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的英国历史教科书把阿尔弗雷德视为英格兰的创始者,说在他统治期间,英格兰人在与丹麦人的战争中产生了“我们都是英格兰人”的新族群认同。
2、事实上是,到了公元8世纪下半叶,查理曼大帝经年累月地向北方扩张,把大批日耳曼人赶出了东法兰克的疆域。这些被赶走的日耳曼人对今天丹麦南部和挪威地区就造成了巨大冲击。从公元790年开始,这个地区的人开始四处扩张。
3、往东去的一支叫罗斯人;往南去的一支,法国人管他们叫诺曼人;往不列颠去的一支,英格兰人管他们叫丹麦人。其实都是同一群人,亦即维京人。
4、维京人其实和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他们都是在易北河流域、北海南岸和波罗的海东岸这一带活动的日耳曼人,只是扩张的方向和时间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字。
5、从公元790年开始,维京人大举进犯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的几个小王国团结在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身边,与维京人展开了激烈对抗。
6、盎格鲁-撒克逊人与维京人之间的差异,远小于盎格鲁-撒克逊人与英格兰本土凯尔特人之间的差异。之后,征服了英格兰的诺曼人,不也是维京人吗?所以说,这种只认阿尔弗雷德是英格兰的祖宗,后面再来的维京人不算,仅仅只是今天英国人想把自己的民族历史尽力往前提的迫切愿望而已。
7、正如英国历史学家克里斯·威克姆指出,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或意识形态,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比现代主流历史叙述所描述的要晚得多。现代人通常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实际上,它在历史上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政治力量出现得相对较晚。
8、在历史上,政治权力的争夺和游戏中,民族主义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早期的政治权力争夺更多是基于个人、家族或部落的利益,而不是基于民族或国家的概念。现代主流历史叙述往往会将民族主义的起源追溯得很早,甚至认为它是古代社会的一部分。然而,威克姆提醒我们,这种观点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过于简化的。
9、英格兰人的民族身份认同形成的第一股推动力量是语言的演化。古英语在与丹麦人和诺曼人的接触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例如,丹麦语中的“bread”(面包)和“egg”(鸡蛋),以及诺曼征服后引入的法语词汇如“agreement”(协议)、“money”(钱)和“master”(主人)等。
10、这种语言的混合,加上英格兰地理位置的孤悬海外,形成了语言上的“加拉帕戈斯现象”,即通过独立进行“最适化”的演化,生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使得后来欧洲大陆人听不懂英语。这种语言上的独特性成为英格兰人身份意识觉醒的重要原因。
11、英格兰人的民族身份认同形成的第二股推动力量是百年战争。在这场长期的冲突中,英格兰人逐渐形成了“我们都是英格兰人”的共同身份认同。然而,这种身份认同与民族主义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
12、民族主义的形成需要国家从一个客体概念变成一个主体概念,即国家不再被视为“国王拥有的王国”,而是人民主权的体现。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这种观念尚未普及,因此真正的民族主义尚未形成。
13、此外,英格兰民族认同的形成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共同的新教信仰、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和制度等,这些因素在文艺复兴时期进一步巩固了英格兰人的民族认同。同时,英格兰人的身份认同也经历了多元族群意识的转变,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文化逐渐成为英格兰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的历史学家们为了让自己国家的历史变得更长一点,就在中世纪历史中拼命寻找民族主义的痕迹。这是一种非常低级的恶趣味。
15、古代人的思维根本不是这样的。他们的领地、封地,会随着继承和婚姻关系而变来变去。国王要求你效忠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统治的这块土地。当国家是一个客体概念时,王国是国王的私有物,爱国和忠君就是一对无法兼容的东西。
16、国王要求你忠于他的家族,忠于他个人,而这个忠诚是建立在古老恩庇制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身依附关系,它是私人性质的。而在此背景下,当一个人表示他忠于国家和民族,而不是国王个人时,这对国王来说是一个重大问题。因为这种态度意味着在国王之上存在一个更崇高的东西(国家或民族),这挑战了国王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17、“我们都是英国人”,这句话并不代表就出现了英格兰民族认同。一定要先有“英国人是英格兰的主人”这个人民主权理论,才会出现“谁是英国人”这个问题。然后,在回答“谁是英国人”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形成了民族的概念,是这样一个过程。
18、例如,都铎王朝绝嗣后英格兰整个就归了苏格兰,光荣革命时英国人从荷兰请来一个国王,一直晚到18世纪的汉诺威王朝,英国人是从德国请来了乔治一世。在今天,这能想象吗?所以,只要没有人民主权理论,没有英格兰人民拥有英格兰、法兰西人民拥有法兰西这些观念,就不要谈什么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