就业群体、劳动力都能在本地获得理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这导致“户籍仍在当地而人在外地发展”的情况难以避免,只是多与少的区别。
南阳中心城区是人口净流入,但对各县市的人口吸引力仍需提高虽说全市层面净流出200余万人,但南阳的市区并没有成为流出地区,同样以2022年的情况为例,卧龙区、宛城区分别实现了0.63万、2.28万的净流入量。
但再结合区域来看,两区合计2.91万的净流入人口中又以镇平县的居多,在剔除镇平这一重要的人口来源地后,南阳市区对其他县市的人口吸引力就显得相对微弱,而这也是造成各县人口流出较多的原因之一。
如果南阳中心城区的经济水平发展更高、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更多,县里满足不了的就业群体便可就近选择南阳城区,从而尽可能地将人口留在南阳市境内。
市场经济以来,南阳与珠三角、长三角、省会郑州等经济高地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既然有人口外流,那么绝大多数人的流向自然是经济比家乡更好的地区,而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发展迅速的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省会郑州自然是最主要的流出目的地。
假设南阳与以上地区的发展差距,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差距相对不大,那么就不会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出的情况。例如南阳市的经济体量若与郑州相当,不仅不会出现人口净流出的情况,反而能更多地吸引河南、湖北部分地级市的人口。
但现实情况是区域之间的悬殊实在太大,这就使得包括南阳市在内的人口基数庞大但经济规模相对小一些的普通地级市成为了人口净流出地区,只是净流出的数量有多有少。
千万级别,十几个县区,全国能有几个。。楞是没有什么产业。。。
除了农田多房价高,还有啥?
新野,某村,现在我说村里面的路,一下雨就是坑坑洼洼,泥巴乱飞,天晴路上都是灰,你们信吗?这样的环境叫人怎么不出走?
2百米就个红绿灯,路窄似蜘蛛网样,停车场太少了。
2百米就个红绿灯,路窄似蜘蛛网样,停车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