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包揽了女子10台单双人两枚金牌,成为继伏明霞、陈若琳之后第三位婵联奥运会女子10台冠军的中国选手。面对这样的好成绩,17岁的全红婵,她内心的计划依然是,“下一次比赛,我还要拿第一”。
这本由《体坛周报》出品的《破茧:全红婵画传》带来的震撼是显而易见的。看过了现场比赛之后,再回过头欣赏这一张张训练、比赛的照片,仿佛是在现场,又仿佛比现场还现场,因为照片实在太清晰、太连续了。比赛的过程持续时间很是短暂,经过定格的画面却可以“凝固”很长时间,看了又看,久久回味。
《体坛周报》的副总编辑曹亚旗在《破茧:全红婵画传》的“卷首语”中,开篇就是这样的一句话:“2021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在和央视跳水专项记者杨烁聊天时,他提醒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下全红婵。”你看,至今不到4年前,即使是体育专业领域的专业记者,对全红婵的关注度仅仅也只是达到了“可以多关注一下”这样的程度。曹亚旗继续写道:“说实话,当时有些被震撼到了。”这个“震撼”,不是因为全红婵的惊艳表现,而是来自对方的提醒。跳水队人才辈出,为什么要对全红婵这样一个跳水队内基本算是新手的选手“可以多关注一下”呢?!而之所以“震撼”,原因仅仅是,是时,东京奥运会延期后的第一站国内选拔赛,才是全红婵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而尽管国内选拔赛全红婵表现很好,但这个14岁的小丫头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到底能掀起什么样的波澜,“大家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现在,大家心里当然已经都“有底”了。曹亚旗继续写道:在东京奥运会后的陕西全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12人名单,有四位奥运冠军、两位世界冠军和两位全国冠军”,这是“不折不扣的‘神仙打架’”,而结果却是,“全红婵再次摘得金牌”。表现继续很好,真了不起。后来,这样的“真了不起”显然上演了很多,直到东京奥运会之后的巴黎奥运会。所有的人已经知道的是,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表现良好,夺得女子10台的单双人两枚金牌;她的主管教练也很惊艳——那是同样婵联过奥运会女子10台冠军的陈若琳。师徒俩都确实了不起。
《破茧:全红婵画传》这本画册——如果这个说法没什么问题的话——是《体坛周报》联合新华社跟队摄影记者,对全红婵运动生涯中众多精彩瞬间的一次全面回顾与定格,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全红婵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跳水小将逐渐成长为奥运三金王的历程,其中包含了数百张珍贵图片,以及大量独家训练、生活照片。所以,《破茧:全红婵画传》这本书显然同样也是非常非常无比珍贵,在别的地方当然很难见到如此全乎。
没有哪一个人会是长久的胜利者、永恒的胜利者,全红婵当然也不会例外。事实上,就在从东京奥运会到巴黎奥运会期间,她也没有说每次都是第一名,也曾经“折戟”赛场!但胜利者的可贵就在于,只要每次比赛都全力以赴,结果到底是什么,那就没什么遗憾了。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挑剔的目光,始终自信地展示出竞技水平,那就是全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