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云港,海州区的经济体量有必要在全市强势领跑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5-01-24 04:38:54

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在连云港,海州区的经济体量是何“段位”?

“按行政区划口径计算不及连云区,按实际管理口径算可位列全市首位”是海州区现阶段的真实写照。

以2023年度的GDP情况为例,实际管理口径的海州区(不含云台山景区代管范围)769.15亿元的体量可力压赣榆区、东海县位列各区县之首,但行政区划上的海州区795.4亿元的体量仍距全市之首有一定差距。

虽然现阶段数一数二的位置彰显了海州区的实力,但对于海州区而言远远不够,因为海州区对赣榆区、东海县的优势并不大,海州区很有必要成为强势领跑甚至“一区独大”的那一个。

为什么说海州区的经济体量很有必要在全市强势领跑?

一、海州区是连云港市区的绝对核心,其经济发展的成果很容易影响全市的发展格局

在行政区划上,海州区、连云区、赣榆区共同组成了连云港的市区,但中心城区、核心城区仍是如今的海州区。

提及一座地级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几乎都是它的中心城区,甚至不乏将中心城区等同于整个地级市的误解,所以中心城区经济水平的高低很容易形成人们对整个地级市的思维定式。

对连云港而言,中心城区的经济水平越高,越能尽可能多地吸引县域人口进入城区,从而最大限度地抵挡来自苏南地区的虹吸,减少全市层面上的人口净流出规模。

二、海州区并非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的“袖珍型”市辖区,不仅空间范围相对充足,而且与连云港高新区“区政合一”

可能网友会说,中心城区一定需要全市最高的经济体量吗?南京的鼓楼、玄武、秦淮;苏州的姑苏区;无锡的梁溪区都是当地的核心城区成员,但它们的GDP也不是全市最高的。

以上这些核心城区的经济体量的确不是所在地级市中最大的,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面积均不足100平方公里,既是纯城区型的市辖区,又是不折不扣的“袖珍型”市辖区,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发挥。

反观海州区的全域面积多达701平方公里,即使剔除辖区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后,可开发建设的面积也不会太紧缺。况且海州区已于2020年与连云港高新区“区政合一”,既收获了工业资源又喜提可观的用地指标,如此条件还不够好吗?

三、海州区现阶段的经济体量在连云港内部并不靠后,自身基础相对很好,实现强势领跑的难度相对很小

假如说海州区的经济体量在全市靠后,并且与头部阵营的差距太大,那么短时间内冲击全市头名并不现实。但实际情况是海州区是相对靠前的,只要在这种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速与增量,实现强势领跑并没有太大难度。

‬如何因地制宜地实现海州区的经济体量在全市强势领跑?

1、依托连云港高新区的身份与平台重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成一体,由市属市管的模式不同,连云港高新区已在2020年底与海州区“区政合一”,高新区聚焦经济事务、海州区主导社会、行政、司法等事务。

由于高新区本身就位于核心城区,所以像钢铁、大化工就不能作为高新区的重点突破方向,能耗低、排放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才是首选,其中在连云港高新区有基础、有主导地位的莫过于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要保持工业领域的稳步增长,后续的重点突破方向仍需以既有产业为依托,不断丰富内部门类、延长产业链。

2、依托海州区是连云港核心城区的身份优势布局软件技术、金融、高端商贸、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

在服务业中,软件技术、金融、高端商贸、总部经济等都是公认的高端门类。而对普通地级市而言最有平台、市场、人员储备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区域莫过于中心城区。

以高端商贸为例,海州区既要不断尝试引入知名商业载体、知名商业品牌,还需在品牌商业、知名商业下沉二三线城市的情况下重视“首店经济”,尽可能的争取“连云港首店”、“苏北地区首店”落户海州区。

1 阅读:283
评论列表
  • 2025-01-27 12:15

    将市区中心放到赣榆区吧。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