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报机。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厦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47年:福建人林鍼应邀赴美教习中文和游历,写下《西海纪游草》一书,成为第一个将电报介绍到中国的人。书中如此形容电报:“每百步树两木,木上横架铁线……将廿六字母为暗号, 首尾各有人以任其职,如首一动,尾即知之,不论政务,顷刻可通万里。”。
1870年:受沙俄支持的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将海底电缆引到吴淞口的大戢山岛,设立了第一个水线报房,成为西方电信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公司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正式开通上海至香港的电报水线,6月3日开始通报。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开通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上海租界设立的第一个电报局。
1871年5月:丹麦天文学家汉斯·谢勒俄普始创、法国港务长威基谒1870年绘制的世界上第一部中文电码电报书-《电报书籍》出版并投入使用。
1871年8月:丹麦大北公司将沪崎水线从大戢山岛接至上海。上海的电报通信北经日本与俄国相通,南经香港与欧美相连。中国与世界的电信联络正式开启,上海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国际电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出入口局。
1873年:丹麦大北公司架设了吴淞口至上海的陆路电报线,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营业性的陆路电报线。
1873年:华侨商人王承荣从法国回国后与王斌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国产电报机。呈请清政府自办电报,被拒绝。
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S·A·Viguer)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了常用汉字6800多个,编成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电报新书》。
1876年4月8日:在福建巡抚、船政大臣丁日昌主持下,中国第一所培养电报人才的学堂-福州电报学堂在福州南台岛泛船浦(旧称“番船浦”)正式开办,聘请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的技术人员为教习。设轮机、电气、电信、电报和制造电线等专业。学校分为两个班级,一个班级负责培养电报工程师,另一个班级用于培训电报办事员和仪器制造员。一年后学堂停办。
1877年6月15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天津架设了一条直隶总督行馆(今东北角书店后身)到天津机器东局(今贾家沽)16华里的电报线。
1877年6月27日:这条电报线第一次发电,电文只有六个字:“行辕正午一刻”。这是目前有案可查的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电报线和发出最早的一封电文。
1877年10月11日: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由旗后(高雄)造至府城(今台南),全线95华里。这是中国第一条长途电报线、中国人自己修建和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台湾的这条电报线面向民间公开营业,成为我国自己第一个经营公众电报业务的电报线路。
1879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受清政府委托,修建了从大沽炮台、北塘炮台至天津城、从天津机器局至北洋大臣衙门的两条电报线路,中国第一个军用电报线路。
1879年:天津轮船招商局架设了从大沽码头到紫竹林栈房的电话线-我国自己架设的首条电话专线线路。
1880年9月: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主导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电报局、全国第一个负责线路工程和组织电报通 信的管理机构-津沪电报总局成立。
1880年10月6日:李鸿章和盛宣怀在天津城东扒头街设立的北洋电报学堂(前身为1878年李鸿章在天津机器局内附设的天津电报学堂)开学,中国近代第一所工业技术学校、中国第一所的电报学校。
1881年12月28日: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电报线路-津沪电报线正式启用,天津、上海开始受理公众电报业务。4月津沪电报线路在上海、天津两地同时开工,全长3075里的电报线工程:花费17.87万两白银、耗时8个月。
1882年1月16日:出版的《申报》刊登了第一条从北京经天津发出的电讯:“清廷查办云南按察使渎职。”-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条新闻专电。
1883年9月18日:北京第一个电报局“通州电报局”开局通报,结束了北京没有电报的历史。通州抄收的电报由邮政骑差驰递1小时抵达京师,若晚上城门关闭,次日进城。
1885年:清政府架设了从辽宁旅顺口至朝鲜汉城的东北地区第一个国际电报线。
1887年10月:台湾巡抚刘铭传主导、433里的福州川石至台湾淡水的电报水线-闽台海缆投入使用。这是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
1890年:中国电线网络图
1897年:《时务报》第25册刊出译文《无线电报》,“无线电报”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国。
1899年: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广州成为我国第一个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地区。
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中国最早的无线电学堂。
1906年:广东琼州海缆中断,清政府在琼州和徐闻设立了无线电报机,中国的民用无线电报通信第一次开通了。
1906年:北洋大臣袁世凯为中国军队配置马可尼式电报机7部,分别装备于北京南苑行营、天津紫竹林、保定行营和海军部的4艘军舰上,创设了我国第一个军用无线电报网。
1927年底:成立了沈阳国际无线电台,与德国建立了双向通报电路。这是中国第一次与欧洲直接通信。
1929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大西路福康里9号的一幢三层楼的石库门房子(今延安西路420弄9号),设立了中央第一座秘密电台。
1930年12月30日:第一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缴获国民党军第18师的半部电台(收信机),这半部电台成为红军第一部电台。
1931年1月28日:毛泽东、朱德联名签发《选调学生学无线电的命令》,在江西宁都组织红军的第一期无线电培训。
1931年6月2日:红一方面军前方总部在福建建宁与江西兴国后方总部办事处互通电报,实现了红军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通信。
1931年:周恩来在上海主导编译的中共中央第一部无线电密码。周恩来曾用化名“伍豪”,所以称为“豪密”。
1931年9月: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电台成功互发了一份加密电报,实现了中央苏区和上海党中央的第一次无线通信。
1932年1月:以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为基础,在瑞金成立无线电学校-我国第一所红军通信学校。
1932年4-5月:距离江西瑞金大约7里的一个村子里,无线电通信材料处改为中革军委通信材料厂,主要负责修理收发报机。我军第一个的通信器材厂诞生。
1951年:新疆成功研究并恢复开通了“维吾尔文电报业务”,中国电报通信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1955年8月17日:我国首一个中文电传打字电报机试制成功。
1958年9月:上海电报局自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国产360传真电报机。
1958年9月29日: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国际国内通信枢纽-北京电报大楼建成
1958年9月30日:北京电报大楼投入使用,彻夜灯火通明,成了老北京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营业场所。
1981年2月11日:广州市电信局引进开通全国第一套公众电报自动转报系统,标志着传统人工电报业务走向自动化。
1987年:福州电信局投产了全国第一套微机转报系统,福州至省内实现电报转报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