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暴涨:没有美债危机,只有美国危机

白刃行式 2025-04-12 13:02:35

美元指数跳水,逼近100!而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却还在上升,金价创下历史新高!

美债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到底怎么回事儿?

1,美债能当核武器吗?

还记得,我还没接触金融的时候,就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如果中国抛售美债,美国就完蛋了。基本的理论逻辑,就是大量的抛售会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从而引发一系列风险。包括收益率飙升,进而导致美国融资成本上升,加剧财政赤字和政府停摆风险。

过了10来年,现在竟然还有这种观点,每一次美国对中国干了点啥,总有人要出来说,中国又抛售美债了。

其实,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为什么买美债的问题上。别看我们的外汇有3.2万亿,实际上大部分都不是我们的,可能有一大半是外汇占款。

啥叫外汇占款呢?比如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投资,得把美元换成人民币,等他以后想要走了,就会用人民币换回美元。或者外国企业出口赚到的外汇,可能换成人民币在国内采购或者投资,未来也要换回美元的。又或者是国内的企业出口赚到了外汇,如果未来想要对外投资,央行也要还给人家的。换句话说,外汇储备大部分是别人的钱,央行只是替人家保管而已。

其中一部分,用来购买流动性比较强的美债,用于应对各种流动性需求,相当于我们个人存在余额宝里面的钱;另外一部分,就用来购买长期增值的产品,可能是某个国家的股票,也可能是黄金等等。

也就是说,这部分买美债的钱,赚了也好,亏了也罢,都无需过于关心,因为这本来就是别人放在我们手里的钱。类似于保证金,每年赚多赚少不重要的是有它存在,就是外贸的定海神针。

就算我们抛售,那也是很亏本的事情,首先,如此大量的抛售,势必会压低价格,自己就得亏10、30%、50%,都有可能,可能我们拿到现金,又能干什么呢?

去买黄金?刚好帮人家把金价抬上去,美国是世界第一大黄金储备锅,买的多了刚好,别人高位把黄金卖给你,然后低位去把自己的美债买回来。

去买原油?刚好,美国现在已经超越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把油价炒上去,人家刚好高价把油价卖给你,然后再去把低价买债买回来。

什么都不买?那更完蛋,人家直接印钞票,你手里的美元直接贬值,美元越多,人家印的越多,亏得越多。

所以,抛售美债重伤美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许在的某一个时刻,会起到这么一个作用,但在美国实力还很强的情况下,抛售美债没啥用处,反而会被针对。

2,美债危机的演绎

关于美债,这里有一个数据,9.2万亿美元的国债集中到期,这是相当于德国和日本GDP总和的惊人数字,其中6.5万亿美元将在6月到期。所以,有人认为,特朗普这一轮关税的目的,就是收税来还债。

当然,这种说法是胡扯了。且不说哪怕再高的关税,几个月的时间也收不到这么多钱。再说了,美债的玩法本来就是借新还旧,哪有直接还本金的。

但,美国的确有大量国债到期,这是一个事实,它对美债利率的上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又去找了一些其他数据来进行验证,财经M平方的数据显示,美国在2020-2021年,几乎零利率的时候,发行了大量20-30年的长期美债。

当2023年开始利率上升之后,美国一直在用短期债券来为政府支出进行融资。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短期债券对市场的美元流动性影响较小,因为短债的流动性特别好,相当于短期存款,需求很不错。不会像发行长债一样,会一次性抽取的市场流动性。这也是为什么过去2年美国加息,但美元流动性还很好的原因,甚至还支撑美股走出了一轮牛市。

但,发行的坏处在于,短债只能应急,无法解决长期的债务缺口,反而会因为利滚利而不断积累债务。而如果是发长债,就可以一次性筹集较多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只需要支付利息就可以了,资金压力就会小很多。

可是发行长债也有问题,由于需要一次性抽取较多的流动性,可能会导致市场流动性枯竭,利率进一步上升。而且,也会给未来的政府带来比较大的债务负担,因为高利率发长债意味着未来需要支付很多的利息。

简单来说,发短债适合应急,发长债需要更高的增长率来覆盖,否则很容易演变成滞胀。

从图上可以看出,1年以内的美债T-Bill从2024年开始进入发行高峰期,至今年3月份,平均每个月的发行量为2万亿美元(包含很多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期的美债)。

正因如此,2024财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约为9500亿美元,比美国军费开支还高,而支付这些利息的钱恰恰来自于新发债券,这就形成了以债养债的债务循环。

如果这一切继续下去,美国的债务雪球就会越滚越大,终究有一天,美债危机会爆发。

越来越多的发债需求,债权人就会要求更高的利息,就算美国政府自己充当这个债权人,美联储下场买债,但这会导致巨大的通胀,到最后结果还是利率提升。

利率的提高就会导致存量债券价格的暴跌,同时利率的提高,也会大幅度削弱股市,资产价格的暴跌,也导致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消费和投资骤降,失业上升、金融机构破产,通缩螺旋和经济危机就来了。

以上,就是债务危机爆发的基本逻辑链条和具体的场景。

3,从来没有美债危机,只有美国危机

看到上面的部分,大家就应该对特朗普的大动干戈感到理解,因为美国现在的确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

2010年以来的长期积累的债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让美国内部产生了巨大的撕裂。长期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以及全球化停滞、中国崛起,引发美元交易需求下滑。(参考:《特里芬困境的演变与美国逆差真相》)

靠美元来融资贴补财政赤字的路,已经不可持续。根据2025年3月最新数据,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为48.9%,而2010年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约为60%。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在下降。(参考:《利率、通胀与资产配置》)

简单来说,过去15年,美国的繁荣来自于移动互联网红利和持续的加杠杆支出。一部分的确来自于美国经济的增长,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美国政府债务的增长,其政府债务占比GDP的比重,从60%上升到121%。

更糟糕的是,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2024年,中国已经超额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中制定的96%的目标。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未来的收入增长产生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之前的那篇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文章被删了.....)

也就是说,收入增速越来越快,而利息负担却在增加,这种状态很难长期持续下去。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办法也很简单,无非是开源节流。不管怎么说,美国底子还是很厚的,科技产业很不错,而且美国也属于地大物博,人均资源拥有量比较多。

但,人性这么回事儿。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很多美国人,生下来就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舒舒服服就能过好日子,让他们错误的觉得,世界原来就是这样,他们生下来就是享福的。

就像所谓的制造业回流一样,每一个人都在喊着制造业回流,可是问一问谁想去工厂打螺丝的时候,都沉默了。(参考:《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思考关税战》)

除了中国的竞争之外,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周期律,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自然就会产生负向螺旋,人均资源量减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参考:《马尔萨斯陷阱2.0:科技停滞新时代》)

说实话,历来改革都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长期的美式民主宣传中,似乎连他们自己人也骗了,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这种长期的历史繁荣带来的自信心,轻易不会反转。有句话说得好,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还能改变谁?

如果我们回到200年前,大清正如日中天,你去和当时的皇帝说,你们马上就不行了,恐怕也会被人当成是傻子。

这让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故事,2006年一档名为《赢在中国》的节目上,一位拥有超前且卓越商业眼光的年轻人大胆地预测 不看好慧聪网的未来,未来在互联网行业只有阿里巴巴才能做到最好!

这位年轻人直言阿里巴巴正在整合资源,它已经打败了易趣,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雅虎和慧聪网。慧聪网的老大郭凡生火了:我已经这么成功了,你认为我还不行,是我不行,这要用历史来说话,我已经这么成功了,你都不信任我,凭什么让他们信任你,一个比我还不成功的人。

所以说,历史的成功在改革面前,也会是一种沉重的历史包袱,越是历史上成功的人,越是难以改变旧有的观念。

如果是一般的小国家,它会自己认怂,觉得自己干不过你,他就会节衣缩食,采取战略收缩,力图生存下来。但大国不一样,在没有真刀真枪干一架之前,他们不会认怂的。

林毅夫曾经说过,当中国的GDP是美国2倍的时候,中美之间就没有矛盾了,因为到那个时候,结果已经出来了,不认怂也要认怂了。恰恰是如今的阶段,双方势均力敌,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

既得利益者,不会放弃自己的位置,哪怕这是历史的潮流,它们也会拼命阻挡历史的车轮,试图上演一场人定胜天的英雄戏码。

0 阅读:319
评论列表

白刃行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