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特朗普是真让还是假让?

白刃行式 2025-04-25 15:56:50
特朗普释放了关税战暂缓的信号。 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虽然不会降至零,但会大幅度下降。特朗普声称,他会对中国“非常友好”,不会采取强硬态度。 消息公布后,市场风险偏好再度上升,有一些极端的观点,认为关税战以特朗普的认怂告终!这种乐观的心态不太好,料敌从宽,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 今天,分享一个历史故事,相信看完会有感触。 1,秦破合纵:假意和谈,内部分化 战国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一场战役就是长平之战,那么其他国家为什么不趁机攻击秦国呢?难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不懂吗?接着往下看……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战略要地上党,爆发长平之战。赵国廉颇将军率军抵御秦军,初战失利后,廉颇依据地形坚守,秦军久攻不下,双方进入对峙阶段。 但,秦国的实力比赵国更强,这个时候,只要不傻,都知道应该联合其他国家攻秦!或者是和谈。 赵王找来谋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楼昌主张速派使者赴秦求和,认为与秦国对抗对赵国不利。虞卿认为,秦国一心要攻破赵国,不会轻易议和。建议先重金联合魏、韩、楚,形成合纵,到时候秦国害怕合纵,可能会议和。(和毛说的一个意思,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其实,这都是战国的老套路了,不停的合纵连横。这个时候,秦国也担心合纵,所以,他们想了一个好主意。 秦国假意拿出优惠条件,让利,主动要求和谈。赵王果然上当,能拿到这个条件那议和就议和吧,已经赚到了,于是立刻派出使节团前往秦国,打算议和。 秦国隆重迎接了赵国的使节团,然后非常积极地和赵国使节团讨论议和细节,同时在咸阳城内散布赵国正在和秦国议和的消息,其他国家的使节和细作纷纷证实了赵国确实是在与秦国议和,并把这件事传回各自国内。 原本打算趁秦军在上党被赵军拖住,打一下秦国后方投机的其他国家,见此情形心都凉了,搞半天,一边忽悠我们打仗,一边和对手媾和。这些国家暗自庆幸自己幸好没动手,否则偷鸡不成蚀把米。 等气氛烘托到差不多之后,秦国直接翻脸,之前已经差不多谈好的优惠条件统统不认账,把赵国使节团差点给气死,于是愤怒回国。 赵王接到使节团回报后气炸了,准备再次联合其他国家联手攻击秦国,但这次根本就没人信赵国,所有国家都按兵不动,坐视赵军和秦军在上党血拼。 这是战国末年的经典案例,间接导致了赵军最后的全军覆没,也奠定了秦国最后统一天下的最大基石。 2,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 现在的情况,也有点相似。 美国发起了关税战,中国反制,双方各自都把关税加到100%以上,基本上和秦赵长平对峙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国首先通过90天和谈期的策略分化中国和其他国家,现在又主动释放和解的信号,希望中国主动找美国和谈。 现在国际的情况就是这样,关税对全球其他国家都不好,基本上就是关税讹诈,但其他国家的块头太小,基本上没有一击之力,只能靠中国在前面顶,中国顶的越强,他们就越能够获得更好的贸易条件。如果美国要求太过分,就会把他们推向我们的一边。 就算和谈成功了,大不了中美单挑,其他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不至于加入老美,而且两虎相争,他们也不亏,比如最近欧元升值的最厉害。 所以,这个时候,咱们不能软,该硬气就硬气。 但,实际上,这种策略,改变不了真正的大趋势。就像战国,就算长平之战没打,迟早也会在其他地方决战。 战术上的成功,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失败。战略上的成功,会引导更多战术上的成功。 总结一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不管特朗普是真让也好,假让也罢,中美之间的问题本身就是很矛盾的。不要指望双方能够轻易妥协,如果我们的屁股此时站在美国人的一边,可能比美国人该敌对中国。 尽管中国人并没有主观想要让美国人变成如今这样,美国的现状也不是中国人造成的,没有中国也有其他国家。 但,客观上来说,中国对美国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让美国人不再躺赢。换位思考一下,当你自己躺赢了几十年,以为这就是历史的常态,结果有人站出来告诉你,你不过是一个好运的家伙罢了。 结果怎么样,恐怕也会气的想要给他几个巴掌:我都这么成功了,你还不相信我。 所以,咱们千万别太乐观,把人往坏处想,总是没错的,保持底线思维。 把好人想坏了没关系,以后道个歉,给人家点好处就行了。把坏人想好了,那可是真的要了老命了。特别是国与国之间,容不得半点儿天真。 3,历史车轮滚滚,中兴在望 关于中美竞争的结果,有些人乐观,有些人悲观,但我们说到底还是要实事求是。 不要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就盲目的觉得中国哪儿都好,也不要因为我们在社会中受到了委屈,就觉得要打倒谁谁谁,中国也没有希望了。 我们认识问题,一定要关注历史的联系,美国过去厉害未来就一定厉害吗?照这个理论,巴比伦/罗马或者中国已经统治全世界了,可现在的巴比伦又去了哪儿呢?也要关注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不说什么美国的情况了,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过很多。比如《贫富差距拉大为何危险?》、《中美竞争,我们必然会胜利》、《美国债务模式的破产与演绎》等等。 我们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国际竞争,本质上来说,比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过去200年西方领先我们,而更早之前,中国又领先别人呢? 说实在话,国际竞争最后比的还是生产力。 第一,比资源,资源匮乏的国家和资源雄厚的国家,本钱就不一样,发展的潜力,自然也就不一样。从国际上来比较,中国具有雄厚的自然资源,在这个温带,占据了好地方。同时,还有非常多的内河,将整个国家的内部都联系在一起。既有做交易的条件,也有做交易的原材料。 第二,比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知,而科学技术这件事儿,是积累型。就像我们,得学会小学数学,才能接着学大学数学,一层层的台阶。这需要大规模的受教育群体,而如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是底气。34%的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也是知识的积累。现在有存量,未来有增量。 很多人说,中国还有很多地方落后,恰恰是落后,才代表了增长的空间。我们甚至不需要达到最高水平,只需要慢慢消化现存的各种技术,都能完成进步。如果现在全球技术发展了停滞,那么中国还有增长空间。 第三,比规模,规模效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形成生态壁垒。但,不是有人就有规模效应,这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形态,而中国具有强大的内部市场,一个统一大市场。全国一盘棋,一个东西成功了,立马就能获得14亿的市场保底。 如今的我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军事上,基本上在家门口已经没有对手了,安全问题彻底解决之后,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要相信历史的惯性,在经历了长达100年的混乱之后,中国正在回到历史上的位置。
0 阅读:6

白刃行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