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失眠、坐卧不安须伤寒《经方三十六讲》解伤寒条文(076

和雅聊健康 2024-03-31 21:30:39

导读:伤寒条文难解,在于段落文字间有时充满了矛盾之处,若是没有脏腑经络对此进行更加精细的区分,单靠寒热表里很难有效解读。本章节,我们用智慧的眼光,来看一条矛盾的条文。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076

学习医圣仲景的伤寒条文,如果没有发散性思维,如果不以脏腑经络为根基,很难正确的进行解读,更不能灵活运用在临床当中。历代医家对于本条文的解读,给人以前后矛盾之感觉,原因就在于不能有效用脏腑经络进行定位分析。

以句号作为分界点,本条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讲述发汗后患者出现的症状,如水药不得入口,称为逆证,即前面条文中所讲的水逆,此时如果继续发汗,会病情加重,出现吐下症状。此处的水逆,非是心肾阳虚,乃是胃阳虚所形成的一种逆证,这是我们使用脏腑经络进行的第一个定位。

条文第二部分,罗列发汗后吐下之后患者出现的症状,如虚烦不得眠,坐卧不安,心中莫名的难受,而治疗方剂是栀子豉汤。栀子与淡豆豉皆为苦寒之品,其主要功用是清热除燥,针对的病机是偏于热性。条文至此处,迷惑了很多伤寒大家,因为第一部分明明讲的是一种阳虚之证,为何此处用了栀子豉汤这样偏于寒性的方剂?

要真正解释清楚条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矛盾,我们需要关注两点。第一,条文两个部分中间有一个转折,即“发汗吐下后”,发汗之后胃阳虚,可兼有水逆,于是见到水入则吐,或者下泻,但吐下后,阳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二,我们要清楚胃的运行机制,胃中阳气虚,不能有效升腾,陷于胃中,与水饮郁滞而生热,波及与之相通心包经,故而见到条文中所讲的虚烦,故而治疗策略转变为清心包经热,使用栀子豉汤。

条文第三部分,讲的栀子豉汤证兼加症状时的治疗方法,如果兼有气虚,则使用栀子甘草豉汤,兼有呕吐者,使用栀子生姜豉汤。通过者两个兼加方剂,进一步证实了脏腑经络解伤寒的正确性,当心包经热证兼有心胃阳虚,或者兼有阳虚水饮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减法。

医圣仲景的伤寒条文,我们在解读之时,仿佛走进了医圣之心,深切感受到了伤寒的智慧魅力。

0 阅读:1

和雅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